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人之治":治理百姓,
"本乎斯文":根本在于礼义教化。
"有事其末":有人只注重细枝末节,
"而忘其源":却忘记了本源。
"切近昧陋":目光短浅、见识鄙陋,
"道由是堙":正道因此被阻塞。
"有志其本":有人有志于探求本源,
"而泥古陈":却拘泥于陈旧的古法。
"当用而迂":该应用时显得迂腐,
"乖戾不伸":事理难以推行。
"较是二者":比较这两种情况,
"其过也均":它们的过错是相同的。
"其美王公":称赞王公,
"志儒之本":他立志于儒学的根本,
"达士之经":通晓士人的治国常道。
"秩秩而积":积累学识有条理,
"涵涵而停":涵养深厚如池水般沉静。
"炜为华英":才华如繁花绚烂,
"不矜不盈":却从不骄矜自满。
"孰播其馨":是谁传播他的美名?
"孰发其明":是谁彰显他的贤明?
"介然而居":他正直地处世,
"士友以倾":士人与朋友都对他倾心。
"敷文帝阶":王公在朝廷展示才能,
"擢列侍从":被提拔为侍从。
"以忠远名":因忠诚而声名远扬,
"有直有讽":敢于直言进谏。
"辨遏坚恳":辨析和阻止邪恶之事坚决诚恳,
"巨邪不用":使大奸大恶之人不得任用。
"秀出班行":在同僚中表现突出,
"乃动帝目":引起了皇帝的注意。
"帝省竭心":皇帝察觉他尽心办事,
"恩顾日渥":对他的恩宠日益深厚。
"翔于郎署":他在郎官衙署任职,
"骞于禁密":后又进入宫中机要部门。
"发帝之令":他起草皇帝的诏令,
"简古而蔚":文风简洁古朴又丰富。
"不比于权":不攀附权贵,
"以直友冤":凭正直为受冤者申辩。
"敲撼挫揠":因触犯权贵而遭打击排挤,
"竟遭斥奔":最终被斥退外放。
"久淹于外":长期在外地任职,
"历守大藩":历任重要州郡的长官。
"所至极思":到任后必定深入思考,
"必悉利病":弄清当地的利弊。
"萎枯以膏":他像给枯苗施膏肥,
"燠旸以醒":用温暖阳光唤醒万物般治理地方。
"坦之敞之":整顿风气,使社会清明,
"必绝其径":必定断绝歪门邪道。
"浚之咏之":像疏通河道让百姓安心生活一样,
"使安其泳":使百姓安居乐业。
"帝思其文":皇帝思念他的文才,
"复命掌诰":又命他掌管起草诏令。
"公潜谓人":王公私下对人说:“
"此职宜少":这个职位清闲,
"岂无凋郡":难道没有凋敝的郡县,
"庸以自效":让我来效力吗。”
"上藉其实":皇帝凭借他的实干才能,
"俾统于洪":让他治理洪州。
"逋滞攸除":在洪州,积久的弊政被消除,
"奸讹革风":奸邪讹诈的风气被革除。
"祛蔽于目":让人看清事理,
"释负于躬":解除百姓的负担。
"方乎所部":在他管辖的区域内,
"禁绝浮屠":禁绝佛教泛滥。
"风雨顺易":从此风调雨顺,
"粳稻盈畴":稻谷遍野丰收。
"人得其所":百姓各得其所,
"乃恬乃讴":生活安宁并歌颂他。
"化成有代":治理有成效后,
"思以息劳":他想退休休息。
"虚位而俟":朝廷空出职位等待他,
"奄忽滔滔":他却突然离世。
"维德维绩":他的德行与功绩,
"志于斯石":刻在这块石碑上,
"日远弥高":将会流传千古,愈发崇高。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分段赏析
