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外清明节":在洛阳城外的那个清明节的时候,
"百花寥落梨花发":各种花儿都凋零了,只有梨花盛开着。
# 百花寥落梨花发:与上句“洛阳城外清明节”,意谓当年在洛阳城外的清明时节,百花已经凋落,梨花才迟迟开放。
"今日相逢瘴海头":今天在这充满瘴气的海边与您相逢,
"共惊烂漫开正月":共同惊叹于在正月里梨花烂漫地开放着。
# 共惊烂漫开正月:与上句“今日相逢瘴海头”,意谓今日我们在充满瘴毒之气的南海边相逢。共同惊叹那梨花在正月就盛开了。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分段赏析
首句“洛阳城外清明节”,点明了过去的时间和地点,即洛阳城外的清明节,为后文的今昔对比做铺垫。次句“百花寥落梨花发”,描写了当时百花凋零,唯有梨花盛开的景象,以百花的寥落衬托梨花的独特,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也暗示了作者当时的心境。第三句“今日相逢瘴海头”,交代了现在的情况,与友人在偏远的瘴海头相逢,形成了地域上的强烈对比。尾句“共惊烂漫开正月”,写与友人共同惊叹于正月里梨花的烂漫开放,“共惊”体现了与友人的共鸣,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特殊景象的惊喜,进一步深化了今昔之感和与友人相聚的情感。
上一篇:唐·韩愈《晚秋郾城夜会联句》
下一篇:唐·韩愈《梁国惠康公主挽歌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