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g
liǔ
zhī
jiǔ
shǒu
jiǔ

朝代:唐作者:刘禹锡浏览量:1
qīng
yíng
niǎo
nuó
zhàn
nián
huá
xiè
zhuāng
lóu
chù
chù
zhē
chūn
jìn
huā
liú
suí
fēng
hǎo
luò
shuí
jiā

译文

柳条轻盈袅娜有美好的年华,舞榭和妆楼处处在她的遮掩下。春天到头柳絮飞扬留不住,随风好好飞去,不知落到谁家?

逐句剖析

"轻盈袅娜占年华":柳条轻盈袅娜有美好的年华,

# 袅娜:柔软细长貌。

"舞榭妆楼处处遮":舞榭和妆楼处处在她的遮掩下。

"春尽絮花留不得":春天到头柳絮飞扬留不住,

# 絮花:一作“絮飞”。

"随风好去落谁家":随风好好飞去,不知落到谁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杨柳枝词九首(其九)》是刘禹锡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白居易生活在中唐时期,社会经历着由盛转衰的变化,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凸显。他一生仕途坎坷,在经历了诸多政治风波和人生起伏后,创作风格逐渐趋于内敛和深沉。《杨柳枝词九首》是他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一组诗,此为第九首。 在内容上,这首诗以杨柳为主题,“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描绘出杨柳的姿态轻盈柔美,占据着美好的时光,在舞榭妆楼等繁华之地随处可见,展现出杨柳的繁茂与婀娜,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繁华热闹的感觉。“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则笔锋一转,写春天过去,柳絮飘飞无法挽留,只能随风飘荡,不知最终会落到何处,营造出一种飘忽不定、迷茫的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豪”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州)。贞元进士,官至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深厚,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健气势,有“诗豪”之称。其文尤长于论辩说理,推理缜密,雄健晓畅。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学说。代表作品有《竹枝词》《杨柳枝词》《插田歌》《金陵五题》《西塞怀古》等。有《刘梦得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杨柳枝词九首(其九)》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晚年创作的一组乐府诗中的一首。这组诗为其晚年居洛阳或长安时所作。刘禹锡晚年经历了长期贬谪生涯后回归京城,政治抱负难以实现,转而通过诗歌反思人生。此组诗一改早年在湘沅、巴渝时期《竹枝词》的俚俗民歌风格,以文人化笔调借杨柳意象抒发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体现了其晚年诗风的成熟与内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拟人:“轻盈袅娜占年华”把杨柳赋予了人的姿态和气质,用“轻盈袅娜”来形容,仿佛杨柳如同妙龄少女般柔美,生动地展现出杨柳的婀娜多姿,也让读者对杨柳的形象有更鲜活的感受。夸张:“舞榭妆楼处处遮”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极言杨柳之多、之繁茂,好像把舞榭妆楼都完全遮蔽了,突出了杨柳在春日里的繁茂景象,强化了杨柳无处不在的印象。象征:全诗以杨柳象征人生,前两句杨柳的“轻盈袅娜”“处处遮”象征着人生的青春美好与繁华得意;后两句“春尽絮飞”象征着人生的暮年和美好事物的消逝,“随风好去落谁家”则象征着人生的漂泊无依和命运的不可捉摸。

2. 分段赏析

《杨柳枝词九首(其九)》写杨柳的盛衰变化,借杨花柳絮喻漂泊之感。第一句“轻盈袅娜”生动描绘柳枝摇曳的柔美姿态,暗喻青春韶华的蓬勃朝气;“占年华”则将杨柳与时光紧密联结,暗含对美好事物易逝的隐忧。第二句“舞榭妆楼处处遮”以夸张笔调极写柳枝遍覆繁华之地的景象,既展现其装点世俗的功用,又隐隐透露出诗人对浮世喧嚣的疏离。第三句“春尽絮飞”四字凝练概括了杨柳从盛到衰的过程,“留不得”三字直抒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暗含对生命不可逆的深沉喟叹。第四句“随风好去落谁家”以设问收束,将柳絮漂泊的意象升华为对命运归宿的终极追问。“好去”看似洒脱,实则隐含对漂泊无依的悲悯,使全诗在哲理性思考中余韵悠长。诗人借柳絮无根的特性,隐喻人生聚散如浮萍的宿命感,深化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二)》

下一篇:唐·刘禹锡《白太守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