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来更好":雨后的景色更加美好,
"绕池遍青青":池塘四周到处一片青葱翠绿。
"柳花闲度竹":柳花悠悠地飘过竹林,
# 闲度:悠闲地飘过。
"菱叶故穿萍":菱叶有意穿过浮萍生长。
# 故:故意,着意。一作乱,非是。故字恰对闲字,乱字无味。《瀛奎律髓》纪批:“三四本即景好句,宋人以理语诠之,遂生出诗家障碍。”,菱:水生植物,叶棱形,叶柄有浮囊,秋季开花结实,俗称菱角。
"独坐殊未厌":我独自闲坐一点也不感到厌烦,
# 厌:厌烦。,殊:犹。
"孤斟讵能醒":独自斟酒自饮怎么能够清醒。
# 讵:副词。表示反问,即难道、哪里。
"持竿至日暮":手持钓竿一直到天色已晚,
# 持竿:指持竿钓鱼。
"幽咏欲谁听":我低声的咏叹又有谁来倾听。
# 幽咏:低声吟诗。
"兹游苦不数":这样的游玩苦于次数不多,
# 不数:谓没有多少次也。
"再到遂经旬":再次来到这里竟然已经过了十多天。
"萍盖污池净":浮萍覆盖使污水池塘显得洁净,
"藤笼老树新":藤萝缠绕让老树焕发出新貌。
"林乌鸣讶客":林中的鸟儿鸣叫,仿佛惊讶有客人到来,
# 讶:惊讶。,乌:一作莺。
"岸竹长遮邻":岸边的竹子生长得遮住了邻居。
"子云只自守":扬雄只是坚守自己的操守,
# 子云只自守:此句韩愈以扬子云喻之,以清闲自守。
"奚事九衢尘":何必去沾染那繁华街市的尘土呢。
# 九衢尘:喻指长安官场。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出游诗。第一首诗描绘了诗人雨后独游池畔的闲适之景,通过柳花、菱叶等意象展现自然的生机,而“独坐”“孤斟”等句流露出孤寂无人同赏的淡淡惆怅;第二首诗以重游旧地所见藤树新茂、林鸟鸣竹的清新画面,反衬出诗人如扬雄般甘于清贫自守、远离尘嚣的淡泊志趣。
2. 写作手法
用典:“子云祗自守,奚事九衢尘”此句运用扬雄“自守”的典故,扬雄字子云,在王莽当政时期,很多人为了获取名利,纷纷攀附权贵,阿谀奉承。但扬雄却不为所动,依旧专注于自己的学问和著述,蛰居独处,远离官场的喧嚣与纷争。诗中以扬雄自比,表明自己像扬雄一样坚守自我,体现诗人清高的志趣。反问:“子云只自守,奚事九衢尘”。“奚事九衢尘”意思是为什么要去沾染那繁华京城的尘土呢?通过反问的语气,强化了诗人对长安官场的疏离态度,更有力地表达出诗人不愿卷入官场纷争,坚守自我的心境。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雨后来更好,绕池遍青青”,描绘出雨后池边一片青葱的宜人景象。“柳花闲度竹,菱叶故穿萍”,通过“闲度”“故穿”,赋予柳花、菱叶以人的情态,生动展现了池边景物的悠然之态。“独坐殊未厌,孤斟讵能醒”,刻画诗人独坐自斟,沉醉于闲游之境。“持竿至日暮,幽咏欲谁听”,以诗人持竿垂钓至日暮,独自幽咏无人倾听,营造出一种悠然又略带孤寂的氛围。第二首:“兹游苦不数,再到遂经旬”,感叹这样的闲游难得,再次到来已过旬日。“萍盖污池净,藤笼老树新”,描绘池中萍盖使污池显得洁净,藤绕老树增添新景,展现闲游所见之美。“林乌鸣讶客,岸竹长遮邻”,以林鸟鸣叫似讶客来,岸竹生长遮蔽邻居,营造出清幽宁静氛围。“子云只自守,奚事九衢尘”,借扬雄自守的典故,表明自己愿如扬雄般坚守自我,不屑于尘世喧嚣。
# 此二诗一唱三叹,有馀味。以工论之,只前诗第一句已极佳,后诗第六句着题,诗亦体贴不尽。
元方回《瀛奎律髓》
# 朱彝尊曰:突然起,奇。“青青”定是草,不点出,更妙(首二句下)。柳度竹,菱穿萍,新(“柳花”二句下)。风致最胜。
《批韩诗》
# 冯班曰:次联句佳。纪昀曰:二诗体近江西,故虚谷取之,实无佳处。
不详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瀛奎律髓汇评》
# 幽情幽意,自遣自酌,但觉其趣,不见其苦。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