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之阳有盘谷":太行山的南面有个盘谷。
# 盘谷:在今河南济源北二十里。,阳:山的南面叫阳。,太行:山西、河北交界,北至长城、南至黄河,为长城、黄河之间南北走向的群山,为太行山脉,在济源境称王屋山,主峰在山西晋城县南。
"盘谷之间":盘谷那地方,
"泉甘而土肥":泉水甘甜,土地肥沃,
"草木丛茂":草木繁茂,
# 丛茂:草木葱茏丰茂的样子。
"居民鲜少":居民很少。
"或曰":有人说:“
"谓其环两山之间":因为盘谷盘绕在两山之间,
# 谓其环两山之间:“谓其”二句:谓盘名之由来。有人说,盘谷地形屈曲,环绕在两山的中间,所以叫盘谷。
"故曰‘盘’":所以名叫‘盘’。”
"或曰":也有人说:“
"是谷也":这个山谷,
"宅幽而势阻":位置幽僻而地势险阻,
# 宅幽而势阻:位置偏僻而地势险要。宅,位置。势,地势。
"隐者之所盘旋":是隐者所盘旋的地方。
# 盘旋:盘桓,留止不去。
"友人李愿居之":我的朋友李愿住在这里。
"愿之言曰":李愿说:“
"人之称大丈夫者":人被称为大丈夫的情况,
"我知之矣":我知道了:
"利泽施于人":他们把利益恩惠施给别人,
# 利泽:恩惠。
"名声昭于时":名声显扬于当世,
# 昭于时:显耀于当时。
"坐于庙朝":在朝廷上参与政事,
# 坐于庙朝:在宗庙和朝廷参议国家大事。庙,宗庙。朝,朝廷。
"进退百官":任免百官,
# 进退百官:指大官居于高位,发号施令进退:这里表示使动意义,使……进退,即任免的意思。
"而佐天子出令":辅佐皇帝发号施令;
"其在外":在朝廷外,
"则树旗旄":就竖起旗帜,
# 旗旄:旗帜。旄,旗竿上用旄牛尾装饰的旗帜。这是大官出行的标志。
"罗弓矢":陈设弓箭,
# 罗弓矢:罗列弓箭,这是表示威仪。
"武夫前呵":卫兵在前喝道,
# 武夫前呵:武士呼喝开道。呵:唱道呵导,旧时仪伙队呼喝开路。
"从者塞途":侍从塞满道路,
"供给之人":仆役们拿着他所需物品,
"各执其物":所需物品,
"夹道而疾驰":夹道奔驰。
# 夹道而疾驰:“夹道”句:谓将军外出手执各种旗帜,拿着弓箭武器的仪仗队,武士在前边喝道,仆从在左右供应所需之物,威风赫赫的气势。
"喜有赏":高兴起来就随意赏赐,
"怒有刑":发起怒来就任意处罚。
"才畯满前":才能出众的人聚集他的跟前,
# 才畯:才能出众的人。畯,同“俊”。
"道古今而誉盛德":说古道今赞誉他的大德,
# 盛德:崇高的道德。
"入耳而不烦":他听入耳中而不厌烦。
# 入耳而不烦:形容爱听阿谀奉承的话。
"曲眉丰颊":眉毛弯曲,面颊丰满,
# 丰颊:丰满的面颊。古代以丰颊为美好,吉祥。
"清声而便体":声音清脆,体态轻盈,
# 便体:轻盈的体态。
"秀外而惠中":外貌秀丽,内心聪慧,
# 惠中:聪慧的资质。惠,同“慧”。
"飘轻裾":轻薄的衣襟飘然而动,
# 裾:衣服的前后襟。
"翳长袖":长长的衣袖遮掩面容,
# 翳:遮蔽,掩映。
"粉白黛绿者":白粉搽脸,青黛画眉的姬妾,
# 粉白黛绿:用来形容女子装扮得娇艳妩媚,面容白皙,眉毛美丽。黛,古代女子画眉用的青黑色的颜料。
"列屋而闲居":在排列的房屋中清闲地住着,
# 列屋而闲居:谓姬妾之多,依次住在排列的屋里。
"妒宠而负恃":自恃美丽,妒忌别的姬妾得宠,
# 负恃:依靠,指依靠自己的色艺而藐视他人。,妒宠:妒忌别人得到宠爱。
"争妍而取怜":争着比美,求取他的怜爱。
# 取怜:求得宠爱。封建社会大官僚占有众多姬妾,迫使她们这样做。,争妍:比美。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这就是大丈夫被天子宠遇赏识、
# 遇知:即知遇,受到重用。“吾非”句逆折取势有力。
"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掌握了当代权力后的所作所为。
"吾非恶此而逃之":我并非讨厌这些而躲避这种情况,
"是有命焉":这是命中注定的,
# 有命:有天命,即俗谓“人之命,天注定。”
"不可幸而致也":是不能侥幸得到的。
# 不可幸而致:不可侥幸得到。幸,侥幸。致,取得得到。
"穷居而野处":居住在穷荒山野的地方,
# 穷居而野处:指居住在闭塞简陋的山野中。
"升高而望远":可以登高望远,
"坐茂树以终日":可以整日坐在繁茂的树下,
"濯清泉以自洁":可以用清泉洗涤以自我洁净。
"采于山":从山上采来的水果,
"美可茹":甜美可食;
# 美可茹:指山上采摘的山果野菜鲜美可食。茹,吃。
"钓于水":从水中钓来的鱼虾,
