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u
hàn
lín
qián
chì
téng
zhàng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1
chì
téng
wéi
zhàng
shì
wèi
kuī
tái
láng
shǐ
xié
diān
chí
diān
wáng
sǎo
gōng
shǐ
使
zhě
guì
jìn
zài
bài
shéng
qiáo
zhǔ
guò
miǎn
qīng
duò
xìng
mìng
zào
méng
chí
jīng
bǎi
guó
jiē
shí
jūn
chén
guān
zhú
jīng
huī
gòng
chuán
diān
shén
chū
shuǐ
xiàn
chì
lóng
xuè
lín
yòu
yún
cāo
huǒ
biān
míng
dào
西
shuì
suǒ
chóng
bāo
guǒ
shǔ
zhēn
guài
kuā
huāng
guī
lái
pěng
zèng
tóng
​​shè
guāng
zhào
shǒu
kōng
táng
zhòu
mián
yǒu
fēi
diàn
zhuó
sōu
jiāo
chī
nán
gōng
qīng
shēn
jìn
wéi
chàng
yǒu
lèi
chuī
xūn
chí
yán
jiàn
liáo
qiě
wèi
fēn

译文

赤藤做成手杖世间罕见,台郎才从滇池带来。滇王清扫宫殿避开使者,跪拜进献后言语不清地说话。拄着它过绳桥避免坠落,危急时刻性命得到扶持。途经百国人们都不认识,君臣聚集围观追随旌旗。相传是滇神从水中献出,像赤龙拔下胡须鲜血淋漓。又说羲和手持火鞭,夜晚到西极睡觉所遗落。层层包裹自己题上姓名,不拿珍奇在异族面前炫耀。归来捧赠给同舍友人,光芒照手想拿又迟疑。空堂白天睡觉倚在窗旁,像飞电附壁搜寻蛟螭。南宫清幽深禁宫闱严密,唱和如同吹奏埙篪和谐。美好文辞难以接续,收到寄来姑且慰藉分司生活。

逐句剖析

"赤藤为杖世未窥":赤藤做成手杖世间罕见,

"台郎始携自滇池":台郎才从滇池带来。

"滇王扫宫避使者":滇王清扫宫殿避开使者,

"跪进再拜语嗢咿":跪拜进献后言语不清地说话。

# 拜语嗢:乙骨切。

"绳桥拄过免倾堕":拄着它过绳桥避免坠落,

"性命造次蒙扶持":危急时刻性命得到扶持。

"途经百国皆莫识":途经百国人们都不认识,

"君臣聚观逐旌麾":君臣聚集围观追随旌旗。

"共传滇神出水献":相传是滇神从水中献出,

"赤龙拔须血淋漓":像赤龙拔下胡须鲜血淋漓。

"又云羲和操火鞭":又说羲和手持火鞭,

"暝到西极睡所遗":夜晚到西极睡觉所遗落。

"几重包裹自题署":层层包裹自己题上姓名,

"不以珍怪夸荒夷":不拿珍奇在异族面前炫耀。

"归来捧赠同舍子":归来捧赠给同舍友人,

"浮光照手欲把疑":光芒照手想拿又迟疑。

"空堂昼眠倚牖户":空堂白天睡觉倚在窗旁,

"飞电著壁搜蛟螭":像飞电附壁搜寻蛟螭。

"南宫清深禁闱密":南宫清幽深禁宫闱严密,

"唱和有类吹埙篪":唱和如同吹奏埙篪和谐。

"妍辞丽句不可继":美好文辞难以接续,

"见寄聊且慰分司":收到寄来姑且慰藉分司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和虞部卢四酬翰林钱七赤藤杖歌》是唐代诗人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作为唱和作品回应友人虞部员外郎卢四和翰林学士钱七。全诗以赤藤杖为引,虚构其源于滇池的神话传说,如“赤龙拔须血淋漓”“羲和操火鞭”等奇特意象,打破传统咏物诗的具体描写模式,采用写意手法抽象表现主题。诗结构分为来源想象、神话渲染、隐约写物和唱和点题四部分,体现韩愈“以文为诗”的创新特点。全诗通过奇崛意象传达文人间的相知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诗。介绍了赤藤杖的来源、神奇传说及相关经历,描绘了赤藤杖的独特与神异,体现了诗人对其的喜爱,营造了奇幻的氛围,表达了与友人唱和的情谊。

2. 写作手法

用典:“又云羲和操火鞭,暝到西极睡所遗”,巧用羲和的典故。羲和是神话中为太阳驾车的神。诗中说赤藤杖是羲和持有的火鞭,夜晚到西极睡觉时遗落的,赋予赤藤杖神异色彩。想象:“共传滇神出水献,赤龙拔须血淋漓”,通过想象,虚构赤藤杖是滇神从水中献出、是赤龙拔下带血的胡须化成的,突出其神奇罕见。线索:全诗以赤藤杖为线索,串联起其来源、经历、传说及与人的互动等内容,使诗歌结构连贯。

