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理分荆国":您与皇上共同治理荆国,
"招贤愧不材":我因才能平庸,惭愧承蒙您招贤之举。
"召南风更阐":您如召公,其德政教化更加昌明,
"丞相阁还开":丞相的官署敞开广纳贤才。
"觏止欣眉睫":能亲眼目睹您,我满心欢喜,
"沉沦拔草莱":我这沉沦草野之人蒙您从困境中提拔。
"坐登徐孺榻":我得以登上您专为我设的徐孺榻,
"频接李膺杯":还频繁与您共饮,如李膺和友人般。
"始慰蝉鸣柳":起初在柳间蝉鸣时获您慰藉,
# 柳:一作稻。
"俄看雪间梅":很快又看到雪花中绽放的梅花。
"四时年籥尽":四季如岁,匆匆流逝,
"千里客程催":千里行程在催促我启程。
"日下瞻归翼":我仰望天空中归巢的飞鸟,
"沙边厌曝鳃":像沙滩上曝鳃的鱼,厌倦困厄。
"伫闻宣室召":期待听闻您如贾谊被宣室召见,
"星象列三台":那时您将位列三公,如星象中的三台。
# 列三台:一作复中台。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感怀诗。描绘并赞颂了对方卓越的政绩,自述身处困境,渴望摆脱现状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期待,渴望得到赏识与任用。
2. 分段赏析
“共理分荆国,招贤愧不材”,点明张九龄在荆州理政,自己承蒙其招贤却自愧才能不足,表达出诗人的谦逊与对张九龄的敬重。“召南风更阐,丞相阁还开”,以“召南风”“丞相阁”的典故,赞扬张九龄在荆州如同古代贤君贤臣,阐扬德政,广纳贤才。“觏止欣眉睫,沈沦拔草莱”,写诗人因得见张九龄而欣喜,感激其将自己从沉沦的境地中提拔出来,展现出对张九龄知遇之恩的感恩。“坐登徐孺榻,频接李膺杯”,继续用典,以徐孺子与李膺的典故,形象地表达自己受到张九龄的礼遇,如同徐孺子受陈蕃礼遇,能与张九龄频繁共饮交流。“始慰蝉鸣柳,俄看雪间梅”,从时间上着笔,由夏天蝉鸣柳时与张九龄相处的欣慰,到很快就看到冬天雪间梅花,暗示时光飞逝。“四时年籥尽,千里客程催”进一步强调时间流逝,一年将尽,自己作为客居之人,行程也受到催促,流露出即将分别的不舍。“日下瞻归翼,沙边厌曝鳃”,“瞻归翼”表达自己渴望归乡之情,“厌曝鳃”则自比鱼困于沙滩,渴望摆脱困境,体现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伫闻宣室召,星象列三台”,诗人期待张九龄能如贾谊般被朝廷召回重用,三台星象列布,暗示张九龄有位列三公的才能与机遇,既表达对张九龄的美好祝愿,也寄托了自己对其施展更大抱负的期望。
上一篇:唐·孟浩然《赴京途中遇雪》
下一篇:唐·孟浩然《初下浙江舟中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