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欲动别长安":初春景象刚显露,(我)便离别长安,
# 风光欲动:立春后阳气上升,春象始见。风光:风景、景象。
"春半城边特地寒":二月中旬,城边的天气特别寒冷。
# 特地:特别。,春半:正说明诗写于二月中。
"不见园花兼巷柳":看不到园中的花朵和巷边的柳树,
"马头惟有月团团":马的前头只有圆圆的月亮。
# 团团:一作“团圆”。形象鲜明,语亦不俗。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行旅诗。介绍了诗人初春时节离开长安,在出使镇州的途中,于寿阳驿所见的景象,描绘了北方边地春半时节仍格外寒冷,看不到园花巷柳,只有马头前一轮团团明月的萧瑟画面,体现了边地的荒凉,营造了苍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动荡政局的担忧和孤身在外履职的复杂情感。
2. 分段赏析
“风光欲动别长安”,此句写初春时节,大地刚开始有春天的景象,诗人却要离开长安。“风光欲动”点明了时节特点,透着一丝初春的生机,而“别长安”则点出了出行的背景,为下文描写边地的萧瑟做了铺垫,也暗含着对京城的不舍与对前路的未知感。“春半城边特地寒”,写出了二月中旬,在城边地带天气格外寒冷。“春半”明确了时间,本应是春意渐浓之时,可“特地寒”却突出了边地气候的恶劣,与长安可能的暖意形成对比,既写出了自然环境的严酷,也暗示了此行的艰难。“不见园花兼巷柳”,描绘了边地看不到园中的花朵和巷边的柳树的景象。春天本是花草萌发的季节,可这里却见不到这些春色,进一步渲染了边地的萧瑟与荒凉,体现了北方边地与中原地区的差异,也让诗人的孤独感更甚。“马头惟有月团团”,写诗人骑马前行,眼前只有一轮圆圆的明月。“月团团”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形态,在这萧瑟的边地,没有花草相伴,唯有明月同行,既突出了环境的寂静,也将诗人的孤独与坚韧融入其中,让情感更显深沉。
# 语云春花秋月,此言春半反见月不见花,驿中凄凉宛然。
明敖英和凌云《唐诗绝句类选》
# 二句拙稚不成语(末二句下)。
近代程学恂《韩诗臆说》
下一篇:唐·韩愈《祭柳子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