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水。
"至清":极其清澈,
# 至清:过于清澈;极其清澈。
"尽美":极为漂亮。
# 尽美:极美;完美。
"纵一勺":从一勺,
# 纵一勺:即使一勺水。纵:一作“从”。
"至千里":到汇聚成河奔至千里。
"利人利物":对人和物都有好处,
"时行时止":一会急行一会缓止。
"道性净皆然":有品行的都是如此,
# 道性净:道的本质是清静。道性:规律性,本性。
"交情淡如此":就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情。
# 淡如此:即淡如水。交情无利所以淡,水也无所图,故言。
"君游金谷堤上":你在金谷的堤上,
# 金谷堤:洛阳金谷园中之堤。金谷园为晋朝巨富石崇所建。刘以此借代白居易所在地洛阳。
"我在石渠署里":我在石渠的署里。
# 石渠署:即石渠阁,汉宫中藏书之处,在未央宫殿北。这里用以代刘所在的集贤殿,这时刘禹锡任集贤殿学士,工作是整理图书,撰集文章,校理经籍,搜求逸书。
"两心相忆似流波":两心相应和流水一般,
# 流波:流水。
"潺湲日夜无穷已":慢慢流动无穷无尽。
# 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言诗,也是一首送别兼咏物诗。它描绘了水至清至美的特点,以及水从点滴汇聚至千里的形态,体现了水利人利物、时行时止的特性,并以水喻人,表达友情的纯净淡泊。同时,通过点明两人身处不同地点,表达了双方相互思念之情如流水般日夜不息。
2. 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水。至清,尽美。从一勺,至千里。利人利物,时行时止。道性净皆然,交情淡如此。”通过对水的清澈、滋养万物、动静有时等特性的描写,寄托诗人对友情的看法,即友情应像水一样,纯净、自然且源远流长。比喻:“两心相忆似流波,潺湲日夜无穷已。”将两人相互思念的情感比作潺潺流淌的水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友情的绵延不断。用典:巧妙引用《庄子・山木》中“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典故,不着痕迹地将水的纯净本性与君子间淡泊却真挚的交情相类比,生动体现诗人与白二十二情谊的纯粹。起兴:诗歌开篇以“水”起兴,从水“至清,尽美”等特点写起,引出下文对君子之交的感慨。同时,以水“利人利物,时行时止”的特性及流动之态来比喻诗人与友人之间纯净、绵远的交情,起到了托物寄情、以物喻人的作用。
3. 分段赏析
开篇“水。至清,尽美。”简洁有力地突出水清澈至极、完美无瑕的特质,为后文借水抒情奠定纯净美好的基调。“从一勺,至千里。”短短数字,勾勒水从微小一勺,汇聚成绵延千里的壮阔之态,展现水势由微至著、滔滔不绝的磅礴力量。“利人利物,时行时止。”高度概括水的特性与作用,它无私地造福人与万物,且顺应时势,该流动时奔腾,该静止时沉稳,尽显包容与智慧。“道性净皆然,交情淡如此。”巧妙引用《庄子・山木》中“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典故,不着痕迹地将水的纯净本性与君子间淡泊却真挚的交情相类比,生动体现诗人与白二十二情谊的纯粹。“君游金谷堤上,我在石渠署里。”直白道出二人所处不同之地,空间的距离为思念埋下伏笔,也正因如此,诗人更需借水寄托对友人的牵挂。“两心相忆似流波,潺湲日夜无穷已。”将二人相互思念的深情比作日夜流淌、永不停歇的水波,化抽象情感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生动展现出思念的绵远深长。
4. 作品点评
《叹水别白二十二》构思精巧,借水言情。从水的清美、流势,到其利物之性,逐步引入对君子之交的感慨。以水喻情,不着痕迹地化用典故,展现与友人真挚纯粹的情谊。独特诗体配合情感推进,层层递进,简洁间尽显深厚意蕴。
# 全诗题为“叹水”,句句与“水”有关。主题是送别,却不像一般诗作重点写别时的“黯然销魂”,可谓思出常格。赞水诗句的豪放开朗反跌出相忆之情的缠绵深远,跌宕之间,更显出情意深挚。此外,运用比兴手法和运用典故也是本篇的特色。
现代原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卞孝萱、镇江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乔长阜《古代言情赠友诗词鉴赏大观》
上一篇:唐·刘禹锡《浪淘沙·其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