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罗牛渚夕":夜临牛渚,繁星低垂,
"风退鹢舟迟":风势减弱,舟行渐迟。
"浦溆尝同宿":连日来与你同宿水次,
# 浦溆:水滨。
"烟波忽间之":今晚江上烟波却将我们隔离。
# 间:隔也。
"榜歌空里失":听不到扣舷的歌声,
# 榜歌:舟人之歌;船歌。
"船火望中疑":望着江中星火是否你的船儿?令我怀疑。
"明发泛潮海":明晨乘潮归去,
# 潮:一作湖。
"茫茫何处期":前路茫茫,不知相会又在何处何时。
# 茫茫:邈远空阔貌。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赠别诗。通过意象勾勒出江畔夜泊的清寂场景,表达了诗人因未追赶上友人船只而产生的孤寂与对未来旅途的迷茫。
2. 写作手法
对比:颔联“浦溆尝同宿,烟波忽间之”以“尝同宿”的往昔相聚与“忽间之”的当下相隔形成对比,昔日的亲近与此刻的疏离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追赶不及的失落与对友人的思念。白描:尾联“明发泛潮海,茫茫何处期”,诗人想到明天又要乘船踏上旅程,面对茫茫江海,不知何时才能与友人再次相聚。“茫茫”描绘出大海的辽阔无垠,也象征着未来的不确定性,“何处期”直接描写了对前路的迷茫,使用白描手法写出了对与友人重逢无期的担忧。
3. 分段赏析
首联:“星罗牛渚夕,风退鹢舟迟”,描绘了夜晚牛渚的景色。夜幕降临,繁星罗列,牛渚之地笼罩在宁静之中,风势渐退,诗人所乘之舟行驶缓慢。此句通过对夜景和行舟状态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迟缓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舒缓而略带怅惘的情感基调,暗示了诗人未能追上友人船只的无奈。颔联:“浦溆尝同宿,烟波忽间之”,诗人回忆起曾经与薛八在水滨同宿的情景,如今却被茫茫烟波隔开。“尝”字体现了往昔相处的美好回忆,“忽”字则突出了此刻分离的突然与意外,对比之下,更显当下的失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以及与友人分离的怅然若失之感。颈联:“榜歌空里失,船火望中疑”,写船夫的歌声在空荡的江面上渐渐消失,远处船上的灯火闪烁,诗人怀疑那就是薛八的船只。“空里失”强调了声音消逝后的空寂,“望中疑”则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急切寻找友人船只的神态和心理,进一步强化了对友人的牵挂以及未能相见的失落。尾联:“明发泛潮海,茫茫何处期”,诗人想到明天又要乘船踏上旅程,面对茫茫江海,不知何时才能与友人再次相聚。“茫茫”描绘出大海的辽阔无垠,也象征着未来的不确定性,“何处期”直接抒发了对前路的迷茫和对与友人重逢无期的担忧,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未知的迷茫推向了高潮。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在《全唐诗》中被列为孟浩然的代表作品,现代学者朱曙辉提出,其创作意味着孟浩然晚期诗作中“从隐逸主题向羁旅主题的转变”。诗中“榜歌空里失”一句,凭借独特的声景交融笔法,被纳入诗词接龙数据库,成为展现孟浩然诗歌的特色。
上一篇:唐·孟浩然《示孟郊》
下一篇:唐·孟浩然《下赣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