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十八九":我在十八九岁青春年少的时候,
"壮气起胸中":胸中涌起了一股豪迈雄壮的意气。
"作书献云阙":于是我写好书信献给朝廷,
# 云阙:宫阙,因其高大,故称。
"辞家逐秋蓬":毅然辞别家乡,此后的生活就如同那秋天的飞蓬一般四处漂泊。
# 秋蓬:指秋季的蓬草,因已干枯,易随风飘飞,故亦以喻飘泊不定。
"岁时易迁次":时光一年年地轻易流逝,
# 迁次:移居。,岁时:是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一种集体性习俗活动。
"身命多厄穷":而我的人生却充满了艰难困苦和厄运。
# 厄穷:艰难困苦。
"一名虽云就":虽然说也取得了一点小小的名声,
"片禄不足充":但是那微薄的俸禄却根本不够维持生活的开销。
"今者复何事":如今我又在做些什么呢?
"卑栖寄徐戎":只能在徐州这地方屈居卑微的职位,寄身于此。
# 徐戎:古族名,东夷之一,夏至周分布于今淮河中下游。
"萧条资用尽":生活过得十分萧条冷落,钱财都已经花光了,
# 萧条:指寂寥冷清。
"濩落门巷空":家门冷冷清清,门庭冷落。
# 濩落:原谓廓落,引申谓沦落失意。
"朝眠未能起":早晨醒来了却还没能起身,
"远怀方郁悰":心中怀着对远方的种种思绪,正感到郁郁寡欢、愁绪满怀。
# 郁悰:忧思积聚。
"击门者谁子":这时有人敲门,是谁呢?
"问言乃吾宗":问了之后才知道原来是我的同宗族人。
"自云有奇术":他自己说掌握着奇妙的法术,
"探妙知天工":能够探究其中的精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奥秘。
"既往怅何及":过去的事情令人惆怅,可后悔也来不及了,
"将来喜还通":对于未来,很高兴还有希望能够通达顺利。
"期我语非佞":希望他说的这番话不是阿谀奉承之词,
"当为佐时雍":真的能够辅佐朝政,让世道变得太平繁荣。
# 时雍:时世太平。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以诗人向族侄自述经历与表达期望为题材。诗开篇回忆自己年轻时满怀壮志,离家献书求仕,然而岁月流转,命运多舛,虽获功名却俸禄微薄。如今身处徐州,生活穷困。此时族侄来访,自称有奇术,诗人在感慨过往之余,对族侄助力时世和谐寄予希望。
2. 分段赏析
“我年十八九”至“片禄不足充”:诗人回忆起十八九岁时,胸怀壮志,向朝廷上书,然后离家漂泊,如同秋蓬般四处流转。岁月更迭,自己命运多舛,虽然有了一点名声,也获得了微薄的俸禄,但却难以维持生计。这几句诗展现了诗人年轻时的抱负以及初入仕途后的坎坷与艰辛。“今者复何事”至“远怀方郁悰”:如今诗人处于卑下的职位,客居徐州。生活萧条,资财用尽,门庭冷落。早晨醒来,却因心怀远方的忧思而难以起身。这部分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当下的落魄处境和内心的郁闷忧愁。“击门者谁子”至“当为佐时雍”:正在诗人忧愁之际,有族人敲门来访。族侄自称有奇妙的法术,能探究自然的奥秘。他感慨过去的不如意已无法挽回,但对未来充满希望。诗人希望族侄所说的不是谄媚之语,能够辅佐时世,使天下太平。这里既表现了族侄的自信与抱负,也寄托了诗人对族侄的期望,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虽身处困境,仍心系天下的情怀。
下一篇:唐·韩愈《崔山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