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薄风景旷":夕阳西下的时候野外的风景特别地旷远,
# 薄:一作落。
"出归偃前檐":我从户外归来,卧躺在屋檐下休息。
# 檐:屋檐。,归:外出归来。
"晴云如擘絮":晴日的云彩象扯开的棉絮,
# 絮:棉絮。,晴云:晴日的云彩。
"新月似磨镰":一弯新月如磨过的镰刀。
# 镰:镰刀。
"田野兴偶动":郊游的兴致偶然间生发出来,
"衣冠情久厌":对于朝政公事的厌倦似乎很久以来便产生了。
"吾生可携手":你们都是我可以携手同行的游伴啊,
"叹息岁将淹":只可惜一年又到了尽头。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以“日薄”点明时间,描绘日暮时分天色渐暗、视野开阔的田园景象。“旷”字既写田野的广袤,又暗含诗人归隐后的心境疏朗。“偃前檐”通过“偃”(躺卧)的动态描写,刻画诗人归家后悠然自得的情态,暗示其对官场生活的疏离。颔联以比喻手法捕捉暮云与新月之态。“擘絮”形容云层如被撕裂的棉絮般松散舒展,“磨镰”将新月比作磨光的镰刀,既突出云月的形态特征,又赋予画面以动态质感。两句通过工整的意象对仗,展现诗人对自然细节的敏锐观察。颈联直抒胸臆,形成情感对比。“田野兴偶动”以“偶动”表现田园生活偶然引发的兴致,暗含超脱尘俗的渴望;“衣冠情久厌”则借“衣冠”(代指官场)的长期束缚,直言对仕途的厌倦。两句通过“偶动”与“久厌”的张力,强化诗人矛盾的心理状态。尾联以感慨收束全诗。“携手”呼应首联“出归”,表达与友人共隐的愿望;“岁将淹”则借“叹息”流露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两句将归隐之志与人生迟暮的怅惘交织,深化了全诗的情感层次。
下一篇:唐·韩愈《县斋有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