文章解析

zhòng
xià
guī
hàn
nán
yuán
jīng
jiù

朝代:唐作者:孟浩然浏览量:1
cháng
gāo
shì
zhuàn
zuì
jiā
táo
zhēng
jūn
dān
tián
yuán
wèi
huáng
rén
wéi
zhě
wèn
jīn
zhōng
nián
fèi
qiū
shàng
guó
fēng
chén
zhōng
shì
míng
zhǔ
xiào
shì
lǎo
qīn
guī
lái
dāng
yán
xià
gēng
jià
chūn
shàn
zhěn
běi
chuāng
xià
cǎi
zhī
nán
jiàn
bīn
yīn
shēng
xiè
tóng
liè
yǐng
yáng
zhēn

译文

我曾经捧读过一本《高士传》,最崇拜的是书中陶渊明先生。陶渊明弃官隐居于山野田园,以羲皇上人自居独立于世外。我在求仕与归隐的困惑之中,有心学陶公却整日忙忙碌碌。人到中年弃隐居赴长安求仕,却失败而归唯一身风尘仆仆。想效忠就找明主报济世之志,想尽孝就要有侍奉老人的心。理想破灭回归时已是仲夏季,想自耕田园却错过播种季节。心情颇为沮丧,闲居于田园,山涧水滨之中采摘灵芝仙草。托人寄语同窗好友表示感谢,我真的羡慕隐居颍阳的纯真。

逐句剖析

"尝读高士传":我曾经捧读过一本《高士传》,

# 高士传:晋皇甫谧撰。流传至今的《高士传》共三卷,录晋以前高士九十六人。这里或指另一种写隐逸的传记,或泛指高士的传记。

"最嘉陶征君":最崇拜的是书中陶渊明先生。

# 陶征君:东晋诗人陶渊明。东晋安帝义熙末年,朝廷征他为著作佐郎,不就。征君,经朝廷征聘过的士人称为征士,美称之为征君。,嘉:推许,赞美。

"日耽田园趣":陶渊明弃官隐居于山野田园,

# 耽:一作睹。沉醉,入迷。

"自谓羲皇人":以羲皇上人自居独立于世外。

# 自谓羲皇人: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羲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伏羲氏。羲皇上人,即指上古时代的人。前人认为上古时代的人淳朴天真,无忧无虑,生活得很愉快。

