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ì
mèng
jiāo

朝代:唐作者:孟浩然浏览量:1
màn
cǎo
lán
zhī
jié
gēn
zhòng
yīn
fán
xuān
dāng
shí
gāo
shēn
shì
néng
fēn
zhōng
jiàn
zhī
shān
shuǐ
qiān
qiū
wén
ěr
bǎo
jìng
jié
yún
yún

译文

蔓生的野草遮蔽了广袤的原野,兰花和灵芝却孤独的扎根其间。世间声音何其繁杂,唯独伯牙的琴声清雅不喧闹。伯牙弹出的高山流水意境高远,全天下没有人能理解分辨。直到钟子期一听便心领神会,高山流水的佳话就流传了千秋万代。希望你保持静洁的节操,世俗的浮言赘语只是过眼云烟。

逐句剖析

"蔓草蔽极野":蔓生的野草遮蔽了广袤的原野,

# 极野:远野。,蔓草:蔓生的野草。

"兰芝结孤根":兰花和灵芝却孤独的扎根其间。

"众音何其繁":世间声音何其繁杂,

# 众音:指一般世俗的声音。

"伯牙独不喧":唯独伯牙的琴声清雅不喧闹。

# 伯牙:指春秋战国时期的俞伯牙,他和钟子期是“高山流水”的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终身不再弹琴。《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吕氏春秋·本味篇》中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当时高深意":伯牙弹出的高山流水意境高远,

"举世无能分":全天下没有人能理解分辨。

# 分:分别。

"钟期一见知":直到钟子期一听便心领神会,

# 钟期:指钟子期。

"山水千秋闻":高山流水的佳话就流传了千秋万代。

"尔其保静节":希望你保持静洁的节操,

# 保静节:保持静洁节操。

"薄俗徒云云":世俗的浮言赘语只是过眼云烟。

# 云云:纷纷纭纭。,徒:徒然。,薄俗:流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示孟郊》是唐代孟浩然所作的五言古诗。此诗以赠友劝勉为主题,借景与典故,将蔓草与兰芝对比,借伯牙子期典故,赞美孟郊如兰芝般高洁、似伯牙有高深意趣,劝其坚守静节,莫为世俗所动。开篇以景起兴,突显孟郊的孤高;中间用典,表达对其才华未遇知音的感慨;结尾直接劝勉,点明主旨。全诗质朴自然,以简洁语句,寄寓对友人品德才华的认可与殷切期望,既展现孟郊的不凡,又传达诗人的劝诫与鼓励,体现出真挚的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诗人,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以字行于世,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早年隐居,年四十应进士不第,后为荆州从事。孟浩然的创作多以田园隐逸、山水行旅为题材,他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其诗风率然天真,意境清迥悠然,长于写景,多反映游历及隐逸生活。代表作品有《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登岳阳楼》等。有《孟浩然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赠友劝勉诗。诗中描绘了蔓草遮蔽原野,兰芝孤根独存的景象,以众音繁杂衬托伯牙的不喧嚣,借伯牙子期知音难觅的典故,表明孟郊才华与品德的高洁,非世俗能轻易理解。

2. 分段赏析

前四句:“蔓草蔽极野,兰芝结孤根。众音何其繁,伯牙独不喧。”以蔓草遍野的繁茂与兰芝孤根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世俗的繁杂与孟郊的孤高。用众音的喧闹衬托伯牙的不喧,体现孟郊超凡脱俗,不随波逐流。中间四句:“当时高深意,举世无能分。钟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进一步阐述孟郊如同伯牙般,其高深意趣不被当时世人理解,但就像伯牙遇子期,期待孟郊也能得遇知音,传颂美名。最后两句:“尔其保静节,薄俗徒云云。”直接劝勉孟郊要保持自己的静节,不要被浅薄世俗的议论所影响,坚定自己的品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浩然《游景空寺兰若》

下一篇:唐·孟浩然《夜泊牛渚,趁薛八船不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