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ǎi
yáng
shí
yǒng
·
·
yuè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1
jiàn
jiàn
shù
yōu
shí
zhù
tuán
yuán
chù
yǒu
cháng
mǎn
bēi
chéng
qīng
yán
yuè
xié
zhào
lín
hán
chūn
wǎn
yóu
rén
gǎn
chù
kǒng
yǒu
jiāo
lóng

译文

溪水潺潺,冲刷着幽深的山石,水流汇聚注入那形状浑圆如月的水潭之处。这水潭好似一只永远盈满的杯子,承接住漫漫长夜落下的清露。山岩弯曲处,明月斜斜映照,林间虽仍有残寒,却已有暮春时节的微暖。游人不敢触碰潭水,生怕有蛟龙在暗中守护。

逐句剖析

"溅溅漱幽石":溪水潺潺,冲刷着幽深的山石,

"注入团圆处":水流汇聚注入那形状浑圆如月的水潭之处。

"有如常满杯":这水潭好似一只永远盈满的杯子,

"承彼清夜露":承接住漫漫长夜落下的清露。

"岩曲月斜照":山岩弯曲处,明月斜斜映照,

"林寒春晚煦":林间虽仍有残寒,却已有暮春时节的微暖。

"游人不敢触":游人不敢触碰潭水,

"恐有蛟龙护":生怕有蛟龙在暗中守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海阳十咏·月窟》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五言古诗。诗人聚焦海阳“月窟”景致,开篇以“溅溅漱幽石,注入团圆处”,摹写溪水冲漱幽石、汇入圆月状水潭之景,构建清幽画面;继用“有如常满杯,承彼清夜露”,巧喻水潭如盛露玉杯,添奇幻色彩;后两联“岩曲月斜照,林寒春晚煦”,借岩间月影、林泉温寒,渲染静谧氛围;末句“游人不敢触,恐有蛟龙护”,以游人畏触潭水的心理,衬出月窟神秘,似藏蛟龙,尽显自然奇趣。全诗以景抒情,融观察与想象,借山水幽秘,传递对自然的细腻体悟,体现刘诗“诗中有画”与含蓄寄意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溅溅漱幽石,注入团圆处”:从语言炼字看,“溅溅”摹写溪水流动声,生动展现溪水冲漱幽石的动态;“团圆处”以形象比喻,将水潭形状拟作满月,直观呈现水潭形态,构建出清幽且画面感强的自然场景,为月窟之景起笔造势。“有如常满杯,承彼清夜露”:运用比喻手法,把水潭比作常满杯承接夜露,赋予水潭奇幻色彩,从内容主题上,增添景致的神秘与诗意,让月窟之水似有承接天地清露的灵韵,拓宽读者对月窟景致的想象维度。“岩曲月斜照,林寒春晚煦”:聚焦景物与语言风格,“岩曲”“月斜照”勾勒山间岩谷、月色倾斜的画面,“林寒”与“春晚煦”形成冷暖对比,在表达技巧上,借环境渲染静谧又带温差变化的氛围,传递出自然景致随时间、空间变换的细腻状态。“游人不敢触,恐有蛟龙护”:从情感主旨切入,写游人因惧怕蛟龙守护而不敢触碰潭水,以人的心理侧面烘托月窟神秘,将自然之景与神话想象融合,强化月窟的幽秘特质,收尾留下奇妙遐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题集贤阁》

下一篇:唐·刘禹锡《途次敷水驿伏睹华州舅氏昔日行县题诗处潸然有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