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sēng
chéng
guān

朝代:唐作者:韩愈浏览量:2
西
lái
shī
wéi
rǎo
rǎo
hǎi
zhēng
bēn
chí
gòu
lóu
jià
qiè
xīng
hàn
kuā
xióng
dòu
zhǐ
zhě
shuí
sēng
qié
hòu
chū
huái
shàng
shì
dào
zhòng
yóu
huī
yuè
shāng
tuō
shēn
zuì
guī
mǎn
chuán
nìng
qīng
huái
píng
lán
zhù
qīng
bàn
tiān
chì
huǒ
shāo
shuǐ
zhuǎn
sǎo
kōng
biàn
便
gāo
sān
bǎi
chǐ
yǐng
chén
tán
lóng
jīng
dùn
dāng
zhòu
yún
kuà
jiè
wèn
jīng
yíng
běn
rén
dào
rén
chéng
guān
míng
cóng
jūn
liáng
xià
wǎng
lái
mǎn
xián
háo
zhě
jiē
yán
chéng
guān
suī
sēng
gōng
cái
yòng
dāng
jīn
hòu
cóng
zhōu
shū
zhì
fēn
fēn
guò
yóu
rén
yán
chéng
guān
nǎi
shī
rén
zuò
jìng
yín
shī
xīn
xiàng
fēng
cháng
tàn
jiàn
shōu
liǎn
jiā
guān
jīn
luò
yáng
qióng
qiū
yàn
qióng
dīng
dīng
zhuó
mén
zhuó
yǒu
sēng
lái
fǎng
访
shǐ
使
qián
chā
nǎo
gāo
jiá
quán
zāi
lǎo
suǒ
zuò
shén
kōng
shān
rán
lín
huái
tài
shǒu
chū
dào
jùn
yuǎn
qiǎn
zhōu
mín
sòng
yīn
wèn
hào
shǎng
jùn
zhí
nán
féng
wèi
zhì
cóng
róng

译文

浮屠从西方来这里究竟做了些什么呢,四海之内都搅扰得沸沸扬扬、奔波不已。建造的佛寺楼阁上插云霄,竞相夸耀雄伟华丽,这样的景象究竟是谁造就。僧伽大师后来在淮泗上出现,其声势比起其他佛门弟子,格外宏大奇特。那些吴越与胡地的商贾为了摆脱自身的罪过,满船的美玉珍宝,哪里还计较价值多少。清清的淮水波平浪静仿佛是一领席子,建塔时支撑的栏柱高耸,映得半边天空通红。即便经历火灾、水患,楼阁曾被毁坏殆尽,但又突然再次出现了高达三百尺的佛塔。塔影映入潭底使龙也受惊而逃遁,白天无云的时候它也直跨青天之上。如果要问一下经营这座塔的人是谁,便是那声名赫赫的有道之人澄观。韩愈我过去曾经在汴州从军,来来往往的人满屋都是贤豪之士。他们都说澄观虽然是僧徒,但他的才能如果做官吏的话将是当今所没有的。后来我又随徐州的辟书到那里做官,那时往来的宾客众多,我已记不清具体情形。他们又说澄观是个诗人,满座的人都争相吟诵他清新的诗句。我向着风长声叹息无缘见到他,内心是多么希望让他还俗任官啊。洛阳穷尽的时候我正自感到穷困孤独,便听到有人丁丁地敲门好像啄木鸟一样。原来是有个僧人来访,我便请他前来,只见他脑门上骨高如伏犀,颧骨也凸出。真可惜他如今年事已高不能再有所作为,坐看他的丰神骨骼令人潸然泪下。临淮太守刚刚来到郡中,便派遣他来我这里问候。既好奇又赏俊,这种机会实在难以遇到,希望你回去的时候也带去我对太守的思念吧。

