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阙银河曙":深红的宫阙映着银河般的曙光,
"东风右掖春":东风吹拂着右掖门,满是春日气息。
"官随名共美":您的官职与名声一同美好,
"花与思俱新":赏玩春花的兴致与思绪都焕然一新。
"绮陌朝游间":在华美的道路上晨间闲游,
"绫衾夜直频":夜晚在宫中值宿,常披着绫罗被子。
"横门开日月":横门开启迎来日月更替,
"高阁切星辰":高耸的楼阁贴近星辰。
"庭变寒前草":庭院中,寒冬前的草木已改换模样,
"天销霁后尘":雨后放晴,天空洗尽了尘埃。
"沟声通苑急":沟渠里的水声急促地通向宫苑,
"柳色压城匀":柳色浓密,均匀地覆盖着城头。
"纶綍谋猷盛":您执掌诏令,谋划的方略盛大,
"丹青步武亲":绘画记载着追随先贤的脚步。
"光景畅形神":时光景物让人心情舒畅,形神爽朗。
"傍砌看红药":在台阶旁观赏红芍药,
"巡池咏白蘋":在池边吟咏白蘋。
"多情怀酒伴":满怀深情思念酒友,
"余事作诗人":作诗只是闲暇时的余事。
"倚玉难藏拙":我如倚靠着美玉,难以掩饰自身的拙劣,
"吹竽久混真":像滥竽充数般,长久地混迹于真才之间。
"坐惭空自老":徒然坐着,惭愧自己空自老去,
"江海未还身":却仍未能回归江海归隐。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分段赏析
“绛阙银河曙,东风右掖春。官随名共美,花与思俱新。”开篇四句描绘宫廷春日景象与内心感受。“绛阙银河曙”写出拂晓时分宫殿的壮丽,银河与晨光交映;“东风右掖春”点出春风吹拂宫廷右侧官署,春意盎然。后两句将“官名”与“花思”并提,官职随名声一同美好,春花与情思都焕发出新意,既写外界春光,也暗含对自身境遇的欣慰。“绮陌朝游间,绫衾夜直频。横门开日月,高阁切星辰。”这四句转向日常行止与宫殿景象。“绮陌朝游”写清晨在华美的道路上游览,“绫衾夜直”写夜晚频繁在官署值宿,展现出为官生活的忙碌。“横门开日月”以夸张手法写宫门开阔如能容纳日月,“高阁切星辰”写高楼高耸似与星辰相接,凸显宫殿的宏伟,也暗含身处其中的开阔之感。“庭变寒前草,天销霁后尘。沟声通苑急,柳色压城匀。”四句聚焦庭院与城外春景的变化。庭院中寒冬前的枯草已换新颜,雨后的尘埃被天空洗净,画面清新。“沟声通苑急”写出沟渠水流向宫苑的急促声响,“柳色压城匀”描绘满城柳树绿意均匀,动静结合,勾勒出春日生机盎然的景象。“纶綍谋猷盛,丹青步武亲。芳菲含斧藻,光景畅形神。”这四句写朝廷气象与文学创作的关联。“纶綍谋猷盛”指朝廷政令与谋略兴盛,“丹青步武亲”写与画师亲近同行。后两句将自然芳菲与文才“斧藻”相联系,春光美景让身心舒畅,既赞朝廷气象,也暗指文学创作在美好光景中更显精妙。“傍砌看红药,巡池咏白蘋。多情怀酒伴,余事作诗人。”四句转向闲时生活与自我定位。“傍砌看红药”“巡池咏白蘋”描绘欣赏红药、吟咏白蘋的闲情逸致,充满生活情趣。“多情怀酒伴”流露对酒友的牵挂,“余事作诗人”则谦称写诗只是副业,暗含对主业的专注与对生活的热爱。“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坐惭空自老,江海未还身。”结尾四句抒发自我感慨。“倚玉难藏拙”“吹竽久混真”以比喻自谦,说在贤才身边难掩不足,如滥竽充数般勉强立身。“坐惭空自老”直抒时光流逝、无所成就的惭愧,“江海未还身”则流露对归隐江海而未能如愿的怅惘,情感由谦抑转为深沉的感慨。
下一篇:唐·韩愈《和武相公早春闻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