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水通百越":桂水流向遥远的百越,
# 百越:《元和郡县志·岭南道·广州》:“《禹贡》梁州之域,春秋时百越之地。”,桂水:《元和郡县志·江南道·郴州》:“鸡水,在(郴州临武)县南,即桂水也。”《水经注·钟水》:“钟水出桂阳南平县部山,北过其县东,又东北过宋渚亭,又北过钟亭,与鸡水合。……钟水,即峤水也。庾仲初曰:娇水南入始兴漼水,注于海,北入桂阳湘水,注于江是也。”
"扁舟期晓发":扁舟等待天亮就出发。
# 期:约定的时间。,扁舟:小船。
"荆云蔽三巴":荆云遮挡住三巴地区,
# 三巴:东汉末年益州刘璋分巴郡为永宁、固陵、巴三郡,后又改为巴、巴东、巴西三郡,简称三巴。相当于今四川嘉陵江和綦江流域以东地区。《华阳国志》:“建安六年,(刘)璋乃改永宁郡为巴郡,以固陵为巴东,安汉为巴西,是为三巴。”按,“三巴”在西,襄阳在三巴之东,何以“荆云蔽三巴”,而使襄阳不可见耶?浩然此二句,殊不可解。其中或有典故本事,待考。,蔽:壅塞。,荆云:楚地的云。犹楚云。
"夕望不见家":暮色中眺望却不见家。
"襄王梦行雨":楚襄王梦见高唐神女,
# 襄王梦行雨:“襄王”句: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宋玉与言先王楚怀王游高唐,梦遇神女事,神女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其夜襄王亦梦与神女遇。见宋玉《高唐赋》及《神女赋》序。
"才子谪长沙":才子贾谊曾贬谪长沙。
# 才子谪长沙:“才子”句:西汉贾谊有英才,汉文帝召为博士,迁太中大夫,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大臣所忌,出为长沙王太傅。后郁郁而终,年仅三十三岁。阎此时在长沙贬所,此以贾谊喻阎。谪,官吏降级,调往边远地方称谪。
"长沙饶瘴疠":长沙地区多瘴病之气,
# 瘴疠:山林温热地区流行的恶性疟疾等传染病。,饶:多。
"胡为苦留滞":你何必苦苦滞留这里。
# 胡为苦留滞:“胡为”句:曹巫《杂诗》:“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久别思款颜":分别已久多渴望相聚,
# 款颜:披诚面谈。
"承欢怀接袂":好同你一起促膝畅叙。
# 接袂:袖口相接,指欢会相聚。这里指朋友。袂,袖口。,承欢:承人欢颜。常指侍奉父母。
"接袂杳无由":可惜离得远无由相见,
# 杳无由:遥远无机会。无由:无办法。
"徒增旅泊愁":徒然增添了羁旅愁思。
"清猿不可听":那堪再听那清猿哀鸣,
# 清猿:指猿鸣声凄清。
"沿月下湘流":月光下沿着湘水离去。
# 湘流:湘水。源出广西兴安县,东北流经湖南省,再北流经长沙入洞庭湖。,沿月:乘着月色。在月下顺流行船。顺流曰沿,逆流日溯。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羁旅寄赠诗。描绘了洞庭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旅泊异乡的思乡怀亲之情,以及对贬谪友人阎防的同情。
2. 写作手法
顶真:“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长沙饶瘴疠,胡为苦留滞”中“长沙”一词在第二句结尾与第三句开头重复出现,形成顶真手法。前句的“谪长沙”与后句的“长沙饶瘴疠”首尾衔接,不仅让语言节奏更流畅连贯,还通过重复强化了“长沙”这一贬谪之地的意象,仿佛诗人的忧思随词语的蝉联而层层递进。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处境的深切同情与担忧。双关:“襄王梦行雨”化用楚襄王梦遇巫山神女的典故,表面写神话幻梦,深层暗指世事无常如幻梦,暗合友人遭贬的无奈境遇;“才子谪长沙”明用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表层说有才者遭贬的史事,深层直指友人阎防被贬的现实。两句一语双关,既借典故点出友人处境,又藏着对其才高遭贬的同情。借景抒情:“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清猿”凄厉的啼声、“沿月”而下的湘流,是句中核心景致。猿声本易牵起愁绪,“不可听”直露听之难耐的心境;月光下顺流而行的孤寂身影,更衬出旅泊的凄清。诗人借这凄清夜景,将异乡漂泊的愁闷、对友人的牵念,都融在猿啼与江流里,景中藏情,情随景出。
3. 分段赏析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开篇以“桂水”点明地理环境,写湘水连通百越之地,暗衬旅途遥远。“扁舟期晓发”则以孤舟与“晓发”的动作,勾勒出诗人清晨启程的漂泊图景,为全诗奠定羁旅基调。“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荆云”“三巴”以地域意象渲染苍茫氛围,暮云遮蔽蜀地,既写视线受阻之景,又借“夕望不见家”直抒思乡之情,暮色中的乡愁与云遮雾绕的景象交融,倍增怅惘。“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妙用典故:上句以“襄王梦雨”的神话故事,暗喻友人贬谪如遭命运风雨。下句以“才子谪长沙”比附贾谊被贬,既点明友人阎防贬谪长沙的遭遇,又以历史典故强化其怀才不遇的悲剧感。“长沙饶瘴疠,胡为苦留滞”,以关切口吻直问:长沙多瘴气瘟疫,为何还要苦苦滞留?“饶瘴疠”状环境恶劣,“胡为苦留滞”则透露出对友人处境的忧虑,平实语言中饱含深挚同情。“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款颜”写渴望相见欢颜,“接袂”谓携手相聚,两句以直白的心理描写,倾诉久别后的思念—既想与友人欢颜相对,又盼能携手承欢,情感真挚而迫切。“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前句承上“接袂”形成顶真,以“杳无由”叹息相聚无望,后句直抒“旅泊愁”,将漂泊异乡的孤独与思念友人的惆怅叠加,使愁绪更显深沉。“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以“清猿”的哀啼渲染凄清氛围,“不可听”强化听觉上的愁苦。“沿月下湘流”绘景:月光随舟行洒落湘水,画面空灵却暗藏孤寂,以景结情,将乡愁与对友人的关切融入悠悠江月,余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孟浩然旅泊洞庭湖,秋夜孤寂,思乡怀亲之情油然而生。他深切惦念着遭贬谪至长沙的诗友阎防,对其人生坎坷寄予了深挚的同情与关切。全诗情感真挚动人,游子客居的惆怅深沉蕴藉。诗人依循抒情的脉络,自由转换韵脚,使声情自然流转。“长沙”与“接袂”两处巧妙运用顶真手法,令诗句如辘轳般回环宛转,连绵不绝,不着痕迹。“襄王”一联语带双关,意蕴幽深曲折。结尾四句回环跌宕,声情和谐统一:以愁听猿鸣、泛月湘流作结,营造出凄清而旷远的意境,堪称咏月佳句。这借江月清景含蓄传达难言心绪的手法,正是孟浩然诗中常见的艺术特色。
# 浩然“沿月棹歌还”“招月伴人还”“沿月下湘流”“江清月近人”,并妙于言月。
清施闰章《蠖斋诗话》
# 一结清远。
清吴煊、胡棠《唐贤三昧集笺注》
# 宛转如辘轳,妙无痕迹。末四句冂合宕往,多少法力!隽味在笔墨之外,只令读者心神恍恍,其成连海上琴手!
清张文荪《唐贤清雅集》
上一篇:唐·孟浩然《寻陈逸人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