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人庭中开好花":丈人的庭中开起了很美丽的花,
# 好花:美丽花。
"更无凡木争春华":也没有普通的花草树木和它争夺春天的华彩。
# 春华:春天的华彩。,凡:普通。
"翠茎红蕊天力与":翠绿的茎、艳红的蕊是上天赐与的,
# 天力与:上天赐予的。
"此恩不属黄钟家":这种恩惠不是黄钟家能给的啊。
# 此恩:这种恩惠。
"温馨熟美鲜香起":温馨伴着花儿成熟时的新鲜柔香飘起,
"似笑无言习君子":像在学习君子般的微笑无言。
# 似:像。
"霜刀翦汝天女劳":用霜雪修剪的天女付出了功劳(才让你如此美丽),
# 劳:劳动。,翦:通“剪”。
"何事低头学桃李":为什么要低头学那些桃李花呢。
# 何事:为什么。
"娇痴婢子无灵性":娇憨的婢女没灵性,
# 灵性:一作性灵。
"竞挽春衫来此并":都敢穿着春衫来和它们比拼谁更美。
# 此并:来和它们比拼。,竞挽:都敢穿着。
"欲将双颊一睎红":想让双颊变得和希望那样红,
# 睎:一作稀。
"绿窗磨遍青铜镜":绿窗磨遍了拿来拿去的青铜镜。
"一尊春酒甘若饴":一杯春日的酒甜如蜜,
# 尊:酒。
"丈人此乐无人知":丈人的这番快乐,情趣没人知道。
"花前醉倒歌者谁":花丛前醉倒的唱歌人是谁,
"楚狂小子韩退之":那是楚地的不羁小子韩退之。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分段赏析
“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翠茎红蕊天力与,此恩不属黄钟家。”:开篇点明丈人家中庭院芍药盛开,“更无凡木争春华”以对比手法,突出芍药的出众,不与普通树木争艳。“翠茎红蕊天力与”细腻描绘芍药的形态,强调其天生丽质,是上天赋予的美。“此恩不属黄钟家”则增添了一丝神秘与独特,暗示芍药的这份美好并非寻常可得,为芍药形象增添魅力,也为后文借花抒情做铺垫。“温馨熟美鲜香起,似笑无言习君子。霜刀翦汝天女劳,何事低头学桃李。”:“温馨熟美鲜香起”从嗅觉角度渲染芍药的迷人,香气四溢。“似笑无言习君子”运用拟人,将芍药比作君子,似含笑不语,有着君子般的优雅。“霜刀翦汝天女劳”想象天女用霜刀裁剪芍药,赋予其神话色彩。“何事低头学桃李”以反问,指责芍药不应学桃李媚俗,实则借芍药表达自己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的态度。“娇痴婢子无灵性,竞挽春衫来此并。欲将双颊一睎红,绿窗磨遍青铜镜。”:此几句写婢子们为芍药的美所动,“娇痴婢子无灵性”先抑一笔,说婢子们看似不懂芍药真意,却“竞挽春衫来此并”,纷纷前来。“欲将双颊一睎红,绿窗磨遍青铜镜”生动刻画婢子们为了能与芍药的美相衬,在窗前反复梳妆的情景,从侧面烘托出芍药的娇艳动人,也暗示世俗之人对美的追逐往往流于表面。“一尊春酒甘若饴,丈人此乐无人知。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一尊春酒甘若饴”写诗人赏花饮酒的惬意。“丈人此乐无人知”表明这份赏玩芍药的乐趣不被外人知晓,有知音难觅之感。最后“花前醉倒歌者谁,楚狂小子韩退之”,诗人以“楚狂”自比,醉酒花前放歌,展现出其狂放不羁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不被世俗理解,却坚守自我、特立独行的心境。
下一篇:唐·韩愈《辞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