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g
tán
chàng
shī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1
cóng
shì
yǒu
shì
jīng
tán
chóu
chàng
shī
zhě
shòu
yīn
yǎng
ér
yán
yuē
:“
:“
píng
zhī
yīn
dàn
ér
chóu
zhī
shēng
yāo
miào
huān
zhī
nán
gōng
ér
qióng
zhī
yán
hǎo
shì
wén
zhāng
zhī
zuò
héng
cǎo
zhì
ruò
wáng
gōng
guì
rén
mǎn
zhì
fēi
xìng
néng
hào
zhī
xiá
wéi
jīn
péi
gōng
kāi
zhèn
mán
jīng
tǒng
jùn
wéi
jiǔ
cháng
shì
yáng
gōng
lǐng
zhī
nán
rǎng
èr
qiān
xíng
zhī
zhèng
bìng
qín
jué
zhī
bào
liǎng
chóng
nǎi
néng
cún
zhì
shī
shū
yǒng
wǎng
xún
huán
yǒu
chàng
sōu
jué
guài
diāo
lòu
wén
wéi
qiáo
cuì
zhuān
zhī
shì
jiào
háo
fēn
cùn
kēng
qiāng
jīn
shí
yōu
miǎo
gǎn
guǐ
shén
xìn
suǒ
wèi
cái
quán
ér
néng
zhě
liǎng
zhī
cóng
shì
shǔ
zhī
shǔ
ér
zhī
gǒu
zài
biān
zhě
xián
guān
shī
zhī
yuè
zhāng
zhū
shū
。”
。”
cóng
shì
yuē
:“
:“
zhī
yán
shì
。”
。”
gào
gōng
shū
wéi
jīng
tán
chóu
chàng
shī

译文

裴公的随从官员当中,有个人拿着《荆潭唱和诗》让我来看,我接过来诵读一遍,就仰起头说道:“太平安定的曲调平淡浅薄,可是忧愁伤感的歌声深刻精彩;欢乐愉快的文辞难以写好,可是穷困痛苦的作品容易成功。因此,文学的创作,常常出自漂泊异乡、隐居山林的人士;至于那般王侯显贵,官高禄厚的人,得意洋洋,不是自来擅长而又爱好作诗,那就没有功夫弄这个。如今裴公任荆南节度使,开辟镇守荆州地区,统辖九郡;作为常侍的杨公,领有湖南一带,土地长两千里。他们两位,推行德政、执行刑罚都很努力,所得爵位俸禄也都极高。竟然还能在《诗经》、《尚书》这一类之之上留心研究文学艺术,把文才运用在吟诗作赋上,往来不绝,有唱就和,搜寻奇字挑选怪词,精心雕琢文字,要与穿布衣、束皮带、住在里巷、生活困苦、专心写作的贫士争个高低,他们两位所写诗篇,音调铿锵,犹如金石之声,深刻精彩,足以感动鬼神,真是人们所说的才能全面、能力高超的诗人呀。两个幕府的随从官员,以及下属官吏,也都跟着他们的长官写了和诗,只要编进诗集的,都是值得一看的。这些诗篇,应当谱上乐曲,抄成书册,是应当的。”这位随从官员说:“您的话说得对。”向裴公禀告,让我写下来并将其作为《荆潭唱和诗》的序。

逐句剖析

"从事有示愈以《荆谭酬唱诗》者":裴公的随从官员当中,有个人拿着《荆潭唱和诗》让我来看,

# 示:让……看。,从事:州郡长官自任的随从官员,幕僚。

"愈既受以卒业":我接过来诵读一遍,

# 卒业:诵读全书,读完全部内容。

"因仰而言曰":就仰起头说道:“

"夫和平之音淡薄":太平安定的曲调平淡浅薄,

# 音:古代诗歌都能按曲歌唱,所以诗歌也可称“音”。

"而愁思之声要妙":可是忧愁伤感的歌声深刻精彩;

# 要妙:精微的样子。

"欢愉之辞难工":欢乐愉快的文辞难以写好,

# 工:精妙。

"而穷苦之言易好也":可是穷困痛苦的作品容易成功。

"是故文章之作":因此,文学的创作,

"恒发于羁旅草野":常常出自漂泊异乡、隐居山林的人士;

# 草野:指代山林隐士。,羁旅:旅客,作客他乡。

"至若王公贵人":至于那般王侯显贵,官高禄厚的人,

"气满志得":得意洋洋,

"非性能好之":不是自来擅长而又爱好作诗,

"则不暇以为":那就没有功夫弄这个。

# 不暇以为:没有时间写作文章。不暇,没有空闲。

"今仆射裴公":如今裴公任荆南节度使,

# 仆射:唐宋两代朝中设左右仆射,辅佐天子议决国政,相当于宰相职位。

"开镇蛮荆":开辟镇守荆州地区,

# 蛮荆:荆州居住少数民族,经济文化落后,所以冠以蛮字。

"统郡惟九":统辖九郡;

