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òng
biǎo
chén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1
duì
jiǔ
lín
liú
nài
bié
jūn
jīn
zuì
cuō
tuó
fēn
míng
xīng
xīng
bìn
xiāng
féng
yīng
gèng
duō
shì
jiān
rén
shì
yǒu
qióng
guò
hòu
liáng
jìn
shì
kōng
zǎo
wǎn
tóng
guī
luò
yáng
lín
jìn
zhù
wēng

译文

面对着美酒,站在流水旁边,无奈地感叹着这即将到来的离别,您如今已经醉倒了,而我却在岁月中虚度了光阴。清楚地记得我们头上已经有了星星点点的白发,等到日后我们再次相逢的时候,这白发应该会更多了吧。这世间的人和事哪里有尽头呢,等事情过去之后再仔细想想,一切都好像是一场空。迟早有一天我们能一起回到洛阳的街道上,选择邻居的时候一定要靠近像祝鸡翁那样的隐士,一起过悠闲的生活。

逐句剖析

"对酒临流奈别何":面对着美酒,站在流水旁边,无奈地感叹着这即将到来的离别,

"君今已醉我蹉跎":您如今已经醉倒了,而我却在岁月中虚度了光阴。

# 醉:一作贵。

"分明记取星星鬓":清楚地记得我们头上已经有了星星点点的白发,

"他日相逢应更多":等到日后我们再次相逢的时候,这白发应该会更多了吧。

"世间人事有何穷":这世间的人和事哪里有尽头呢,

"过后思量尽是空":等事情过去之后再仔细想想,一切都好像是一场空。

"早晚同归洛阳陌":迟早有一天我们能一起回到洛阳的街道上,

"卜邻须近祝鸡翁":选择邻居的时候一定要靠近像祝鸡翁那样的隐士,一起过悠闲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重寄表臣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表臣是他的友人,这组诗是他写给表臣的,可能是在与表臣分别之际所作。诗中既有对当下分别的无奈与感慨,又有对人生世事的思考,还表达了对未来与友人同归洛阳、比邻而居的美好期许。诗歌展现了刘禹锡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其诗歌风格中沉郁而又蕴含希望的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对酒临流奈别何”,通过描写“对酒”“临流”的场景,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借景抒发了与友人分别时的无奈和不舍之情。直抒胸臆:“君今已醉我蹉跎”“世间人事有何穷,过后思量尽是空”等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岁月蹉跎的感慨以及对世间人事的看法,使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对比:将当下分别时“星星鬓”的状态与“他日相逢应更多”的预想进行对比,突出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对人的影响,强化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用典:“卜邻须近祝鸡翁”,“祝鸡翁”是一个典故,相传祝鸡翁是古代养鸡的高手,隐居不仕。这里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一起归隐田园、过闲适生活的愿望,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

2. 分段赏析

《重寄表臣二首》第一首前两句“对酒临流奈别何,君今已醉我蹉跎”:诗人与友人面对着美酒,站在流水之畔,无奈地感叹着即将到来的离别。友人已经醉倒,而自己却在岁月中虚度光阴,一事无成,流露出对分别的不舍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第一首后两句“分明记取星星鬓,他日相逢应更多”:清晰地记得彼此已经有了星星白发,而想到日后再次相逢,这白发应该会更多吧。此句通过对头发变化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受,以及对未来重逢的预想,既有对岁月无情的无奈,又有对友人的牵挂。第二首前两句“世间人事有何穷,过后思量尽是空”:诗人感慨世间的人和事无穷无尽,但当事情过去后再仔细思量,却觉得一切都是空的。这两句诗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一种超脱又略带无奈的心境。第二首后两句“早晚同归洛阳陌,卜邻须近祝鸡翁”:诗人希望早晚有一天能和友人一同回到洛阳的街道,并且选择邻居时一定要靠近像祝鸡翁那样的隐士。这里表达了对未来与友人相聚、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共同的志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捣衣曲》

下一篇:唐·刘禹锡《答后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