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ǔ
huái
怀
xiāng
yáng

朝代:唐作者:孟浩然浏览量:1
guó
zuó
shū
rán
jīng
miǎo
qiū
xiàn
shān
jiàn
fēng
jǐng
lìng
rén
chóu
shuí
cǎi
xià
yīng
xián
chí
shàng
lóu
chéng
duō
měi
jiǔ
guī
qiáng
yóu

译文

离别故乡仿佛就在昨日,转眼间就已经到了晚秋。怀念岘山却又没法望见,眼前风光勾起无限乡愁。故园篱下菊花谁来采摘,无人登临便闲了池上楼。宜城一向盛产美酒佳酿,回去学习山公与葛疆同游。

逐句剖析

"去国似如昨":离别故乡仿佛就在昨日,

# 如:仿佛。,似:一作巳。,去国:这里是指离开家乡。

"倏然经杪秋":转眼间就已经到了晚秋。

# 杪秋:暮秋,即农历九月。杪,树梢。指每月或四季的末尾。,倏然:形容时间很快。倏:极快地,忽然。然:一作焉。

"岘山不可见":怀念岘山却又没法望见,

# 不可见:没法望见。不可:一作望不。,岘山:在襄阳城南九、十里处,诗人旧居润南园就在其附近。

"风景令人愁":眼前风光勾起无限乡愁。

"谁采篱下菊":故园篱下菊花谁来采摘,

# 篱下菊:东晋陶渊明不满官场黑暗而辞官归隐。有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二十首》其五)以明心性。

"应闲池上楼":无人登临便闲了池上楼。

# 池上楼:东汉王粲滞留荆州时曾作《登楼赋》,表达怀乡思归和怀才不遇之忧。

"宜城多美酒":宜城一向盛产美酒佳酿,

# 多美酒:一作名善酝。盛产美酒佳酿。,宜城:古县名,今湖北宜城县。据诗人的家乡不太远,盛产美酒。

"归与葛强游":回去学习山公与葛疆同游。

# 葛强:西晋名士山简的爱将,山简常与之游宴酣饮。309年(永嘉三年),山简出任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诸军事,镇襄阳。强,一作疆。,归:回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九日怀襄阳》是唐代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写离开家乡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就到了深秋时节。“去国似如昨”,“去国”表示离开家乡,“似如昨”强调时间虽流逝但感觉就像刚刚发生一样。“倏然经杪秋”,“倏然”突出时间的突然性,“杪秋”即深秋。颔联写岘山看不到,眼前的风景引发忧愁,岘山是襄阳的标志性山水,看不到岘山更添思乡之愁。颈联通过想象,疑问谁在篱下采菊,谁悠闲地在池上楼,以陶渊明的典故(采菊东篱下)暗示对家乡亲友生活的思念。尾联提到宜城的美酒,想要回去和葛强一起游玩,葛强是家乡友人,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渴望归乡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约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彼时,诗人正辗转于江南吴越之地游历。在旅途的奔波中,九月九日重阳节悄然而至。这一传统佳节,本是阖家团圆、登高望远之时,而漂泊在外的诗人,却只能孤身一人。望着异乡的风景,触景生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遂提笔写下这首饱含深情的诗作,其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乡之情,真挚动人,令人感同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思乡怀人题材的诗。描绘了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身处江南吴越游历途中,感慨离开襄阳仿若昨日,却已悄然入秋。因不见岘山而心生愁绪,又想象襄阳友人或许正采篱下菊、闲游池上楼,最后表达渴望回到襄阳与友人共饮美酒同游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思念故乡、怀念往昔生活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襄阳深深的眷恋,对友人的牵挂,以及佳节时独在异乡的孤寂之感。

2. 写作手法

想象:“谁采篱下菊,应闲池上楼”,诗人想象襄阳友人在重阳节采菊、闲游池上楼的情景,丰富了诗歌内容,进一步表达对襄阳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友人的想念。对比:“宜城多美酒,归与葛强游”一句,诗人想象回到襄阳后与友人葛强同游共饮美酒的欢乐场景,而现实却是自己独在异乡,漂泊无依。通过这种想象中的欢乐团聚与现实的孤寂凄凉形成鲜明对比,更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此刻内心的孤独。

3. 分段赏析

“去国似如昨,倏然经杪秋”,诗人在此处不禁喟叹时光如白驹过隙,离开故土的情景仿若还在昨日清晰如绘,可转瞬之间,暮秋的凉意已然袭来。这匆匆流逝的岁月,恰似那东去的江水,一去不返,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人生竟如那短暂的弹指一挥间,充满了对时光飞逝的无奈与感慨。“岘山不可见,风景令人愁”,在这重阳佳节,本应与家人共赏家乡的秀丽景色,然而此时诗人极目远眺,却不见家乡那熟悉的岘山身影。眼前异乡的种种景致,即便再美,于诗人而言,都仿佛失去了色彩,如同虚幻之物。这一句,直截了当地点明了诗人内心深处浓郁的思乡之情,那看不见家乡景色的愁绪,如同一团乌云,沉甸甸地压在心头。“谁采篱下菊,应闲池上楼”,诗人思绪飘回故乡,想到因自己漂泊在外,故居东篱之下,那盛开的秋菊只能独自绽放,无人欣赏采摘,只能寂寞地展示着自己的芬芳。而池边的楼阁,也无人再去登临,在秋风中显得格外寂寥冷清。此句通过对故居场景的想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与眷恋。“宜城多美酒,归与葛强游”,诗人忆起家乡宜城,那是一个盛产美酒的地方。曾经,与同伴们一起畅饮美酒,尽情欢游,是何等的畅快惬意。可如今,自己却独在异乡为异客,形单影只。一想到这些,此刻的孤寂凄凉之感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与往昔在家乡的欢乐时光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愈发凸显出诗人对家乡和友人的深切思念。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平实,宛如日常话语般通俗易懂,却又似香茗般清逸怡然,看似平淡的文字背后,蕴含着醇厚韵味,余味悠长。其情感基调与王维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所传达的思乡之情颇为相似,皆饱含着游子在佳节之际对亲人、故乡的深切思念。然而,在表达手法上,此诗却独具特色。孟浩然的这首诗,恰似一脉清泉,悠悠流淌。水流潺潺,途经树木时,它宛如婉转的琴音,轻柔绕过;遭遇山石阻挡,便发出清脆声响,似在诉说着旅途的故事;当流经旷野,那潺潺之音愈发悠远绵长,不绝于耳。整首诗浑然天成,毫无雕琢痕迹,质朴自然得如同未经尘世沾染的璞玉。诗中虽未出现那些令人铭记的名言警句,却能如同一幅细腻的画卷,将读者缓缓引入一个纯净而清远的独特境界。在这境界之中,诗人的形象淡然而立,恰似一支在秋风中静静绽放的秋菊,遗世独立,散发着清幽的芬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语不求整,风韵自超。后四句觉胜。

明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

# 襄阳诗神闲骨峻,用意最深稳,比右丞稍露;至其洗伐精洁,三唐一人而已。不对之对,自然合拍,神力完厚。

清张文荪《唐贤清雅集》

# 此王孟创派,无中生有。

清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浩然《庭橘》

下一篇:唐·孟浩然《寻天台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