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千顷秋波净":曲江池上荡漾着千顷明净的秋波,
"平铺红云盖明镜":荷花像红云似的平铺在明镜般澄澈的水面。
"大明宫中给事归":刚从大明宫中退朝的卢给事匆匆归来,
# 大明宫:在禁城西南,一名蓬莱宫。
"走马来看立不正":骑着快马来看荷花,急促得连站也站不住。
"遗我明珠九十六":他赠送给我一首诗九十六个字就象九十六颗明珠一般,
# 明珠九十六:卢诗的字数。以明珠作比,即字字珠玑的意思。
"寒光映骨睡骊目":寒冷的光映入神骨就象睡着了的骊龙眼睛。
# 睡骊目:骊龙颔下的宝珠。
"我今官闲得婆娑":我现在官职清闲,可以从容游赏,
# 我今官闲得婆娑:自注:时自中书舍人降太子右庶子。婆娑:悠闲的样子。
"问言何处芙蓉多":试问哪里的芙蓉花最多?
# 芙蓉:荷花的别名。
"撑舟昆明度云锦":让我们撑船到昆明池上,穿过云锦般的荷花荡,
# 云锦:指盛开的荷花。,昆明:池名。汉武帝时所开凿,周围四十里,在长安西南。
"脚敲两舷叫吴歌":用脚敲击着两边的船舷。唱起清亮的吴歌。
# 舷:船沿。
"太白山高三百里":太白山高达三百里,
# 太白山:终南山的主峰。
"负雪崔嵬插花里":覆盖着积雪的山峰倒影在昆明池中就象是插在花丛一样。
"玉山前却不复来":蓝田玉山欲前还却,不再到来,
# 前却:一前一却,徘徊不前。山本不动,但小舟荡波而行时,舟中之人会产生一种山在徘徊的错觉。,玉山:即蓝田山。
"曲江汀滢水平杯":狭小的曲江就象盛满了水的杯子。
# 汀滢:清浅微小貌。
"我时相思不觉一回首":这时我被牵动了相思的情感而不知不觉回首一看,
"天门九扇相当开":只见皇宫中的九扇天门正相对而开。
# 相当开:相对而开。,天门九扇:犹言宫门九重。
"上界真人足官府":上界的仙人在官府中辛苦地忙碌着,
# 足官府:言满官府。鞭笞鸾凤,指仙家快意的遨游。,上界真人:天上的仙官。借指卢云夫和钱徽。散仙,没有升天,无职守的仙人,指自己和张籍。
"岂如散仙鞭笞鸾凤终日相追陪":哪里比得上散仙们驾驭着鸾凤终日在一起互相追随着嬉戏愉快呢?
# 散仙:散仙,没有升天,无职守的仙人,指自己和张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景诗。借友人卢云夫寄来的《曲江荷花行》引动游兴,诗中写了昆明池上风平浪静、 芙蓉如红云的画面,以及太白山、玉山等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与友人及宫中百官对比,表达出自己身为闲官优游自在的心境,以超凡的气度与卓越的才思,将寻常之景写得奇崛洒脱。
2. 写作手法
夸张:“曲江千顷秋波净,平铺红云盖明镜”运用夸张,“千顷”极言曲江面积之大,将大片的荷花比作“红云”,且“盖明镜”(水面)也是一种夸张的描绘,通过这种夸张展现出曲江荷花盛开的壮丽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对比:“太白山上高三百里,负雪崔嵬插花里”使用了对比。将高耸入云、积雪覆盖的太白山与曲江的荷花进行对比,以山的壮美、冷冽衬托出曲江荷花的柔美、繁茂,突出了曲江荷花的独特风姿。虚实结合:诗中有实写曲江荷花之景,如“曲江千顷秋波净,平铺红云盖明镜”是眼前真实的景色。而“大明宫中给事归,走马来看立不正”则带有想象的成分,想象宫中给事前来赏荷时的情景,属于虚写。虚实结合,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3. 分段赏析
