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én
dēng
nán
yáng
驿
mén
tíng
huái
怀
hàn
chuān
zhū
yǒu

朝代:唐作者:孟浩然浏览量:1
zhāo
lái
dēng
zhì
chù
yàn
yáng
shí
xiàn
shū
fēng
huái
怀
duō
suǒ
jiǎn
huā
jīng
suì
zǎo
kàn
liǔ
chūn
chí
wèi
yǒu
nán
fēi
yàn
cái
shū
shuí

译文

早晨登上高处,这里的景象不像天气晴好时那样明媚。​在异乡,风物与故乡大不相同,羁旅的情怀让我思绪万千。​看到剪裁的春花,惊叹时光过得飞快,已到年初,望着柳树,又惊讶春天来得迟缓。​还没有南飞的大雁,即便写好书信,又该寄给谁呢。

逐句剖析

"朝来登陟处":早晨登上高处,

"不似艳阳时":这里的景象不像天气晴好时那样明媚。​

# 不似艳阳时:谓其地春来较晚。

"异县殊风物":在异乡,风物与故乡大不相同,

"羁怀多所思":羁旅的情怀让我思绪万千。​

# 羁怀:旅怀。

"剪花惊岁早":看到剪裁的春花,惊叹时光过得飞快,已到年初,

"看柳讶春迟":望着柳树,又惊讶春天来得迟缓。​

"未有南飞雁":还没有南飞的大雁,

# 未有南飞雁:“未有”二句用鸿雁传书典。

"裁书欲寄谁":即便写好书信,又该寄给谁呢。

# 裁书:剪裁书信。书,全诗校:“一作衣。”按,作“书”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人日登南阳驿门亭子,怀汉川诸友》是盛唐诗人孟浩然的五言律诗,借人日登高所见所感,抒发了羁旅他乡对汉川友人的深切思念。​首联写早晨登高所见,景色不如晴日明媚,既点明时间与行为,也隐约透出一丝怅然,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颔联由异乡风物的独特,自然引出羁旅中的万千思绪,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友人的想念融入其中。颈联通过“剪花”“看柳”的细节,借对时光飞逝、春景迟缓的感叹,深化了漂泊中的孤寂感。尾联化用鸿雁传书典故,道出欲寄书信却无传信之人的怅惘全诗语言质朴,情景交融,尽显孟浩然诗歌清淡自然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羁旅怀人诗。介绍了诗人于人日登南阳驿门亭子,见此处景象异于晴时,因异乡风物与故乡差异大而生羁旅愁思,表达了对汉川友人的思念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未有南飞雁,裁书欲寄谁”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鸿雁传书”源自古代传说,鸿雁被视为传递书信的使者,常用于表达思念之情与消息传递。​在这两句中,诗人因身处异乡思念汉川诸友,想要写书信寄给他们,却发现此时没有南飞的大雁。这里以“未有南飞雁”点明无传信使者的状况,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通过“裁书欲寄谁”的疑问,直接道出了欲寄书信却找不到传信之人的无奈与怅惘,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羁旅中的孤独感融入其中,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而深沉。​

3. 分段赏析

首联“朝来登陟处,不似艳阳时”,开篇点明诗人早晨登山的行为,以及登山时看到的景象与天气晴好时的不同。“不似”二字,简洁地表达出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感受,为下文抒发羁旅愁思做铺垫。颔联“异县殊风物,羁怀多所思”,写诗人身处异乡,感受到这里的风物与故乡大不相同,由此引发了诸多的思绪。“殊”字突出了异乡与故乡的差异,“多所思”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体现出羁旅的愁思。颈联“剪花惊岁早,看柳讶春迟”,诗人看到剪裁的春花,惊叹时光过得飞快,已到年初;望着柳树,又惊讶春天来得迟缓。这两句通过对春花和柳树的观察,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尾联“未有南飞雁,裁书欲寄谁”,最后诗人感慨还没有南飞的大雁,即便写好书信,又该寄给谁呢?这两句以疑问的语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因无法传递书信而产生的无奈与惆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下一篇:唐·孟浩然《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园即事,得秋字(一作卢象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