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xiāo
yùn
shàng
rén
yóu
tiān
tái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1
jiāng
sēng
xiàng
sōng
jiāng
jiàn
yòu
dào
tiān
tāi
kàn
shí
qiáo
liàn
cháo
yún
liàn
xiù
jūn
yóu
xiāo
yáo

译文

曲江的僧人来到松江与我相见,又要去天台山观赏石桥。鹤留恋着旧巢,云依恋着山峦,相比之下,我自己尚且不能逍遥自在。

逐句剖析

"曲江僧向松江见":曲江的僧人来到松江与我相见,

"又到天台看石桥":又要去天台山观赏石桥。

"鹤恋故巢云恋岫":鹤留恋着旧巢,云依恋着山峦,

"比君犹自不逍遥":相比之下,我自己尚且不能逍遥自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霄韵上人游天台》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僧人霄韵从曲江来到松江,又前往天台山游览的旅程。诗人通过“鹤恋故巢云恋岫”的意象,表达了霄韵上人对天台美景的向往和留恋,同时也通过“比君犹自不逍遥”表达了自己对僧人逍遥生活的羡慕。通过“鹤恋故巢云恋岫”的拟人化描写,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生动地表现了霄韵上人对天台山的眷恋。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霄韵上人游历天台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对逍遥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展现了刘禹锡作为“诗豪”的文学才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人通过对比“鹤恋故巢云恋岫。”与“比君犹自不逍遥。”,将云鹤对故巢的眷恋与僧人云游四方的行为进行对比,既表达了对僧人逍遥自在的羡慕,又隐含了对自己未能完全超脱的无奈。拟人:诗中“鹤恋故巢云恋岫。”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鹤和云以人的情感,使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2. 分段赏析

首句:“曲江僧向松江见。”描述了霄韵上人从曲江(长安附近)来到松江(今苏州一带)与诗人相见的情景。曲江和松江都是当时著名的风景胜地,诗人借此引出送别的主题。次句:“又到天台看石桥。”描绘了霄韵上人即将前往天台山观赏石桥的行程。天台山是佛教圣地,石桥则是天台山的著名景观。此句通过“又到”二字,暗示了上人云游四方的生活。第三句:“鹤恋故巢云恋岫。”通过“鹤恋故巢”和“云恋岫”两个意象,表达了对故土和自然的眷恋之情。鹤与云的留恋,象征着霄韵上人对天台山美景的向往和不舍。末句:“比君犹自不逍遥。”是诗人对霄韵上人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逍遥自在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霄韵上人虽然云游四方,但仍有牵挂,未能完全达到逍遥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晚岁登武陵城顾望水陆怅然有作》

下一篇:唐·刘禹锡《有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