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ǎi
táo
huā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1
bǎi
shuāng
táo
wǎn
gèng
hóng
kuī
chuāng
yìng
zhú
xiàn
líng
lóng
yīng
zhī
shì
shǐ
guī
tiān
shàng
bàn
xiān
láng
宿
jìn
zhōng

译文

百叶桃的一枝连续双朵桃花傍晚开得更红,它们窥视着窗户映照着翠竹显现出更加精巧玲珑。尚书被侍史们簇拥着进入宫廷去了,只有百叶双桃伴随着我这郎官住宿在这官署之中。

逐句剖析

"百叶双桃晚更红":百叶桃的一枝连续双朵桃花傍晚开得更红,

# 双桃:双朵桃花在一枝,或双果实在一起,或子母桃。

"窥窗映竹见玲珑":它们窥视着窗户映照着翠竹显现出更加精巧玲珑。

# 玲珑:本指玉声,此指空明貌。,见:同“现”。,窥窗:拟人化,指窗外的桃花好像向窗内窥看。窥:或作归,或作临,此从嘉祐杭本。

"应知侍史归天上":尚书被侍史们簇拥着进入宫廷去了,

# 天上:指内庭。,侍史:古制尚书进内庭值班时由侍史护从。此处代指尚书。

"故伴仙郎宿禁中":只有百叶双桃伴随着我这郎官住宿在这官署之中。

# 禁中:亦指内廷。,仙郎:古称尚书省诸曹郎官为仙郎。韩愈当时官吏部考功郎中知制诰,属尚书省,故称仙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百叶桃花》是唐代韩愈所作的七言绝句。围绕百叶桃花展开。前两句以浓墨重彩之笔,勾勒出百叶桃花在晚时愈发红艳的姿态,通过“窥窗映竹”的视角,展现其玲珑之美。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桃花赋予情感,仿佛是伴随仙郎宿于禁中,亲切又温情。诗中描写细腻,绘花之艳色;拟人精巧,赋予花以人情。结构上,前写景,后抒情,层次分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题百叶桃花》由韩愈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彼时,韩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此官职掌管官吏考核,且为皇帝起草诏令,属五品。这一年,韩愈夜里于宫禁中独自值宿。值宿期间,窗外百叶桃花娇艳欲滴,景色宜人,韩愈心情也格外舒畅惬意,遂触景生情,写下这首七言绝句,以抒发当时的心境与对桃花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百叶桃花“晚更红”“窥窗映竹”的艳丽与玲珑姿态,并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桃花情思,借桃花自述陪伴自己在禁中住宿,表达了诗人迁任吏部考功郎中知制诰后,因职务近枢要得以参与朝事的愉快心情。

2. 写作手法

拟人:“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运用拟人手法。诗人赋予桃花以“应知”的感知能力,仿佛桃花知晓“侍史归天上”这一情境。这里的桃花不再是无情的植物,而是因侍从离去,特意留下来陪伴身为“仙郎”的自己在禁中住宿的有情之物,让桃花充满了情感与灵性。

3. 分段赏析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开篇就点明描写对象是百叶桃花。“百叶双桃”强调桃花花瓣繁复,形态独特。“晚更红”则突出其在傍晚时分颜色愈发鲜艳,展现出一种别样的艳丽之美。“窥窗映竹”从视角上进行描写,桃花仿佛悄悄探出头来,透过窗户,与竹影相互映衬。“见玲珑”进一步描绘出桃花在这种光影交错下,呈现出的精巧、可爱的姿态,细腻地勾勒出桃花的美丽与灵动,给人以视觉上的美好享受。“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这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应知”赋予桃花以感知和意识,仿佛它知晓“侍史归天上”这一情况。“侍史归天上”可能暗示着宫中某些侍从或相关人员的离去。“故伴仙郎宿禁中”,将自己比作“仙郎”,而桃花似乎因为侍从离去,特意留下来陪伴自己在禁中住宿。这种拟人化的表达,不仅让桃花有了情感和灵性,还巧妙地传达出诗人在禁中值宿时,因桃花相伴而产生的一种温馨、惬意之感,使诗歌在写景之余,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含蓄而富有韵味。

4. 作品点评

《题百叶桃花》中,韩愈抒发了迁任吏部考功郎中知制诰后的愉悦心情。彼时其职务近于枢要,能参与重要朝事,内心欣然。诗之妙处,在于运用拟人手法,借碧桃自述,将百叶桃花描摹得极为鲜活。“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让桃花在傍晚的艳丽与玲珑姿态跃然眼前;“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更赋予桃花情思,宛如桃仙美女亭亭玉立窗前。全诗写景与抒情相融无间,清新自然,在借花抒情的诗作中别具一格,艺术造诣不逊色于王维的小诗,尽显韩愈在诗歌创作上独特的审美与高超的表现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公于此等,亦自风情不减,故如“朱颜皓发讶莫”,“金钗半醉坐添春”,皆不足为公回护。

近代学者程学恂《韩诗臆说》

# 退之《百叶绯桃》云:“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周礼·天官》注:奚三百人,若今之侍史官婢。后汉尚书郎给女侍史二人,皆选端正婉丽。执香炉,护衣服。

宋诗人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

# 《题百叶桃花》张裕《江南杂题》亦有“红鲜百叶桃”之句。首句“晚"字即呼起下连。第二,愈淡愈艳,透出“晚更红”。

清学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三十《昌黎集》赋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愈《寒食直归遇雨》

下一篇:唐·韩愈《送李尚书赴襄阳八韵得长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