“生人之治,本乎斯文”,指出治理百姓的根本在于礼义教化,开门见山点明治世的核心。“有事其末,而忘其源。切近昧陋,道由是堙”,批评那些只关注细枝末节而忽视本源的人,因目光短浅导致正道被阻塞,态度鲜明。“有志其本,而泥古陈。当用而迂,乖戾不伸”,说那些虽注重本源却拘泥于陈旧古法的人,该用之时显得迂腐,事理难行,与前文形成对比,完善对两种偏颇做法的批判。“较是二者,其过也均”,认为这两种做法的过错相同,总结前文观点,态度客观。“其美王公,志儒之本,达士之经”,赞扬王公立志于儒学根本,通晓士人的治国常道,引出对王公的称颂。“秩秩而积,涵涵而停”,写王公积累学识有条理,涵养深厚如池水般沉静,展现其学识修养。“炜为华英,不矜不盈”,说他如盛开的花朵般才华出众,却不骄傲自满,凸显其谦逊品性。“孰播其馨?孰发其明?介然而居,士友以倾”,以反问引出王公品德声名的传播,写他正直处世,让士友倾心,侧面烘托其人格魅力。“敷文帝阶,擢列侍从”,写王公在朝廷展示才能,被提拔为侍从,简述其仕途起步。“以忠远名,有直有讽”,说他因忠诚不图虚名,敢于直言进谏,体现其为官之道。“辨遏坚恳,巨邪不用”,写他坚决阻止邪恶之事,使大奸大恶之人不得任用,彰显其正直果敢。“秀出班行,乃动帝目”,说他在同僚中突出,引起皇帝注意,体现其出众。“帝省竭心,恩顾日渥”,皇帝察觉他尽心办事,对他的恩宠日益深厚,反映其受器重。“翔于郎署,骞于禁密”,写他在郎官衙署和宫中机要部门任职,仕途顺遂。“发帝之令,简古而蔚”,说他起草皇帝诏令,文风简洁古朴又丰富,展现其文才。“不比于权,以直友冤”,写他不攀附权贵,凭正直为受冤者申辩,坚守原则。“敲撼挫揠,竟遭斥奔”,写他因触犯权贵遭打击排挤,最终被斥退外放,体现其处境艰难。“久淹于外,历守大藩”,说他长期在外地任职,历任重要州郡长官,简述其外放经历。“所至极思,必悉利病”,写他到任后深入思考,必定弄清利弊,体现其勤政。“萎枯以膏,燠旸以醒”,以比喻写他如给枯苗施膏肥、用温暖阳光唤醒万物般治理地方,成效显著。“坦之敞之,必绝其径”,写他整顿风气,杜绝歪门邪道,治理有方。“浚之咏之,使安其泳”,以疏通河道让百姓安居喻指他让百姓安居乐业,政绩良好。“帝思其文,复命掌诰”,皇帝念及他的文才,又命他掌管起草诏令,仕途出现转折。“公潜谓人:‘此职宜少,岂无凋郡,庸以自效’”,写他私下对人说此职清闲,愿去凋敝郡县效力,体现其担当。“上藉其实,俾统于洪”,皇帝认可他的实干,让他治理洪州,得偿所愿。“逋滞攸除,奸讹革风”,写他在洪州消除积弊,革除奸邪讹诈之风,政绩突出。“祛蔽于目,释负于躬”,写他让人看清事理,解除百姓负担,惠及民众。“方乎所部,禁绝浮屠”,写他在辖区禁绝佛教,采取具体治理措施。“风雨顺易,粳稻盈畴”,写当地风雨调和,稻谷满田,丰收景象。“人得其所,乃恬乃讴”,写百姓各得其所,生活安宁且歌颂他,体现治理成效。“化成有代,思以息劳”,写他治理有成效后,想退休休息,人之常情。“虚位而俟,奄忽滔滔”,写朝廷空出职位等他,他却突然离世,令人惋惜。“维德维绩,志于斯石,日远弥高”,说他的德行功绩刻于此碑,将流传千古、愈发崇高,总结其价值。
上一篇:唐·韩愈《祖席前字》
下一篇:唐·韩愈《杂诗四首 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