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在三湘最远州":被贬到三湘地区最偏远的州郡,
"边鸿不到水南流":北方的鸿雁飞不到这里,江水一直向南流。
"如今暂寄樽前笑":如今暂且在酒杯前展露笑颜,
"明日辞君步步愁":明天辞别各位后,每走一步都会满怀忧愁。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分段赏析
“谪在三湘最远州”,直接点明诗人被贬谪的处境。“三湘最远州”强调被贬之地的偏远,让人感受到诗人远离朝廷、身处荒僻之地的孤独。一个“谪”字,暗含仕途不顺的无奈,也为全诗奠定了沉重的情感基调。“边鸿不到水南流”,承接上句继续写被贬之地的荒凉。“边鸿”本是常见于边地的候鸟,但这里说“不到”,说明地方太过偏远,连鸿雁都不曾飞来;“水南流”则以流水无休的意象,暗喻时光流逝、归期难料的怅惘。两句合起来,用环境的荒远和自然的永恒,烘托出诗人被贬后的孤寂与凄凉。“如今暂寄樽前笑”,笔锋一转,从贬谪的苦境转到眼前的饯别场景。“暂寄”二字很关键,说明此刻与友人饮酒欢谈的快乐并非长久,不过是暂时寄托愁绪罢了;“樽前笑”表面写宴饮的热闹,却隐含着“强颜欢笑”的苦涩,欢乐越浓,越反衬出内心的哀伤。“明日辞君步步愁”,将情感推向高潮。“明日”与“如今”形成鲜明对比,刚刚还在强颜欢笑,转眼就要与友人分别;“辞君”点明离别,“步步愁”则具体写出离别后的每一步都充满愁绪,仿佛每走一步,愁闷就多一分。这两句把短暂的欢乐与长久的离愁对照,更突出了离别的无奈与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