"予复何为者":我在求仕与归隐的困惑之中,

"栖栖徒问津":有心学陶公却整日忙忙碌碌。

# 问津:《论语·微子》载,孔子遇见隐者长沮、桀溺二人并耕,使子路前往问津。问津即问渡口,泛指问路。,栖栖:形容奔波劳顿,不能安居。《论语·宪问》:“丘何为是栖栖者欤?”。

"中年废丘壑":人到中年弃隐居赴长安求仕,

# 中年废丘壑:指孟浩然四十岁离家进京应进士试不第,旅居长安事。中年:四十岁左右。废丘壑,放弃隐居生活。丘壑,山丘沟谷,指所隐山林。

"上国旅风尘":却失败而归唯一身风尘仆仆。

# 旅风尘:旅居辛苦,寓沦落不遇之意。,上国:犹上京,指京都长安。全唐诗校:“一作十上。”

"忠欲事明主":想效忠就找明主报济世之志,

# 明主:英明之主,明白之主。

"孝思侍老亲":想尽孝就要有侍奉老人的心。

"归来当炎夏":理想破灭回归时已是仲夏季,

# 当炎夏:全唐诗校:“一作冒炎暑。”

"耕稼不及春":想自耕田园却错过播种季节。

# 耕稼:耕种庄稼。

"扇枕北窗下":心情颇为沮丧,闲居于田园,

# 扇枕北窗下:用陶渊明《与子俨等疏》“五六月中,北窗下卧”意,极言生活闲适。扇枕,扇子枕头,代睡眠。

"采芝南涧滨":山涧水滨之中采摘灵芝仙草。

# 南涧:水溪名,在孟浩然家之北。《诗·召南·采苹》:“于以采薪,南涧之滨。”,采芝:犹采药,隐者所好。

"因声谢同列":托人寄语同窗好友表示感谢,

# 同列:一作“朝列”。本指官吏在朝廷的位次,这里当指在朝为官的友人。,谢:告诉。,因声:因人寄声。此指托人带诗。

"吾慕颍阳真":我真的羡慕隐居颍阳的纯真。

# 真:指其不慕功名富贵之心真诚实在。,颍阳:代指上古高士许由。尧让天下与许由,许由不受。后尧又欲聘许由为九州长,许由仍不受,而隐耕于颍水之阳,箕山之下。事见皇甫谧《高士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乃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诗词之一。此诗抒发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悔恨,以及对田园隐居生活的深切向往。诗开篇盛赞陶渊明的隐居生活,尽显对田园之慕。转而感慨自己中年为仕途奔波,却徒劳无功、身心疲惫。归来时已错过农时,只能于田园中过着扇枕采芝的闲适日子。最后,诗人向京城友人表明要效仿陶渊明、许由,隐居不出。写作上,诗以议论为主,巧用《高士传》中陶渊明、“问津”“颍阳真”等典故,增强思想深度与感染力。还运用对比,将自身求仕奔波与陶渊明隐居田园相较,突出对田园的向往。从结构看,前四句表向往,中间四句写求仕经历与悔意,后四句明隐居决心。整首诗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备,以旷达排解惆怅,展现复杂内心。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孟诗风格,也反映唐代文人仕隐间的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乃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孟浩然一生,多在隐居与漫游间辗转。早年他纵情山水,寄情自然,试图在漫游中寻得机遇、实现抱负。然而,四十岁赴京应考,本是他踏入仕途的希望,却以失败告终。这一沉重打击,让他心灰意冷。此后,他回到故乡,蛰居不出,直至生命终结。《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约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正是他落第归乡、隐居田园之时,饱含着他的失意与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是一首田园隐逸题材的五言古诗,诗开篇引《高士传》,直白表达对陶渊明归田隐居的赞赏。转而,诗人对自己求仕之举满是厌恶与悔恨。“栖栖”写出其追名逐利之态,“徒”字道尽求而无果的徒劳。中年离山林赴京,一路风尘。归来时盛夏已至,错过春耕,悔意尽显。不过,“来者犹可追”,他便想于北窗摇扇而卧,去南山溪边采芝。诗尾向京城友人表明,要学陶、许隐居。此诗虽显高洁志向,却也藏着郁郁不得志的辛酸。它以旷达解惆怅,借赞许陶渊明表明心境与打算,以议论为主,用典故增感染力、启人联想。

2. 写作手法

用典:诗开篇“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引用了《高士传》中陶渊明归田隐居的典故。陶渊明厌恶官场污浊,毅然归隐田园,过上了自在闲适的生活。孟浩然借此表达对陶渊明的赞赏,实际上也是在表明自己对田园隐居生活的向往,借古人之事抒发自己内心渴望摆脱仕途羁绊、回归自然的情感。直抒胸臆:“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诗人开篇直接表达对陶渊明的赞赏,倾慕其田园生活,借对古人的推崇表明自己的心志与情趣,毫不掩饰地抒发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自长安落第归来的心情和未来的打算。首联“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诗人开宗明义,表明自己曾读过《高士传》,且对其中的陶渊明最为赞赏。《高士传》记录了诸多隐居不仕、品德高尚之人的事迹,陶渊明便是其中典型。孟浩然借赞赏陶渊明,为全诗奠定了崇尚隐逸的基调,暗示自己内心对这种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颔联“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此联进一步描绘陶渊明的生活状态。“耽”有沉溺、陶醉之意,生动地展现出陶渊明全身心投入田园生活,享受其中乐趣的情景。“自谓羲皇人”则表明陶渊明精神上的满足,将自己比作上古羲皇时代的人,那时的人们生活质朴、自由,不受世俗纷扰。孟浩然借此表达对这种悠然自得、与自然相融生活的极度向往。颈联“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诗人笔锋一转,从对陶渊明的赞赏转到对自己的审视。“栖栖”形容忙碌不安、四处奔波的样子,“徒问津”化用《论语》中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表明自己像孔子一样四处寻求入仕之路,却徒劳无功。此联流露出孟浩然对自己过去汲汲于功名的反思和悔恨。尾联“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中年”点明了诗人的人生阶段,此时他已不再年轻。“废丘壑”指为了仕途放弃了原本隐居山林的生活,“上国旅风尘”描绘出自己在京城中为求仕而饱经奔波、历经沧桑的情景。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他为仕途付出的代价,以及如今一事无成的失落。“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这两句揭示了诗人求仕的初衷。“忠欲事明主”体现出他渴望为贤明的君主效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孝思侍老亲”则表明他希望通过入仕获得一定的地位和财富,以更好地侍奉父母,尽到为人子的孝道。这两方面的想法体现了他作为传统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诗人回到家乡时已至盛夏,错过了春耕的时节。这不仅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更蕴含着深刻的象征意义。“炎夏”暗示着他此时内心的燥热和不安,“耕稼不及春”象征着他错过人生的最佳时机,仕途的希望如同错过耕种的庄稼,难以有好的收成。此句再次强化了他的悔恨之情。“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在经历了仕途的挫折后,诗人开始憧憬未来的生活。“扇枕北窗下”描绘出一幅闲适的画面,他在北窗下为父母扇枕,体现出对亲情的重视和回归家庭的温馨;“采芝南涧滨”则展现出他在山水间悠然采芝的情景,象征着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这两句与前面求仕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他对宁静、自在生活的追求。“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最后两句,诗人通过这首诗向京城的同僚们传达自己的心意。“颍阳真”指的是许由,许由是古代著名的隐士,尧想把君位让给他,他推辞不受,还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种话。孟浩然借此表明自己羡慕许由那样的高洁隐士,决心隐居田园,不再追求功名利禄,与过去的仕途生活彻底告别。

4. 作品点评

《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一大显著特点,是诗人以旷达之态化解内心的惆怅。孟浩然赞许陶渊明归隐田园的生活方式,借此坦露自己长安科举落第归来后的复杂心情,以及对未来人生的规划。他在诗中清晰地表达了隐居田园、不再踏入仕途的坚定决心。全诗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开篇借对陶渊明的赞赏表明心迹,结尾又以许由等历史典故强化态度。这种运用历史名典的方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更能引发读者的联想,让人们在感受诗人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其怀淡然自足,故出语不求工,愈浅愈佳。以句字争奇者,彼安知诗为何物?

宋爱国词人刘辰翁《王孟诗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浩然《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

下一篇:唐·孟浩然《送吴悦游韶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