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思郢上吟归去":您思念着郢州故乡,吟诵着归乡的诗句,
"故自渝南掷郡章":因此从渝州南部辞去郡守的印信
# 郡章:为州郡太守的印玺。
"野戍岸边留画舸":在野外营垒旁的岸边,您留下了华美的画船,
# 画舸:亦称画船,装饰华美的游船。,野戍:野外驻防之处。
"绿萝阴下到山庄":在绿萝的绿荫中抵达您的山间别墅。
# 到:一作有。,绿萝:麒麟叶属植物,大型常绿藤本,生长于热带地区,常攀援生长在雨林的岩石和树干上,其缠绕性强,气根发达,可以水培种植。
"池荷雨后衣香起":池塘的荷花雨后散发衣衫般的清香,
# 起:一作老。
"庭草春深绶带长":庭院深春的草叶间,藤蔓如绶带般生长。
# 绶带:古代用以系官印等物丝带。
"只恐鸣驺催上道":只担心显贵的车马催促您上路启程。
# 鸣驺:古代随从显贵出行并传呼喝道的骑卒。
"不容待得晚菘尝":来不及等待品尝秋末冬初的晚菘蔬菜。
# 晚菘:秋末冬初的大白菜。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中“池荷雨后衣香起,庭草春深绶带长”通过描绘雨后池荷散发香气、庭草繁茂如绶带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闲适的氛围,借这些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乡后闲适生活的想象与祝福,也流露出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之情。细节描写:“只恐鸣驺催上道,不容待得晚菘尝”中的“鸣驺催上道”这一细节,生动地写出了可能会出现的催促友人上路的情景,表现出对友人能否尽情享受田园生活的担忧,从侧面反映了对官场事务干扰的一种无奈和对田园宁静生活的珍惜。虚实结合:“野戍岸边留画舸”是实写,描绘了友人在野外戍所岸边即将乘船离去的场景,是眼前所见之景;“绿萝阴下到山庄”则是虚写,是诗人想象友人行至绿萝掩映的山庄的情景,通过虚实相生,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2. 分段赏析
首联“君思郢上吟归去,故自渝南掷郡章”以“郢上吟”点明归乡主题,“掷郡章”的动作描写展现辞官的毅然决然。颔联“野戍岸边留画舸,绿萝阴下到山庄”通过“画舸”与“山庄”的意象转换,勾勒出从官场到田园的空间位移。颈联“池荷雨后衣香起,庭草春深绶带长”以“衣香”喻荷香,“绶带”状藤蔓,通过通感手法和色彩渲染,展现归乡后的闲适生活。尾联“只恐鸣驺催上道,不容待得晚菘尝”以“鸣驺”象征世俗羁绊,“晚菘”代表田园之乐,借对友人行程的担忧,暗含对官场纷扰的疏离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上一篇:唐·刘禹锡《浪淘沙(其九)》
下一篇:唐·刘禹锡《麻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