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吏非凡吏":傲岸的官吏不是平凡的官吏,
# 傲吏非凡吏:“傲吏”二句:傲岸的官吏不是平凡的官吏,知名的人士往往就是修仙学道的人。傲吏:傲岸不俗的官员。庄子曾为漆园吏,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因其不同流俗,拒绝楚威王的“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的征召,故东晋郭璞《游仙诗》云:“漆园有傲吏。”
"名流即道流":知名的人士往往就是修仙学道的人。
# 道流:指修仙学道的人。,名流:社会名流,著名人士。
"隐居不可见":梅道士隐居修行,不易为世人所见,
# 隐居不可见:“隐居”二句:梅道士隐居修行,不易为世人所见;他高深的谈论,没有人能够对答。
"高论莫能酬":他高深的谈论,没有人能够对答。
# 酬:应对,对答。,高论:高深的谈论。
"水接仙源近":亭下的溪水,似与那仙源相接近,
# 水接仙源近:水接”二句:亭下的溪水,似与那仙源相接近;亭边的山上,宛如鬼谷一般清幽。仙源:神仙居处。王维《桃源行》:“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山藏鬼谷幽":亭边的山上,宛如鬼谷一般清幽。
# 鬼谷:山谷名,相传高士鬼谷子所居之处。鬼谷子本是张仪、苏秦的业师,后被术数家神化,多有托名。
"再来迷处所":下次来时就不知道这仙境在什么地方了,
# 再来:再来”二句:下次来时就不知道这仙境在什么地方了,只得在桃花林下向那位渔人打听路径。此处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指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里用来说明梅道士水亭的僻静幽深。
"花下问渔舟":只得在桃花林下向那位渔人打听路径。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山水诗。诗以诗人拜访梅道士为线索,展现了梅道士的独特形象和其隐居之地的神秘清幽,既表现出隐居之地的幽僻,又流露出诗人对此次访友的难忘和对梅道士隐居生活的向往,深化了全诗的主题。
2. 写作手法
烘托:“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这两句运用了烘托手法。“水接仙源近”,将眼前的水流与传说中的仙源相连接,仙源是世外桃源般神秘美好的地方,水流与之相近,通过仙源这一极具神秘色彩和美好意境的事物,烘托出李尊师山居周边环境的超凡脱俗、宛如仙境。“山藏鬼谷幽”,鬼谷是充满神秘色彩且与高人贤士相关的所在,山把鬼谷般的幽境隐藏其中,以鬼谷的神秘幽深进一步烘托出李尊师山居环境的清幽、静谧且不凡。诗人没有直接描写山居,而是借助仙源和鬼谷这两个富有神秘氛围的意象,从侧面烘托出李尊师山居的高雅、神秘和令人向往。
3. 分段赏析
“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开篇就对梅道士的身份进行了独特的评价。“傲吏”突出他不同于平凡官吏的气质,“非凡吏”强调他的出众和不凡。“名流即道流”则表明他是知名的人士,推崇梅道士是不同凡响的道家名流。这种独特的评价让读者对梅道士产生了好奇和敬意,也为全诗奠定了赞赏的基调。“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进一步刻画了梅道士的神秘和高深。“隐居不可见”说明他隐居起来难以寻觅,增添了他的神秘色彩。“高论莫能酬”则强调他言论的高深,让诗人难以应答,直接赞誉梅道士的高雅超凡之处及其隐居的幽僻环境,以烘托其超雅的精神境界,表现出诗人对他的钦佩之情。“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描绘了水亭周边的自然景色。“水接仙源近”将水与仙境之源相连,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美妙的氛围。“山藏鬼谷幽”则写出山中隐藏着鬼谷,十分幽深,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美景,还为梅道士的隐居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表达了诗人对此次拜访的难忘之情。“再来迷处所”担心下次再来会迷失方向,体现出此次拜访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花下问渔舟”则描绘了一幅空灵、悠远的画面,极言梅道士居所的幽邃,非一般人所能企及。诗人只能在花下询问渔船来寻找水亭,增添了一种诗意和美感,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
# 刘云:事料不凡,得语亦异,故好。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
# 与右丞“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各自成渔樵画图。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起为连环对偶法。第三联上夫纯粹。
清邹弢《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
上一篇:唐·孟浩然《送席大》
下一篇:唐·孟浩然《登万岁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