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隔炎凉":与丈夫的别离已经有一年之久了,
# 炎凉:气候一冷一热,指时间过去一年。,隔:间隔。
"君衣忘短长":现在连丈夫衣服的长短也不知道了。
# 君:指丈夫。
"裁缝无处等":裁缝没有时间等下去了,
# 等:指量尺寸。
"以意忖情量":只好用自己的心去估摸丈夫身体的胖瘦。
# 忖:揣度,度量。
"畏瘦疑伤窄":担心丈夫瘦了而伤心流泪,
# 伤窄:指伤心流泪而不哭出声来。
"防寒更厚装":为了防寒将衣服做的更厚实了些。
"半啼封裹了":一边哭着一边将寒衣包装好,
# 封裹:指把寒衣包装好。
"知欲寄谁将":才醒悟到要寄给谁,寄到什么地方呢?
# 寄谁将:寄给谁。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闺怨题材的五言律诗,描绘了闺妇因丈夫出征在外,为其裁衣时从不知衣服长短,到用心揣测,再到做好衣服却不知寄往何处的过程,体现了闺妇对丈夫深深的思念,表达了忧愁、无奈、哀怨等情感。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畏瘦疑伤窄,防寒更厚装”中对裁衣时考虑衣服宽窄、厚薄的细节描写,以及“半啼封裹了”中闺妇含着眼泪包裹衣服的细节,都增强了诗歌的真实感,让读者能更真切地感受到闺妇的情感变化,强化了诗歌的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一别隔炎凉,君衣忘短长”:首联开篇点题,直陈闺妇与丈夫分别的状况。“一别隔炎凉”,表明夫妻分离时间之久,经历了炎热与寒冷的季节变换。“君衣忘短长”,这里的“忘”并非真的忘记,而是因丈夫在外长久奔波,饱经风霜,闺妇对丈夫当下的身体状况一无所知,从而连衣服长短都不确定,一个“忘”字,既体现出离别时间长,又深刻地反衬出闺妇对丈夫情况不明的怅惘心理,为全诗奠定了忧愁的情感基调。“裁缝无处等,以意忖情量”:颔联进一步描述闺妇裁衣的无奈。“裁缝无处等”,说明闺妇无法等待丈夫归来再量体裁衣。“以意忖情量”,在这种情况下,闺妇只能凭借自己对丈夫的深情,用心去揣测丈夫身体的肥瘦,从而决定衣服的尺寸。这不仅仅是在量衣,更是闺妇向远方丈夫传递关切之情的方式,展现出闺妇对丈夫深深的爱意与牵挂。“畏瘦疑伤窄,防寒更厚装”:颈联细致入微地刻画闺妇裁衣时的心理活动。“畏瘦疑伤窄”,闺妇担心丈夫在外变瘦,害怕衣服做得太窄会让丈夫穿着不舒服;“防寒更厚装”,又考虑到天气寒冷,于是决定把衣服做得厚实些。这一窄一宽的纠结,生动地表现出闺妇对丈夫身体胖瘦、处境好坏的种种猜测和深切忧虑,对闺妇心理活动的描绘细腻生动,使闺妇的形象跃然纸上。“半啼封裹了,知欲寄谁将”:尾联将情感推向高潮。“半啼封裹了”,闺妇含着眼泪将衣服包裹好,“半啼”体现出闺妇在裁衣过程中积累的思念与忧愁。“知欲寄谁将”,此时闺妇才突然意识到,自己做好的衣服,却不知道该寄给谁、寄到哪里去,这种无奈感让之前的思念、忧愁瞬间化为更深的悲哀,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悬念,令人对闺妇的遭遇心生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