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嗟华发与无儿":不要为头发早白和没有子嗣而叹息,
"却是人间久远期":这其实是人生中较为长远的事情。
"雪里高山头白早":就像那被雪覆盖的高山,山顶的白雪来得早,
"海中仙果子生迟":而海中仙果生长缓慢,果实成熟得迟。
"于公必有高门庆":你像于公一样积德行善,日后必定会有家门兴旺之福,
"谢守何烦晓镜悲":不必像谢守那样对着镜子为自己的衰老和无儿而悲伤。
"幸免如新分非浅":我与你的缘分如同新交一样深厚,
"祝君长咏梦熊诗":祝愿你能早日得子,常咏那象征得子的梦熊诗。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写作手法
比喻:“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诗人将头发早白的白居易比作“雪里高山”,形象地说明白发早生如同高山先被雪覆盖,是一种自然现象,并非异常;把无儿的情况比作“海中仙果子生迟”,寓意像海中仙果生长缓慢一样,子嗣的到来也需时间,不必过于忧心。比喻手法使抽象的人生境遇变得具体可感,增强了诗歌的说服力与生动性。用典:“于公必有高门庆”运用了“于公高门”的典故。于公是西汉丞相于定国的父亲,他为官公正,曾修治高大的门闾,预言自家后代必出高官,后来其子于定国果然位至丞相。刘禹锡借此典故安慰白居易,暗示他积德行善,日后必定会有家门兴旺之福,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与内涵。直接抒情:整首诗以劝慰白居易为核心,如“莫嗟华发与无儿,却是人间久远期”“谢守何烦晓镜悲”“祝君长咏梦熊诗”等语句,直接表达对白居易的安慰与鼓励,情真意切,体现出朋友间真挚的情感,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刘禹锡对白居易的关心与支持。
2.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莫嗟华发与无儿,却是人间久远期”,刘禹锡直截了当地劝慰白居易,不要为头发早白和没有子嗣而叹息,因为这其实是人生中较为长远的事情,不必过于急切与忧愁。这两句诗以一种豁达、超脱的态度,为全诗奠定了劝慰的基调,让白居易从心理上先放松对这些问题的纠结。“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刘禹锡运用形象的比喻进一步开导。将白居易头发早白比作“雪里高山”,高山因海拔高,气温低,往往先被雪覆盖,头发早白就如同高山先白头一样,是自然规律,无需为此烦恼。“海中仙果子生迟”,海中仙果生长环境特殊,生长周期漫长,以此比喻子嗣来得晚,说明这是正常现象,并非白居易自身的问题,从而缓解他内心的焦虑。“于公必有高门庆”,刘禹锡巧妙运用典故,以于公的故事激励白居易。于公为官公正,积德行善,最终家门昌盛。他借此暗示白居易,凭借自身的品德与才华,未来也必定会有家门兴旺的一天,鼓励他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美好的事情终将到来。“谢守何烦晓镜悲”,这里的“谢守”可能指代谢灵运,谢灵运曾有感叹时光流逝、容颜衰老的诗作。刘禹锡以此劝白居易不必像谢守那样,对着镜子为自己的衰老和无儿而悲伤。人生有诸多不如意,但不应让这些负面情绪过度影响自己,要学会放下忧愁,积极面对生活。“幸免如新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最后两句,刘禹锡表达了自己与白居易深厚的情谊,称彼此之间的缘分如同新交一样深厚。“梦熊诗”在古代常与得子相关,刘禹锡祝愿白居易能早日得子,再次展现出对朋友真挚的祝福,也为全诗画上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