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飞走情":飞禽走兽悠然自在,
# 飞走:飞禽走兽。,悠悠:深远貌。
"同乐在阳和":它们共同在温暖和煦的春日里享受着快乐。
# 阳和:春天的暖气。
"岁中三百日":一年三百多天里,
"常恐风雨多":常常担心风雨太多。
# 恐:全诗校:“一作苦。”
"天人信遐远":天与人之间确实相距遥远,
# 信:确实。,天人:神仙。
"时节易蹉跎":时光很容易就白白地流逝了。
"洞房有明烛":深邃的内室中有明亮的蜡烛,
"无乃酣且歌":不如尽情地畅饮高歌吧。
# 无乃:莫非。乃:全诗校:“一作妨。”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的开篇通过描写飞禽走兽在阳和时节的快乐情景,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而后又通过“常恐风雨多”,将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担忧相结合,借自然的风雨来表达对生活的忧虑。象征:“风雨”不仅是自然现象,更象征着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阳和”象征着美好的时光和顺利的境遇。通过这些象征,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情感表达更加含蓄。直抒胸臆:“时节易蹉跎”等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感慨,使读者能更直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2. 分段赏析
《苦雨行》中“悠悠飞走情,同乐在阳和。”:开篇描绘了飞禽走兽在温暖和煦的春日里悠然自得、共同享受美好时光的情景。“悠悠”写出了飞禽走兽的闲适状态,“阳和”点明了温暖的季节,营造出一种和谐、欢快的氛围,为后文的情感转变做铺垫。“岁中三百日,常恐风雨多。”:此句笔锋一转,说一年三百多天里,常常担心风雨太多。这里的“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也可象征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表达了人们对平静生活可能被打破的担忧,体现出一种对未知的不安情绪。“天人信遐远,时节易蹉跎。”:诗人感叹天与人之间的距离实在遥远,难以沟通,时光也在不知不觉中轻易地流逝。“天人遐远”反映出诗人对天命的无奈和对自身渺小的认知,“时节易蹉跎”则直接抒发了对时光匆匆、岁月虚度的惋惜之情。“洞房有明烛,无乃酣且歌。”:在这种对时光和自然的感慨之下,诗人看到洞房中有明亮的蜡烛,于是觉得不妨尽情地酣饮高歌。这既是对前面忧虑情绪的一种排遣,也是在无奈中寻求暂时的解脱和欢乐,反映出诗人在面对时光流逝和生活困境时的复杂心态。
上一篇:唐·刘禹锡《春日寄杨八唐州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