3. 分段赏析

“赤藤为杖世未窥,台郎始携自滇池”,开篇点明赤藤杖是世间罕见之物,由台郎从滇池带来。“世未窥”突出其稀有,“始携自滇池”交代来源,为下文描写其神异做铺垫,引出读者好奇。​“滇王扫宫避使者,跪进再拜语嗢咿”,描绘滇王为使者清扫宫殿、跪拜进献赤藤杖时言语不清的情景。通过滇王的恭敬态度,侧面烘托赤藤杖的珍贵,也增添了故事性。​“绳桥拄过免倾堕,性命造次蒙扶持”,写赤藤杖在过绳桥时能助人避免坠落,在危急时刻能保护人的性命。体现了赤藤杖的实用价值,让其不仅有神异色彩,还有实际用处。​“途经百国皆莫识,君臣聚观逐旌麾”,描述带着赤藤杖途经多国,君臣都不认识,纷纷围观追随。从侧面展现赤藤杖的奇特,让读者感受到其与众不同。​“共传滇神出水献,赤龙拔须血淋漓”,讲述关于赤藤杖的传说,说它是滇神从水中献出,是赤龙拔下带血的胡须化成。运用想象,赋予赤藤杖神秘奇幻的色彩,使其更具吸引力。​“又云羲和操火鞭,暝到西极睡所遗”,另一个传说称赤藤杖是羲和的火鞭,他夜晚到西极睡觉时遗落的。借助神话典故,进一步突出赤藤杖的神异,丰富了其形象。​“几重包裹自题署,不以珍怪夸荒夷”,写对赤藤杖层层包裹并自己题署,不拿它的珍奇在异族面前炫耀。体现了对赤藤杖的珍视,也表现出一种内敛的态度。​“归来捧赠同舍子,浮光照手欲把疑”,描述归来后将赤藤杖捧赠给同舍友人,其光芒照在手上,让人拿取时都有些迟疑。写出赤藤杖的光彩夺目和珍贵,以及友人面对它时的神态。​“空堂昼眠倚牖户,飞电著壁搜蛟螭”,描绘在空堂白天睡觉时将其倚在窗旁,它像飞电照在墙上似的,仿佛在搜寻蛟螭。用生动的描写展现赤藤杖的灵动奇特,充满画面感。​“南宫清深禁闱密,唱和有类吹埙篪”,写在南宫清深、禁闱严密的环境中,与友人唱和如同吹奏埙篪般和谐。点明唱和的场景,体现与友人的默契情谊。​“妍辞丽句不可继,见寄聊且慰分司”,表示友人的美好文辞难以接续,收到寄来的作品姑且慰藉分司的生活。表达了对友人作品的赞赏,以及唱和带来的慰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退之《赤藤杖》诗:“空堂昼眠倚牖户,飞电著壁搜蛟螭。”故东坡《铁拄杖》诗云:“入怀冰雪生秋思,倚壁蚊龙护昼眠。”山谷《筇竹杖赞》:“涪翁昼寝,苍龙挂壁。”皆用退之诗也。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 韩文公尝作《赤藤杖歌》……此歌虽穷极物理,然恐非退之极致者。欧公遂每效其体,作《菱溪大石》……观其立意,故欲追仿韩作,然颇觉烦冗,不若韩歌为浑成尔。

宋陈善《扪虱新话》

# 《赤藤杖歌》:“赤龙拔须”、“羲和遗鞭”等语,形容奇怪。韩诗多类此,然此类皆从庄生寓言来。

宋黄震《黄氏日钞》

# 朱彝尊曰:与《郑簟》同调,但彼就眼前景说得亲切,所以有味,此只逞涎,所以味短。何焯曰:此种设造,韩公本色(“暝到西极”句下)。二句结上起下,有力(“几重包裹”二句下)。

清朱彝尊《批韩诗》

# 似与“途经百国”二句微碍(“几重包裹”二句下)。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此种奇杰,昌黎独造(“共传滇神”二句下)。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 怪变奇险。只造语奇一法,叙写各止数语,笔力天纵。起二句叙。“滇王”二句追叙。“绳桥”句议。“共传”二句虚写。“几重”句叙。“光照”句写。“空堂”二句冲口而出,自然奇伟。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 如《赤藤杖歌》,其奇创处要能言之有物。刘叉、卢仝、李贺、任华辈,往往怪而不中理,是无物也,所以不及昌黎。“共传滇神出水献”四句,已好到极处,后又著“浮光照水”句,犹以为末足,更以“空堂昼眠”二语以束之,笔力奇杰,直可横塞九州。鼎足宁、杜、非公而谁?

清陈仅《老生常谈》

# 此韩公本色,非前诗之比。起首与《郑群赠簟》相似,“嗢咿”夷人斥,形容得妙。

《增评韩苏诗钞》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愈《赠刑部马侍郎(马总,时副晋公东征)》

下一篇:唐·韩愈《贞女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