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òu

朝代:唐作者:王昌龄浏览量:1
miǎo
hún
shū
shuò
chuān
shàng
huī
huán
yún
cǎn
zhī
jiǔ
yuè
réng
wèi
guī

译文

那渺小隐没、无声无息的游子的灵魂,河面上迅速闪烁着的明亮阳光。归来的云朵显得凄惨,让人恍然惊觉已是黄昏,如今都到九月深秋了,却依然未能踏上归乡的路途。

逐句剖析

"眇默客子魂":那渺小隐没、无声无息的游子的灵魂,

# 眇默:一作渺然。

"倏铄川上晖":河面上迅速闪烁着的明亮阳光。

"还云惨知暮":归来的云朵显得凄惨,让人恍然惊觉已是黄昏,

"九月仍未归":如今都到九月深秋了,却依然未能踏上归乡的路途。

# 九月仍未归:比兴入作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又赠李侍御》是盛唐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以“客子之魂”与“川上之晖”起兴,通过“渺默”形容游子魂魄的飘荡无依,以“倏铄”描绘河上日光的短暂易逝,借自然景象的瞬息万变,暗喻人生漂泊与时光流逝的苍茫感。后两句“还云惨知暮,九月仍未归”中,“惨云”“暮色”的意象渲染出凄清氛围,“九月未归”则点明游子羁旅他乡、归期遥遥的遗憾。全诗语言凝练含蓄,通过比兴手法将羁旅愁思与时光易逝的主题融为一体,情感深沉而不外露,展现了王昌龄作为边塞诗人的另一种细腻风格。诗中虽无直抒胸臆之语,却通过意象的叠加,传递出对生命归宿的隐忧,体现了盛唐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 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晚年贬龙标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开元、天宝间,王昌龄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其尤擅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称为“七绝圣手”。宫词善写女性幽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后人辑有《王昌龄集》,另有《诗格》,论诗颇多创见。代表作品有《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采莲曲》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眇默客子魂”,以“眇默”形容游子魂魄的飘荡无依,勾勒出人物孤寂漂泊的形象。“客子魂”三字,既点明游子身份,又赋予其虚无缥缈的特质,为全诗奠定凄清基调。次句“倏铄川上晖”,“倏铄”描绘河上日光的短暂易逝,与首句“眇默”形成呼应。川上之晖转瞬即逝,暗喻人生如白驹过隙,时光易逝,表达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此句借自然景象起兴,为后文抒发羁旅愁思作铺垫。第三句“还云惨知暮”,“惨云”“暮色”的意象叠加,渲染出凄清苍茫的氛围。“知暮”既点明时间已至黄昏,又隐喻人生迟暮的无奈。云之惨淡,恰似游子内心的愁苦,情景交融,深化主题。末句“九月仍未归”,以具体时间“九月”点明游子羁旅他乡之久,“仍未归”则直抒胸臆,表达出归期遥遥的遗憾与无奈。此句将前文所营造的孤寂、短暂、凄清等情感汇聚一处,使全诗情感达到高潮,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昌龄《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

下一篇:唐·王昌龄《奉赠张荆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