# 统郡惟九:荆南统制九郡,即荆南、夔、忠、万、澧、朗、涪、峡、江陵。

"常侍杨公":作为常侍的杨公,

# 常侍:官名,又称散骑常侍。侍从天子,掌管文书、诏令。

"领湖之南":领有湖南一带,

# 湖之南:湖南。

"壤地二千里":土地长两千里。

# 壤地:土地。

"德刑之政并勤":他们两位,推行德政、执行刑罚都很努力,

# 德刑之政:古代统治者常以德政与威刑作为治民手段。

"爵禄之报两崇":所得爵位俸禄也都极高。

# 崇:高。

"乃能存志乎《诗》、《书》":竟然还能在《诗经》、《尚书》这一类之之上留心研究文学艺术,

"寓辞乎咏歌":把文才运用在吟诗作赋上,

# 咏歌:指作诗,因为古代诗歌既可吟诵又能歌唱。

"往复循环":往来不绝,

# 往复循环:指双方互相酬唱往来。

"有唱斯和":有唱就和,

"搜奇抉怪":搜寻奇字挑选怪词,

# 搜奇抉怪:搜索新奇,挑选怪异。形容刻意雕镂诗文。

"雕镂文字":精心雕琢文字,

# 雕镂:雕刻。文中指在文辞华丽上下功夫。

"与韦布里闾憔悴专一之士较其毫厘分寸":要与穿布衣、束皮带、住在里巷、生活困苦、专心写作的贫士争个高低,

# 较其毫厘分寸:比较文章高下。,韦布里闾:指平民百姓。韦布:布衣皮带,借指生活贫寒。里闾:本指里巷的门,文中是指里巷,平民所居。

"铿锵发金石":他们两位所写诗篇,音调铿锵,犹如金石之声,

# 铿锵:金石之声,形容诗歌响亮。

"幽眇感鬼神":深刻精彩,足以感动鬼神,

# 幽眇:精微。

"信所谓材全而能钜者也":真是人们所说的才能全面、能力高超的诗人呀。

# 信:的确,诚然。

"两府之从事与部属之吏属而和之":两个幕府的随从官员,以及下属官吏,也都跟着他们的长官写了和诗,

# 属:随着。,两府:指荆南节度使、湖南观察使两个幕府。

"苟在编者":只要编进诗集的,

# 在编者:收录在这本诗歌集里。

"咸可观也":都是值得一看的。

# 咸:都,全。

"宜乎施之乐章":这些诗篇,应当谱上乐曲,

# 施之乐章:谱上乐曲。

"纪诸册书":抄成书册,是应当的。”

"从事曰":这位随从官员说:“

"子之言是也":您的话说得对。”

"告于公":向裴公禀告,

"书以为《荆谭酬唱诗序》":让我写下来并将其作为《荆潭唱和诗》的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荆潭唱和诗序》是中唐文人韩愈所写的一篇散文。该文开篇虽对高官显贵的德业与文采有所褒扬,实则着重阐释“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的创作规律。作者犀利指出,封建时代权贵阶层沉溺享乐、志得意满的局限,使其难以发出时代强音;相反,那些仕途困顿却心怀天下的寒士,往往能以诗文记录时代脉搏。全文不过千余言,然字句凝练如金石相击,论断掷地有声。既保持了颂扬的节制,又蕴含着批判的锋芒,形成刚柔并济的独特文风。其论述纵贯古今而逻辑谨严,语言洗练如青铜铭文,既有对文人群体的深切观照,又暗含对时代精神的深刻烛照,在传统序文体式中展现出卓尔不凡的批判意识与审美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为韩愈受人所邀而作的一篇序言。贞元十九年(803年)五月,裴均荣升为荆南节度使;而早在贞元十八年(802年)九月,杨凭便已出任湖南观察使。这二人皆钟情文辞,在各自任职期间,时常以诗歌相互唱和。往后,他们将这些诗作,连同其下属、幕僚们的和诗一并收集整合,编纂成集,命名为《荆潭酬唱诗》。尽管裴均与杨凭仕途顺遂,政治地位远超韩愈,可在诗歌创作领域,他们却声名不显。为提升诗集的影响力,他们遂恳请本文作者为该诗集撰写一篇序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散文,也是一篇诗序。通过对上司的显赫官位、优厚俸禄,以及在文学领域的志向,予以恰如其分的称赞。紧接着抛出“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这一文学理论观点。文章篇幅精悍,行文用语简洁明快,毫无拖沓之感。

