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砧应秋律":清脆的砧声应和着秋天的韵律,
"繁杵含凄风":密集的杵声饱含着凄冷的秋风。
"一一远相续":捣衣声一声接着一声,远远地绵延不断,
"家家音不同":家家户户的捣衣节奏各不相同。
"户庭凝露清":庭院中凝结着清冷的露水,
"伴侣明月中":女伴们在明月下一同捣衣。
"长裾委襞积":长长的衣襟堆积着褶皱,
"轻珮垂璁珑":轻轻的玉佩垂挂,发出璁珑的声响。
"汗余衫更馥":汗水浸湿的衣衫更加馥郁,
"钿移麝半空":首饰移动使得麝香在空中飘散。
"报寒惊边雁":秋寒的消息惊飞了边塞的大雁,
"促思闻候虫":候虫的鸣叫催促着思念之情。
"天狼正芒角":天狼星光芒闪烁,预示着战事紧张,
"虎落定相攻":虎落壁垒处必定正发生激烈的攻防。
"盈箧寄何处":装满寒衣的箱子该寄往何处呢,
"征人如转蓬":征人就像飞蓬一样漂泊不定。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1. 写作手法
烘托:“户庭凝露清,伴侣明月中”,描绘出捣衣的环境,庭院中凝结着清冷的露水,明月高悬,女伴们在月光下劳作。清冷的露、皎洁的月,营造出一种静谧、凄清的氛围,烘托出捣衣女子内心的孤寂与思念,为诗歌情感的表达奠定了基调。细节描写:“长裾委襞积,轻珮垂璁珑。汗余衫更馥,钿移麝半空”,对捣衣女子的穿着打扮及劳作状态进行细节刻画。长长的衣襟堆积褶皱,轻轻的玉佩发出声响,汗水浸湿衣衫更添香气,首饰移动使麝香半空飘散。这些细节生动展现出女子捣衣时的专注与美丽,也从侧面反映出她们对为征人准备衣物的用心。借景抒情:“报寒惊边雁,促思闻候虫。天狼正芒角,虎落定相攻”,借边雁因寒南飞、候虫鸣叫等秋景,引发女子对征人的思念。同时,“天狼正芒角,虎落定相攻”以天象暗示战事,借景抒发对战争的担忧以及对征人命运的关切,情景交融,深化了诗歌主题。
2. 分段赏析
诗开篇,“爽砧应秋律,繁杵含凄风”,秋夜之中,清脆的砧声应和着秋的韵律,密集的杵声仿佛饱含着凄冷的秋风,一下子将读者带入秋夜捣衣的情境中。“一一远相续,家家音不同”,进一步描绘出远处捣衣声此起彼伏,各户人家节奏不同,展现出一幅秋夜捣衣的生活画卷,营造出一种忙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捣衣的女子们,“户庭凝露清,伴侣明月中”,描绘出她们在清冷的庭院、明月的映照下劳作,清冷的环境烘托出女子们内心的孤寂。“长裾委襞积,轻珮垂璁珑。汗余衫更馥,钿移麝半空”,通过对女子穿着、劳作状态的细致描写,展现出她们的美丽与专注,也体现出对为征人准备衣物的重视。随后,诗中借景抒情,“报寒惊边雁,促思闻候虫”,秋寒使边雁南飞,候虫鸣叫,勾起女子对远方征人的思念。“天狼正芒角,虎落定相攻”,以天狼星光芒闪烁暗示战事紧张,女子们深知征人正处于战争之中,命运未卜,心中满是担忧。最后,“盈箧寄何处,征人如转蓬”,女子满心牵挂,装满寒衣的箱子却不知寄往何处,因为征人像飞蓬一样漂泊不定。这句诗将女子对征人的思念与担忧推向高潮,深刻反映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无奈。
下一篇:唐·刘禹锡《重寄表臣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