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高书记":请问高书记,
# 高书记:指高宪,字仲常。
"南征又北征":你南征完又要北征。
"从军元自乐":从军本来就应当是快乐的,
"游子若为情":你这漂泊的游子又怎会有这般情绪呢。
"笔下三千牍":你笔下能写出众多文书,
"胸中百万兵":胸中怀有百万雄兵的韬略。
"伤弓良小怯":就像受过伤的鸟儿容易胆怯,
# 伤弓:受过箭伤的鸟,听到拉弓开弦的声音也害怕。
"弹铗竟何成":你像冯谖弹铗求待遇最终又有什么结果呢。
# 弹铗:弹击剑把。铗,剑把。
"惨淡风尘际":在这悲惨凄凉的战乱之中,
"悲凉鼓角声":传来悲凉的鼓角之声。
"别家四十日":离开家已经四十天了,
"并塞两三程":在前往边塞的路上走了两三天路程。
# 两三程:犹兼程。
"斗绝牛皮岭":牛皮岭险峻陡峭,
# 牛皮岭:当指金西京路大同府(治所在今大同)之牛皮关。,斗绝:陡峭险峻。
"荒寒燕赐城":燕赐城一片荒寒。
"吟边白鸟没":吟诗之际白鸟消失在远方,
"醉里莫云横":醉酒之时暮云横亘天边。
"感慨悲王粲":像王粲一样因怀才不遇而感慨悲伤,
"颠狂笑祢衡":又像祢衡一样癫狂大笑。
# 祢衡:东汉平原(今属山东)人,字正平。
"虎贲多将种":军中大多是武将世家出身,
# 虎贲:勇士。
"底用两书生":哪里用得着两个书生呢。
金代诗文家、诗人
李纯甫(1185—约1231)金弘州襄阴人,字之纯。初工词赋,后治经义。章宗承安二年经义进士。两次上疏,策宋金战争胜负,后多如所料。荐入翰林。宣宗时,不受权相术虎高琪荐擢,以母老为辞,官至京兆府判官。学术文章为后进所宗。中年即无仕进意,旋即归隐,日与禅僧士子游,以文酒为事。虽沉醉,亦未尝废著书。有《中庸集解》、《鸣道集解》等。
1. 分段赏析
前四句“借问高书记,南征又北征。从军元自乐,游子若为情”,诗人开篇以询问起笔,点出高仲常频繁征战,南北奔波。“从军元自乐”,写出从军之人本应享受军旅生活,然而“游子若为情”,则笔锋一转,道出作为游子,心中难免会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展现出军旅生活中乐与情的矛盾。中间十二句“笔下三千牍,胸中百万兵”称赞高仲常既有出众的文笔,又有卓越的军事谋略。但“伤弓良小怯,弹铗竟何成”,用“伤弓之鸟”和冯谖弹铗的典故,“伤弓之鸟”该典故出自《战国策·楚策四》。原文记载,更羸(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射箭能手)与魏王在京台之下,抬头看见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可以为您表演拉空弓发虚箭就能使鸟掉下来。”魏王不信。不久,一只孤雁从东方飞来,更羸随便拉了一下弓弦,那雁就扑棱着翅膀从空中掉了下来。魏王惊叹不已,更羸解释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它听到弓弦响,以为又要被射中,就拼命往高处飞,结果伤口裂开,就掉下来了。”后人用“伤弓之鸟”这个典故来比喻受过惊吓或遭过不幸,因而变得胆小怕事的人。“弹铗”这一典故常用来表示怀才不遇或有才华的人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和重用,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伤弓之鸟”体现出一种因过往经历而产生的畏惧心理;“弹铗竟何成”则可能表达诗人虽有才华却未能像冯谖那样有所建树,有一种壮志未酬的感慨。“惨淡风尘际”以下几句,描绘了军旅生活的艰苦与环境的荒凉,“风尘”“鼓角声”渲染出战场的肃杀氛围,“别家四十日,并塞两三程”说明离家已久,征战劳苦。“斗绝牛皮岭,荒寒燕赐城”,以险峻的山岭和荒凉的城池,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恶劣。“吟边白鸟没,醉里莫云横”,则在荒凉中增添了一丝寂寥与诗意,诗人在吟诗与醉酒中,看白鸟消失,暮云横亘,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怅惘。最后四句“感慨悲王粲,颠狂笑祢衡。虎贲多将种,底用两书生”,诗人以王粲和祢衡自比或比高仲常,王粲怀才不遇,祢衡恃才傲物,二人皆命运坎坷,借此抒发自己和高仲常的怀才不遇之情。“虎贲多将种,底用两书生”是一种自嘲与无奈,感慨在以武为主的军旅环境中,书生的才华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有一种壮志难酬的悲愤。
下一篇:金·李龏《秋晓闻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