2. 写作手法

双关:作者在字面上对裴、杨二人的介绍,表面上虽然是一派赞扬之词,说得很热闹,但突出的只是他们的位高权重,只是他们的“搜奇抉怪,雕镂文字”,而对诗歌的内容却较少提及。对比:将和平之音、欢愉之词的真情实感的缺失与愁思之声、穷苦之言的撼人心魄的力量形成对比,突出了愁思之声与穷苦之言的独特价值。欲扬先抑:先提及“夫和平之音淡薄……欢愉之辞难工”,似乎是在贬低和平、欢愉的文学创作,接着才引出“穷苦之言易好”的观点,是对“穷苦之言”在文学创作上价值的扬,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此外,先描述王公贵人气满志得,看似难以有好的文学创作,而后赞扬裴公、杨公在高位却能钟情文学,也是欲扬先抑,突出他们的非凡之处。

3. 分段赏析

文章第一段,开篇便言“从事有示愈以《荆潭酬唱诗》者”,此句显然意在表明,这篇文章乃是应他人之邀而作,并非作者主动谄媚求宠。然而,在行文过程中,作者却刻意隐去了“从事”的所属之人,同时也未提及对方拿诗给作者看的意图,仿佛那“从事”只是不经意间、毫无目的地将诗拿来给作者赏阅,而非裴公有意求取序文。这般处理,不着痕迹地凸显了裴公的尊贵地位,维护了其自尊。作者这般谦逊的态度,无疑会让求序之人心情愉悦,进而在心理上自然而然地觉得后续的感慨必定是对自己的夸赞,而不会深入探究文字背后潜藏的深意。实际上,作者在此处的感慨,恰恰是全文的核心所在,是作者精心构思的一段具有双关意味的论述。文章第二段,从字面意义解读,作者好似在运用常见的反衬手法,以常规的写作规律来衬托裴、杨二公的非凡之处,进而得出“材全而能钜”的结论。且在行文布局上,做到了起承转合、环环相扣。如此表述,对方听后自然满心欢喜、深信不疑,不仅连连称是,裴公也欣然认可,赶忙让人“书以为《荆潭唱和诗序》”。在此,作者通过强烈的对比,着重强调了深切的内心感受与真实的内容表达。那些表现和平、欢愉的文字,即便在辞藻上精雕细琢,若缺乏真挚情感,也往往平淡无奇,难以触动人心;相反,那些饱含愁绪、源自穷苦生活的言辞,因其发自肺腑,即便在文辞上未刻意雕琢,却也自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这不仅是作者观察文艺现象的根本视角,也为读者提供了评判诗文优劣的标准。作者率先抛出这一观点,作为立论的基石,随后又得出“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的结论。依据上述观点,再审视作者对裴、杨二人的描述,表面上尽是溢美之词,热闹非凡,但重点突出的仅是他们的高位权势,以及“搜奇抉怪,雕镂文字”的行为,对于诗歌的实质内容却鲜少提及。身为“统郡惟九”的荆南节度使,以及领“壤地二千里”的湖南观察使,显然属于“气满志得”的“王公贵人”之列;他们虽“存志乎《诗》、《书》,寓辞乎咏歌”,还“搜奇抉怪,雕镂文字,与韦布里闾憔悴专一之士较其毫厘分寸”,然而通过两者对比,读者不难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作者在权势的压力与情面的束缚下,不得已说了些奉承之语,通情达理的读者对此自会理解。而作者实则为后人留下了品鉴诗文的有力工具:他为之作序的《荆谭唱和诗》并未因那些恭维话而流传千古,反倒是这篇序文,因深刻揭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规律而熠熠生辉。

4. 作品点评

在《荆潭唱和诗序》里,韩愈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观点:“和平之音淡薄,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短短数语,不仅是其“不平则鸣”文学理论与“以文为诗”创作手法的延伸,更揭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现象。这篇序文篇幅精悍,行文简洁明快,毫无拖沓之感。其立论高屋建瓴,气势雄健,在颂扬之处把握得当,不流于谄媚;言辞爽直却又韵味悠长,读来仿若黄钟大吕,掷地有声,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隽永。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七

# 非公文之至者,然梁权辈不能到也。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三十二

# 文章之妙,非公不能道之。行间墨里,亦具有铿锵金石之声。

清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愈《杏园送张彻侍御》

下一篇:唐·韩愈《食曲河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