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ín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1
tiān
yún
shēng
zhēng
yuè
guāng
qióng
xiàng
qiū
fēng
xiān
cuī
lán
huì
fāng
wàn
huò
liè
tíng
xīn
zhù
míng
dāng
míng
gāo
huǐ
suǒ
yán
qiǎo
zhì
nán
fáng
wèi
xíng
dào
chéng
tài
háng
yín
shí
shǐ
使
jūn
shāng

译文

天边升起了阵阵浮云,争着遮蔽日月的光芒。穷巷刮起凄厉的秋风,摧残得兰蕙失去芳香。商店里百货琳琅满目,贪婪的人只注意明珰。名望高会受多方攻击,花言巧语智者也难防。不要以为大路平坦坦,转眼就变成险隘太行。莫唱同情宦竖的歌啊,那会使君子更加悲伤。

逐句剖析

"天涯浮云生":天边升起了阵阵浮云,

# 天涯浮云生:“天涯”二句:化用《古诗·行行重行行》:“浮云蔽白日”而来。浮云:指进谗言诋毁他人的权奸小人。

"争蔽日月光":争着遮蔽日月的光芒。

"穷巷秋风起":穷巷刮起凄厉的秋风,

# 穷巷:穷,隐僻。巷,指永巷(宫闱)。

"先摧兰蕙芳":摧残得兰蕙失去芳香。

# 兰蕙:兰草和香草,这里比喻光明正大、品德高洁的人。

"万货列旗亭":商店里百货琳琅满目,

# 旗亭:集市、店铺。,列:陈列。,万货:犹今言“百货”。

"恣心注明珰":贪婪的人只注意明珰。

# 珰:宝珠做的耳饰。,明:闪闪发亮。,注:注意,看重。,恣心:贪心。

"名高毁所集":名望高会受多方攻击,

# 毁所集:成为毁谤的目标。毁:诋毁。,名高:指名望高的人。

"言巧智难防":花言巧语智者也难防。

# 智:智者,聪明人。,言巧:花言巧语。

"勿谓行大道":不要以为大路平坦坦,

# 勿:朱本作“多”。

"斯须成太行":转眼就变成险隘太行。

# 太行:曹操《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斯须:顷刻之间。

"莫吟萋兮什":莫唱同情宦竖的歌啊,

# 萋兮什:既指《巷伯》,也指此篇。什:《诗经》编辑体例以十篇为一卷,名曰“什”。此指诗篇。

"徒使君子伤":那会使君子更加悲伤。

# 徒: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萋兮吟》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萋兮”典出《诗经·小雅·巷伯》,该篇为宦官遭谗受害所作,刘禹锡借此暗喻永贞革新失败真相。诗中运用浮云遮蔽太阳、秋风首先摧折芳草蕙兰等比喻,反映当时朝廷奸佞小人当权、阻塞贤路的状况。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因谗言陷害而遭到贬谪。全篇借助一连串的比拟委婉含蓄地传递了诗人的愤慨与不平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永贞革新失败、诗人被贬为朗州司马之后。在被贬谪至朗州任职不久,诗人心中仍存有能被朝廷赦免、召回的期盼。然而,他所等到的却是支持革新的核心人物王叔文被朝廷下令处死的消息。这一事件令诗人感到深切的悲痛与愤慨,成为触发他写作这首诗的直接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讽刺诗。此诗描写了中唐“永贞革新”失败后权宦当道、忠良遭害的黑暗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谗佞小人的愤慨、对革新志士的声援,以及不屈从恶势力的抗争决心。

