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yáng
táng
zhōu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1
huái
西
chūn
cǎo
cháng
huái
shuǐ
wēi
guāng
yàn
xīn
cūn
luò
rén
gēng
jiù
zhàn
chǎng
lián
xíng
chūn
shǒu
kàn
xié
sāng
huái
shàng
chūn
yǒu
miáo
shēng
lěi
huā
fāng
chéng
sǔn
xiāo
bēi
shuǐ
gāo
zhāi
yǒu
zhé
xiān
zuò
xiào
qīng
fēng

译文

淮西的春草长得十分茂盛,淮水波光粼粼,缓缓流淌。燕子飞进了新的村落,人们正在曾经交战过的土地上耕种。真让人怜惜那些在春日里坚守岗位的边疆守卫,他们只能骑在马上,望着倾斜的桑树。广袤的淮上春色中,野草在旧的堡垒里生长。梨花盛开在方城路上,荻笋在萧陂的水边生长。在高大的书斋里,有一位如被贬下凡的仙人般的友人,正悠然地坐着,面对清风长啸。

逐句剖析

"淮西春草长":淮西的春草长得十分茂盛,

"淮水逶迤光":淮水波光粼粼,缓缓流淌。

"燕入新村落":燕子飞进了新的村落,

"人耕旧战场":人们正在曾经交战过的土地上耕种。

"可怜行春守":真让人怜惜那些在春日里坚守岗位的边疆守卫,

"立马看斜桑":他们只能骑在马上,望着倾斜的桑树。

"漠漠淮上春":广袤的淮上春色中,

"莠苗生故垒":野草在旧的堡垒里生长。

"梨花方城路":梨花盛开在方城路上,

"荻笋萧陂水":荻笋在萧陂的水边生长。

"高斋有谪仙":在高大的书斋里,有一位如被贬下凡的仙人般的友人,

"坐啸清风起":正悠然地坐着,面对清风长啸。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日寄杨八唐州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组诗。第一首通过描绘淮西春日景象,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局的感慨。诗中“淮西春草长,淮水逶迤光”以清新笔触勾勒春景,暗含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而“人耕旧战场”则隐晦点出历史变迁的沧桑感。第二首“莠苗生故垒”以杂草丛生暗喻旧日战乱余痕,与“梨花”“荻笋”的生机形成对比,体现诗人对自然与人事的哲思。两首诗语言平实却意蕴深远,如“高斋有谪仙,坐啸清风起”既赞友人超然品格,亦暗含自身被贬后的豁达心境。全诗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春日生机与历史沉思交织,展现刘禹锡豪放中见细腻的诗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淮西春草长,淮水逶迤光”​​:开篇以广阔视角勾勒淮西春日轮廓。“春草长”三字鲜活呈现野草蔓生的蓬勃之态,满目绿意扑面而来;“淮水逶迤光”则描绘淮水蜿蜒流淌,波光粼粼的动态之美,“逶迤”既写出水势绵长,又暗含柔和韵律。两句诗一静(草)一动(水),将淮西大地的春日生机凝练于眼前,奠定全诗明快的基调。​​“燕入新村落,人耕旧战场”​​:视角从自然转向人文,形成鲜明对比。“燕入新村落”中,燕子作为春天的使者,飞入新建的村落,衔泥筑巢,象征新生与希望,传递出安宁祥和的生活气息;“人耕旧战场”则将镜头拉向历史深处——曾经的战火之地,如今已变为农田,农人躬身耕作,“旧战场”的沧桑与“耕”的平和形成强烈反差。此联既展现春日农忙的生动场景,又暗含对战争远去的欣慰,对和平生活的珍惜。​​“可怜行春守,立马看斜桑”​​:聚焦边疆守卫者的身影。“行春守”指负责巡视春日农事的边疆官员(或守卫者),“可怜”二字饱含同情与敬意——他们立于马上,看着倾斜的桑树(“斜桑”或指夕阳下的桑林,或暗示时光流逝),无法像农人般专注春耕,只能守护这片土地的安宁。此句通过守卫者的“静”(立马而立),反衬春日的“动”(耕种、燕飞),更凸显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暗含对守卫者的赞美。第二首:​​“漠漠淮上春,莠苗生故垒”​​:开篇延续春日主题,“漠漠”形容淮上春色广阔而朦胧,既写春草连绵的苍茫,又带一丝宁静悠远。“莠苗生故垒”中,“莠苗”(野草)在旧堡垒中生长,野性与生机并存——旧堡垒曾是战争的见证,如今被野草覆盖,历史的沉重被自然的复苏消解,暗含“旧迹翻新”的哲思,传递出对生命韧性的赞叹。​​“梨花方城路,荻笋萧陂水”​​:转入具体景物描写,画面清新明丽。“梨花方城路”描绘方城路上梨花盛放,洁白如雪,香气隐约,赋予道路以诗意;“荻笋萧陂水”则写荻笋(水生植物嫩芽)在萧陂水中生长,“萧陂”水面平静,荻笋破水而出,增添灵动之感。两句诗一陆一水,一白一青,以细腻笔触捕捉春日细节,将自然之美浓缩于眼前,象征生命的萌发与希望的蔓延。​​“高斋有谪仙,坐啸清风起”​​:结尾聚焦友人生活场景,“高斋”指友人居所的高雅书斋,“谪仙”是对友人才情与品格的赞美(“谪仙”原指被贬下凡的仙人,此处喻友人超凡脱俗)。友人于高斋中悠然“坐啸”(长啸抒怀),清风随之而起——此句以“清风”呼应“坐啸”,将人的超然与自然的灵动相融,既展现友人高雅闲适的生活志趣,也传递出诗人对其精神境界的欣赏,隐含对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踏歌词四首·其四》

下一篇:唐·刘禹锡《苦雨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