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驻马未能前":在长亭前停下马匹踌躇不前,
"井邑苍茫含暮烟":井邑暮色苍茫烟尘袅袅。
# 井邑:古代八家为井,此指离开城市、村庄。邑:城市。
"醉别何须更惆怅":在醉中话别何须更加惆怅,
"回头不语但垂鞭":回头无话只能垂下手中马鞭。
# 但:一作便。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 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开元、天宝间,王昌龄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其尤擅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称为“七绝圣手”。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另有《诗格》,论诗颇多创见。代表作品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采莲曲》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送别诗。通过叙事写景与内心感触的刻画,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悲伤之情,语言质朴而意蕴深刻。
2. 写作手法
正衬:“井邑苍茫含暮烟”一句,描绘出傍晚时分城镇被苍茫辽远的烟雾笼罩的景象。暮色的苍茫、烟雾的朦胧,本身就带有一种压抑、低沉的氛围,这与诗人即将与友人分别时悲伤惆怅的心境高度契合。诗人借苍茫暮色之景,衬托自己内心的哀伤,景与情在情感基调上相互呼应,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伤感氛围,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浓烈。
3. 分段赏析
“长亭驻马未能前,井邑苍茫含暮烟”两句是叙事写景。“未能前”细腻地暗示出作者即将与友人分别时内心的无奈与不舍,生动展现出离别的沉重感。“井邑苍茫含暮烟”描绘出傍晚时分,城镇笼罩在苍茫辽远的烟雾之中的景象,借苍茫暮色烘托出自己悲伤惆怅的心境,情景交融,为全诗奠定了伤感的基调。“醉别何须更惆怅,回头不语但垂鞭”两句着重刻画内心感受。“醉别”“惆怅”直白地道出作者内心的愁绪,借酒消愁却难掩离别的悲伤;“回头不语但垂鞭”则以简洁而传神的动作描写,勾勒出诗人在暮色中默默垂鞭、回首凝望的画面,将无言的不舍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余韵悠长,令人动容。
4. 作品点评
全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寄寓深沉真挚的情感,朗朗上口、余韵悠长,堪称王昌龄诗作中的上乘之作。
下一篇:唐·王昌龄《送友人之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