“平铺红云盖明镜”,此般景象明艳至极。一个“云锦”,将明亮湖水、灿烂霞光与绚丽花影融为一体,仿佛让人触摸到水面如锦缎般的柔和光滑。“太白山高三百里”是常见的夸张,“负雪崔嵬插花里”却别出心裁,既描绘出山的高峻,又衬出荷花的茂密,与前面“问言何处芙蓉多”的“多”字巧妙呼应。玉山在视野中若隐若现,给诗人的感觉是时而靠近,时而远离,好似它也想融入这山川、花朵与日光交织的绝美画境,无奈路途遥远未能如愿。这般新鲜生动的意境,怎能不让人兴致勃勃?而诗中诗人塑造的自我形象,更是令人称奇 。把自己比作肆意驱使鸾凤的散仙,这或许还不算特别稀奇。但“脚敲两舷叫吴歌”,实在是妙不可言!不是用手,而是用脚叩击船舷,不是低吟浅唱,而是放声喊叫。这般忘乎所以、狂放不羁的模样,瞬间鲜活起来,同时也有力地烘托出周围景色的迷人。在《晋书·夏统传》中记载,隐士夏统吟唱吴越歌谣时,“用脚叩击船身,声音激昂婉转,清越又慷慨”。或许韩愈这句诗正是从中获取灵感。意象的新奇与语言的精妙紧密相连。不过这首诗并非依靠生僻字词来彰显独特,而是在字词运用上别具匠心。就像前面提到的“脚敲两舷叫吴歌”中的“叫”字,“负雪崔嵬插花里”的“插”字,都是很好的例子。还有“走马来看立不正”,不说“立不定”而用“立不正”,更能体现出那种匆忙急切的状态。
4. 作品点评
《奉酬卢给事云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见寄并呈上钱七兄阁老张十八助教》诗中写昆明池赏荷的情景。“太白山高三百里”等句极具奇幻色彩;语言奇崛又自然,平常字词经诗人运用便生动非凡。这首诗亮点众多,“平铺红云盖明镜”等写景句明艳夺目,“脚敲两舷叫吴歌”凸显诗人疏狂形象,整首诗情景交融,将寻常赏荷之事写得奇崛又洒脱。
# 四句中有收有放(“玉山前却”二句下)。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
# 红云明镜中,特有雪山倒影,便写得异样精彩。结似洒脱,正恐不能忘情。
清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
# 从原人起,而以写为叙。中插人己,夹写。此叙体而无一笔呆平,夹写议也。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 《文选•海赋》云:“云锦散文于沙讷之际。”故谢灵运诗有“赤玉隐瑶溪,云锦被沙讷”之句。观其语意,正言沙石五色,如云锦被于岸尔。世见韩退之作《曲江荷花行》云“撑舟昆明度云锦”,遂谓退之以“云锦”二字状荷花,其实非也。谓之“度云锦”,言舟行于五色沙石之际,岂谓荷花哉?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 对“给事”(“我今官闲”句下)。对“走马”(“脚敲两舷”句下)。打转曲江(“曲江汀滢”句下)。打转大明宫(“天门九扇”句下)。上句收卢给事,下句收“官闲”(末二句下)。何焯曰:开出波澜,翻客为主。此与《盘谷篇》同一机缄,而结构大别(“脚敲两舷”句下)。揭过曲江,却说昆明,妙矣。又从昆明挽合曲江,尤妙。恰好接“相思”、“回首”也(“曲江汀滢”句下)。朱彝尊曰:“前却”奇(“玉山前却”句下)。“水平杯”,字拙(“曲江汀滢”句下)。
明汪琬《批韩诗》
# 风韵佳。与“婆娑”反(“走马来看”句下)。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敲”字、“叫”字,具见豪放(“脚敲两舷”句下)。音调高亮,笔致豪纵,从太白变来,结处忽入长句,更见狂态(末句下)
清汪森《韩柳诗选》
# 作水景,偏说山。作夏景,偏说雪。此大手笔,古今寡二(“太白山高”二句下)。此结与《记梦》结句,皆有不能随人俯仰之义(末句下)。
《古诗选批》
# 此篇于荷花不着意,而重在曲江之游。”走马来看立不正”一句,开出后半文字。“我今官闲得婆娑”,言非宫中给事之比。“撑舟昆明度云锦”,以昆明压倒曲江,公游昆明,卢游曲江也。“我时相思不觉一回首……”,“上界真人”喻云夫给事宫中,多官府之事,故走马看荷,且立不正,如此其忙也。“散仙”公自喻。昆明之游,鞭笞鸾凤,非走马可比,官闲故也。注家以上界真人犹有官府之事,不如云夫作地上散仙,终日嬉游,殊失诗意。题是《曲江荷花》,从题直起。中间“芙蓉”、“云锦”及“太白山高三百里,负雪崔嵬插花里”,略作映带,最超。
《读杜韩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