2. 写作手法

比喻:“天涯浮云生,争蔽日月光”以“浮云蔽日”喻奸佞之徒蒙蔽君心、祸乱朝纲,暗指当道小人如阴霾遮蔽光明,使政治清明难现;又以“先摧兰蕙芳”作比,将刘禹锡、柳宗元等正直之士比作早摧的香草蕙兰,凸显其因谗言陷害而遭贬谪的悲剧命运,传递出对政治清明的渴望与对黑暗现实的控诉。比兴:“天涯浮云生,争蔽日月光”​,以“浮云”比喻权宦奸邪势力,“日月光”象征君王的明察与朝堂的公正。浮云“争蔽”日月,暗指小人通过谗言蒙蔽君主,使政治黑暗。通过自然景象的铺陈(浮云蔽日),引出后文对政治迫害的控诉,奠定全诗悲愤沉郁的基调。“穷巷秋风起,先摧兰蕙芳”​​,“穷巷”暗指朝廷中的冷僻角落,“秋风”象征权宦的打压,“兰蕙”喻革新派贤臣。秋风摧兰蕙,暗示贤才因直言而被排挤。以“秋风起”起兴,引出对“名高毁所集”的议论,形成意象与哲理的呼应。

3. 分段赏析

开始四句以“比兴”之法,勾勒出“永贞革新”失败后的政治巨变:“天涯浮云生,争蔽日月光”十个字,恰似一柄锋利的史笔,将顺宗被宦官逼迫“内禅”的史实凝练为天象隐喻——宦官势力如蔽日浮云,使朝政陷入黑暗。据《子刘子自传》披露,顺宗退位实为权宦胁迫所致,而《旧唐书》更直言中唐后宦官“废立由己”,此二句正是对这段历史的诗化注脚。“穷巷秋风起,先摧兰蕙芳”则将笔锋转向革新派命运:诗人以“穷巷”暗喻宫廷,“秋风”双关时令与政治寒流,王叔文等“兰蕙”般的人才在阴风中凋零,既点明革新失败于秋季的史实,更揭露了宦官集团制造的政治迫害。二十字中,风云花草皆成史笔,暗藏血泪真相,足见刘禹锡以诗存史的功力。中间四句剖析革新派蒙冤的根源。诗人以“万货列旗亭,恣心注明珰”作比:旗亭货列如王叔文等人才济济,而“明珰”(宦官冠饰)恰似谗佞之徒,因其贪婪而忌恨贤能。王叔文“工言治道”的才能,反成宦竖嫉恨的靶心,正如《原毁》所言“德高而毁来”。“名高毁所集,言巧智难防”二句,既是诗人对王叔文等人的悲愤申辩,亦是其自身遭遇的血泪总结,他深知,革新派之败不在政略失误,而在于触动了宦官集团的利益根基。这段文字以哲理升华历史,将个人命运与时代悲剧熔铸,情感如熔岩奔涌,令人动容。末尾四句彰显诗人不屈的斗志。他深谙“名高毁所集”的生存法则,却未被恐惧击倒:“勿谓行大道,斯须成太行”以山路艰险喻宦官构陷之险,展现其警觉之心;而“莫吟萋兮什,徒使君子伤”则直抒胸臆,既拒绝为宦竖唱挽歌,更表明与阉党势不两立的立场。刘禹锡因长期遭宦官迫害,对这股黑暗势力恨之入骨,连被谗害的宦官亦不同情,认为其反对革新、残害忠良的行径“亦已太甚”。全诗至此,从历史控诉转向精神宣言,展现出诗人“千淘万漉虽辛苦”的坚韧与“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傲骨,堪称中唐士人风骨的绝唱。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构思缜密,意蕴深藏。唐顺宗让位这桩政治事件,在当时是罕有诗文敢于直接触及的。至于对王叔文等人,当时的舆论环境也是批评、攻击的声音占绝大多数,为其辩解的声音非常稀少。《萋兮吟》这首诗敢于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皇帝被迫让位的隐情,敢于替王叔文等人作有力的申辩,这样的内容主题,在唐代中期及以后所创作的诗歌作品中是相当少见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人反用《诗经·小雅·巷伯》之意,有层次地在笔下再现了永贞年间的政治斗争的刀光剑影,披露了顺宗内禅的真相。

不详原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肖瑞峰《刘禹锡诗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

下一篇:唐·刘禹锡《秘书崔少监见示坠马长句,因而和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