逐句剖析

"浮屠西来何施为":浮屠从西方来这里究竟做了些什么呢,

# 浮屠:佛塔,此指僧人。

"扰扰四海争奔驰":四海之内都搅扰得沸沸扬扬、奔波不已。

"构楼架阁切星汉":建造的佛寺楼阁上插云霄,

"夸雄斗丽止者谁":竞相夸耀雄伟华丽,这样的景象究竟是谁造就。

"僧伽后出淮泗上":僧伽大师后来在淮泗上出现,

# 僧伽:即僧伽大师。唐时西域人,龙朔中南游江淮,于泗州建寺,中宗亲赐名普光王寺。

"势到众佛尤恢奇":其声势比起其他佛门弟子,格外宏大奇特。

# 恢奇:壮伟突出。

"越商胡贾脱身罪":那些吴越与胡地的商贾为了摆脱自身的罪过,

"珪璧满船宁计资":满船的美玉珍宝,哪里还计较价值多少。

"清淮无波平如席":清清的淮水波平浪静仿佛是一领席子,

"栏柱倾扶半天赤":建塔时支撑的栏柱高耸,映得半边天空通红。

# 倾扶:指栏柱侧出,互相支撑依傍。

"火烧水转扫地空":即便经历火灾、水患,楼阁曾被毁坏殆尽,

"突兀便高三百尺":但又突然再次出现了高达三百尺的佛塔。

"影沉潭底龙惊遁":塔影映入潭底使龙也受惊而逃遁,

"当昼无云跨虚碧":白天无云的时候它也直跨青天之上。

# 虚碧:青天。

"借问经营本何人":如果要问一下经营这座塔的人是谁,

"道人澄观名籍籍":便是那声名赫赫的有道之人澄观。

# 籍籍:形容名声甚盛。

"愈昔从军大梁下":韩愈我过去曾经在汴州从军,

# 大梁:汴州。贞元十二年,韩愈入宣武节度使幕,为观察推官。

"往来满屋贤豪者":来来往往的人满屋都是贤豪之士。

"皆言澄观虽僧徒":他们都说澄观虽然是僧徒,

"公才吏用当今无":但他的才能如果做官吏的话将是当今所没有的。

# 吏用:有为吏之用。,公才:任三公之才。

"后从徐州辟书至":后来我又随徐州的辟书到那里做官,

# 辟书:征召之书。指贞元十五年从徐泗节度使张建封为推官。

"纷纷过客何由记":那时往来的宾客众多,我已记不清具体情形。

"人言澄观乃诗人":他们又说澄观是个诗人,

"一座竞吟诗句新":满座的人都争相吟诵他清新的诗句。

"向风长叹不可见":我向着风长声叹息无缘见到他,

"我欲收敛加冠巾":内心是多么希望让他还俗任官啊。

"洛阳穷秋厌穷独":洛阳穷尽的时候我正自感到穷困孤独,

"丁丁啄门疑啄木":便听到有人丁丁地敲门好像啄木鸟一样。

# 啄木:指啄木鸟。,啄门:打门。

"有僧来访呼使前":原来是有个僧人来访,我便请他前来,

"伏犀插脑高颊权":只见他脑门上骨高如伏犀,颧骨也凸出。

# 权:颧骨。,伏犀:前额中央至头顶的骨骼。古代骨相说,以伏犀为显贵之相。

"惜哉已老无所及":真可惜他如今年事已高不能再有所作为,

"坐睨神骨空潸然":坐看他的丰神骨骼令人潸然泪下。

# 神骨:犹说异相。骨:骨相。,睨:泛指注视。,坐:因。

"临淮太守初到郡":临淮太守刚刚来到郡中,

# 临淮:汉置临淮郡,唐改泗州。

"远遣州民送音问":便派遣他来我这里问候。

# 州民:指澄观。

"好奇赏俊直难逢":既好奇又赏俊,这种机会实在难以遇到,

"去去为致思从容":希望你回去的时候也带去我对太守的思念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僧澄观》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收录于《全唐诗》。诗作以洛阳秋日为主旨,记述与僧人澄观的交游。诗前半勾勒佛寺建筑宏丽之姿,于奇巧构造间,隐透对宗教场域奢华的审视;后半回溯澄观兼具文才吏能的过往,刻画其僧俗融通的独特形象,末章借临淮太守遣民问侯的细节,烘托其人格感染力。全诗以议论化笔调糅合散文化章法,呈现了韩愈与佛教人物交往的复杂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送僧澄观》是韩愈在贞元十六年秋天于洛阳担任京兆尹期间所作的一首诗,体现出他虽反对佛教,却仍与僧人有往来的矛盾立场。韩愈在贞元八年考中进士,曾先后担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务,因直言劝谏皇帝不要迎奉佛骨而被贬至潮州,后来官至吏部侍郎。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大力倡导古文运动,主张“文道合一”,其诗歌作品以风格奇崛险怪为特色,《送僧澄观》这首诗就展现了将建筑描写与人物评价相结合的叙事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借洛阳秋日背景下佛寺建筑的宏伟奇丽景象、澄观僧俗兼通的形象及临淮太守遣民问候的情节,写出了韩愈与僧人澄观的交往,暗含对佛寺奢华之风的审视,也展现了自身对佛教人物的交往态度。

2. 写作手法

烘托:“临淮太守初到郡,远遣州民送音问”,借临淮太守刚到任,就特意派州民传递音信这一情节,从侧面烘托出澄观的人格魅力。太守的重视与主动问候,暗示澄观声望高、为人值得敬重,不直接写澄观自身如何出众,却以他人行为映衬,让其形象在这一情节里更显鲜明。

