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éi
dào
shì
shuǐ
tíng

朝代:唐作者:孟浩然浏览量:1
ào
fēi
fán
míng
liú
dào
liú
yǐn
jiàn
gāo
lùn
néng
chóu
shuǐ
jiē
xiān
yuán
jìn
shān
cáng
guǐ
yōu
zài
lái
chù
suǒ
huā
xià
wèn
zhōu

译文

傲岸的官吏不是平凡的官吏,知名的人士往往就是修仙学道的人。梅道士隐居修行,不易为世人所见,他高深的谈论,没有人能够对答。亭下的溪水,似与那仙源相接近,亭边的山上,宛如鬼谷一般清幽。下次来时就不知道这仙境在什么地方了,只得在桃花林下向那位渔人打听路径。

逐句剖析

"傲吏非凡吏":傲岸的官吏不是平凡的官吏,

# 傲吏非凡吏:“傲吏”二句:傲岸的官吏不是平凡的官吏,知名的人士往往就是修仙学道的人。傲吏:傲岸不俗的官员。庄子曾为漆园吏,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因其不同流俗,拒绝楚威王的“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的征召,故东晋郭璞《游仙诗》云:“漆园有傲吏。”

"名流即道流":知名的人士往往就是修仙学道的人。

# 道流:指修仙学道的人。,名流:社会名流,著名人士。

"隐居不可见":梅道士隐居修行,不易为世人所见,

# 隐居不可见:“隐居”二句:梅道士隐居修行,不易为世人所见;他高深的谈论,没有人能够对答。

"高论莫能酬":他高深的谈论,没有人能够对答。

# 酬:应对,对答。,高论:高深的谈论。

"水接仙源近":亭下的溪水,似与那仙源相接近,

# 水接仙源近:水接”二句:亭下的溪水,似与那仙源相接近;亭边的山上,宛如鬼谷一般清幽。仙源:神仙居处。王维《桃源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山藏鬼谷幽":亭边的山上,宛如鬼谷一般清幽。

# 鬼谷:山谷名,相传高士鬼谷子所居之处。鬼谷子本是张仪、苏秦的业师,后被术数家神化,多有托名。

"再来迷处所":下次来时就不知道这仙境在什么地方了,

# 再来:再来”二句:下次来时就不知道这仙境在什么地方了,只得在桃花林下向那位渔人打听路径。此处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指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里用来说明梅道士水亭的僻静幽深。

"花下问渔舟":只得在桃花林下向那位渔人打听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梅道士水亭》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赠友之作。此诗描绘了梅道士水亭周边的清幽环境,展现了梅道士的隐士风采。首联“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对梅道士的身份进行了独特的评价,强调他既非凡俗官吏,又是名流道流。颔联“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写出梅道士隐居的神秘以及其言论的高深,表现出诗人对他的钦佩。颈联“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描绘了水亭周边水接仙源、山藏鬼谷的清幽之景,营造出神秘而美妙的氛围。尾联“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则表达了诗人对此次拜访的难忘,担心下次再来会迷失地方,只能向渔舟询问,增添了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清幽深远,体现了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风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孟浩然晚年。其集中写梅道士的共三首,除本篇外,另有《寻梅道士(张逸人)》《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徐鹏先生曾推测这三首诗“似均为入京应试前所作”。但从孟浩然一生思想发展轨迹来看,此说似有不妥。诗人自吴越归乡后,人生轨迹已从早期的积极入世转向晚年的淡泊出世。尤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逐渐形成对现实的宗教式超脱,与佛道中人的交往日益密切,寻佛问道成为其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细究这三首诗的内容意趣,与孟浩然晚年的思想倾向高度契合,当为其晚年隐居时期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山水诗。诗以诗人拜访梅道士为线索,展现了梅道士的独特形象和其隐居之地的神秘清幽,既表现出隐居之地的幽僻,又流露出诗人对此次访友的难忘和对梅道士隐居生活的向往,深化了全诗的主题。

2. 写作手法

烘托:“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这两句运用了烘托手法。“水接仙源近”,将眼前的水流与传说中的仙源相连接,仙源是世外桃源般神秘美好的地方,水流与之相近,通过仙源这一极具神秘色彩和美好意境的事物,烘托出李尊师山居周边环境的超凡脱俗、宛如仙境。“山藏鬼谷幽”,鬼谷是充满神秘色彩且与高人贤士相关的所在,山把鬼谷般的幽境隐藏其中,以鬼谷的神秘幽深进一步烘托出李尊师山居环境的清幽、静谧且不凡。诗人没有直接描写山居,而是借助仙源和鬼谷这两个富有神秘氛围的意象,从侧面烘托出李尊师山居的高雅、神秘和令人向往。

3. 分段赏析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开篇就对梅道士的身份进行了独特的评价。“傲吏”突出他不同于平凡官吏的气质,“非凡吏”强调他的出众和不凡。“名流即道流”则表明他是知名的人士,推崇梅道士是不同凡响的道家名流。这种独特的评价让读者对梅道士产生了好奇和敬意,也为全诗奠定了赞赏的基调。“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进一步刻画了梅道士的神秘和高深。“隐居不可见”说明他隐居起来难以寻觅,增添了他的神秘色彩。“高论莫能酬”则强调他言论的高深,让诗人难以应答,直接赞誉梅道士的高雅超凡之处及其隐居的幽僻环境,以烘托其超雅的精神境界,表现出诗人对他的钦佩之情。“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描绘了水亭周边的自然景色。“水接仙源近”将水与仙境之源相连,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美妙的氛围。“山藏鬼谷幽”则写出山中隐藏着鬼谷,十分幽深,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美景,还为梅道士的隐居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表达了诗人对此次拜访的难忘之情。“再来迷处所”担心下次再来会迷失方向,体现出此次拜访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花下问渔舟”则描绘了一幅空灵、悠远的画面,极言梅道士居所的幽邃,非一般人所能企及。诗人只能在花下询问渔船来寻找水亭,增添了一种诗意和美感,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刘云:事料不凡,得语亦异,故好。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

# 与右丞“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各自成渔樵画图。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起为连环对偶法。第三联上夫纯粹。

清邹弢《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浩然《送席大》

下一篇:唐·孟浩然《登万岁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