3. 分段赏析

“浮屠西来何施为,扰扰四海争奔驰。构楼架阁切星汉,夸雄斗丽止者谁”,开篇以对佛教东传后影响的追问起笔,“浮屠西来何施为”抛出对佛教传播意义的思考,“扰扰四海争奔驰”描绘出社会上因佛教引发的纷纷扰扰、竞相崇建佛寺的景象。“构楼架阁切星汉”用夸张手法,写佛寺建筑高耸仿佛触及星汉,凸显其宏伟奢华;“夸雄斗丽止者谁”以反问,强化对佛寺间攀比竞建、追求华丽现象的审视,为全诗探讨佛教相关人事做铺垫。“僧伽后出淮泗上,势到众佛尤恢奇。越商胡贾脱身罪,圭璧满船宁计资”,聚焦淮泗一带佛寺,“僧伽后出淮泗上,势到众佛尤恢奇”突出此佛寺在众多佛教建筑里,气势更为奇崛突出。“越商胡贾脱身罪,圭璧满船宁计资”,借越地商人、胡地商贾为脱罪,满载圭璧不计成本捐建佛寺的行为,侧面展现佛寺兴建背后的社会原因,反映出佛教在当时社会生活中与世俗利益的关联。“清淮无波平如席,栏柱倾扶半天赤。火烧水转扫地空,突兀便高三百尺”,描绘佛寺周边环境与建筑遭遇变故后的状态。“清淮无波平如席”写淮河水面平静如席,营造出宁静氛围,衬托佛寺所处环境;“栏柱倾扶半天赤”刻画佛寺栏柱倾斜却映红半天的外观,显其曾有的壮观。“火烧水转扫地空,突兀便高三百尺”,写佛寺历经火灾、水患等劫难,建筑被损毁后,却仍有部分突兀矗立达三百尺,突出其坚韧留存的态势,也暗表佛教建筑在波折中依旧受关注。“影沉潭底龙惊遁,当昼无云跨虚碧。借问经营本何人,道人澄观名籍籍”,从佛寺奇景过渡到建寺之人。“影沉潭底龙惊遁,当昼无云跨虚碧”以奇幻之笔,写佛寺倒影沉入潭底惊走蛟龙,白天无云时建筑似跨越空碧,营造奇妙氛围,为人物出场铺垫。“借问经营本何人,道人澄观名籍籍”引出主人公澄观,点明是他主持营建,且声名远扬,开启对澄观个人的叙写。“愈昔从军大梁下,往来满屋贤豪者。皆言澄观虽僧徒,公才吏用当今无”,借诗人自身经历,侧面写澄观才能。“愈昔从军大梁下,往来满屋贤豪者”回忆往昔在大梁从军时,交往之人多是贤能豪杰。“皆言澄观虽僧徒,公才吏用当今无”,通过众人评价,强调澄观虽为僧人,却具备可任官吏的公才,在当世难寻,凸显其才能出众,突破了僧徒身份的界限。“后从徐州辟书至,纷纷过客何由记。人言澄观乃诗人,一座竞吟诗句新”,续写澄观相关经历与才华。“后从徐州辟书至,纷纷过客何由记”说后来徐州征召文书到来,因来访过客众多,难以一一记全,侧面体现澄观受关注程度。“人言澄观乃诗人,一座竞吟诗句新”,借他人之口,传澄观兼具诗人身份,且吟诗时满座皆赞诗句新颖,展现其文学才情。“向风长叹不可见,我欲收敛加冠巾。洛阳穷秋厌穷独,丁丁啄门疑啄木”,抒发对澄观的仰慕与自身心境。“向风长叹不可见,我欲收敛加冠巾”,诗人对着风长叹,遗憾未能得见澄观,甚至想收敛行迹、以士人之姿(加冠巾)与之交往,尽显倾慕之情。“洛阳穷秋厌穷独,丁丁啄门疑啄木”,写在洛阳深秋,诗人厌烦孤独,听到敲门声疑是啄木鸟啄击,以环境和听觉感受,烘托内心孤寂,为下文僧人来访做铺垫。“有僧来访呼使前,伏犀插脑高颊权。惜哉已老无所及,坐睨神骨空潸然”,刻画来访僧人形象与诗人感慨。“有僧来访呼使前,伏犀插脑高颊权”,写有僧人来访,诗人唤其上前,描绘僧人“伏犀插脑高颊权”的相貌,展现人物特征。“惜哉已老无所及,坐睨神骨空潸然”,诗人感叹僧人已年老,自己难有更多交集,坐着凝视其神骨,不禁潸然,流露对时光与交往错过的惋惜。“临淮太守初到郡,远遣州民送音问。好奇赏俊直难逢,去去为致思从容”,借太守举动烘托澄观,收束全诗。“临淮太守初到郡,远遣州民送音问”,写临淮太守刚到任所,就派人远送音信问候,侧面体现澄观受敬重。“好奇赏俊直难逢,去去为致思从容”,诗人劝前往者,喜爱奇人、赏识才俊本就难遇,此去要从容致意,既呼应前文对澄观的推崇,也让全诗在对人物的肯定与嘱托中收尾。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愈《桃源图》

下一篇:唐·刘禹锡《松滋渡望峡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