"鲜可食":鲜嫩可口。
"起居无时":作息没有定时,
# 起居无时:“起居”二句:谓起居没有一定的时间约束(自然随意),只求身体舒适。
"惟适之安":只求安定舒适。
# 适:舒适,在这里用作名词,为“安”的宾语。
"与其有誉于前":与其当面受到称赞,
"孰若无毁于其后":哪里比得上背后不受毁谤;
# 无毁:不受诽谤。毁,诋毁,诽谤,说别人的坏话。,孰若:何若;此犹言不若,不如。无毁不受诽谤。
"与其有乐于身":与其身体受到享乐,
"孰若无忧于其心":哪里比得上心中没有忧虑。
"车服不维":不受官职的约束,
# 车服不维:没有官职的束缚。车服,古代官员所乘的车子和所穿的官服依官位的高低而异,这里是用车服来代指官职。维,束缚约束。
"刀锯不加":也不受刑罚的惩处,
# 刀锯不加:刑罚不施于身。刀锯,古代刑罚中所用的刀和锯,这里泛指刑具。加,施加。
"理乱不知":既不了解国家的治乱,
# 理乱:指国家的安宁与动乱。理,即治,唐人避高宗李治讳,用“理”代“治”字。
"黜陟不闻":也不打听官吏的升降。
# 黜陟不闻:听不到贬谪与升迁的事。黜陟:官员的升降。黜,降职或罢免。陟,登高、上升。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这就是)不被时代赏识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
# 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大丈夫”二句:此指隐者一流的行为处世,与上节借“大丈夫”作宾对比,此为之主。
"我则行之":我就去做这样的事。
"伺候于公卿之门":在达官显贵的门下侍候,
# 公卿:古有三公九卿,此指当权显贵。
"奔走于形势之途":在通往权势的路上奔走,
# 形势:权势。
"足将进而趑趄":想举脚走路又不敢走,
# 趑趄:想往前走又不敢走的样子。
"口将言而嗫嚅":想开口说话又不敢说,
# 嗫嚅: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
"处污秽而不羞":处于污浊卑下的地位而不觉得羞耻,
"触刑辟而诛戮":触犯了刑法就要被诛杀,
# 诛戮:被处罚或杀戳。,刑辟:刑法,法律。
"侥幸于万一":希望有获得成功的万分之一的机会,
# 侥幸:非分或意外之幸运。此承上说若不被惩罚和诛杀而老死的,乃万一之幸运。
"老死而后止者":直到老死而后停止(追求),
"其于为人":这样的人在为人方面,
# 其于为人:“其于”二句:这种人的为人比起前二者好坏如何呢?以上一节写另种人,并以一句收束,结构甚奇。此节与上二节合成一大段,乃此《序》主轴。此段可调高其隐,讥其官,而骂杀那些奔走于形势之途的小人。
"贤不肖何如也":是好还是不好呢?”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昌黎韩愈听了李愿的话,认为他讲得有气魄,
# 壮:在这里为意动用法,表示以……为壮。
"与之酒而为之歌曰":并为他作了一首歌,歌词说:“
"盘之中":盘谷之中,
"维子之宫":是您的府宫,
# 维子之宫:是你居住的房室。维,句首助词,无意义。宫,室房屋。
"盘之土":盘谷的土,
"维子之稼":可以种禾黍;
# 稼:种植农作物。
"盘之泉":盘谷的泉,
"可濯可沿":可以洗涤,可以溯沿;
# 可沿:可顺泉流而下观赏景物。,可濯:应前“濯清泉”,可洗浴。或谓濯与權通,棹舟而行。此为前者。
"盘之阻":盘谷险阻,
# 阻:屈折。
"谁争子所":谁会争您的住所?
# 所:处所。
"窈而深":盘谷曲折幽深,
# 窈而深:当远而深邃。窈:幽深的样子。
"廓其有容":空阔广大可以容身;
"缭而曲":盘谷环绕弯曲,
# 缭而曲:此句曲复韵。谓屈曲盘绕,来去往复。缭:盘绕。
"如往而复":往前走却回到了原处。
"嗟盘之乐兮":盘谷快乐啊,
"乐且无央":快乐无央;
# 乐且无央:即乐而且无尽。无央:无尽。央,尽完。
"虎豹远迹兮":虎豹远离啊,
"蛟龙遁藏":蛟龙躲藏;
"鬼神守护兮":鬼神守护啊,
"呵禁不祥":禁绝不祥。
# 呵禁:呵斥、禁止。此句谓,有鬼神守护,可送魑魅魍魉之为祸者。
"饮且食兮寿而康":有吃有喝啊,长寿安康,
# 寿而康:长寿且安康。
"无不足兮奚所望":没有不满足的事啊,还有什么奢望!
# 奚所望:何所望。望,读阴平声。
"膏吾车兮秣吾马":给我的车轴加油啊,用饲料喂饱我的马,
# 秣:喂养(马匹等)。,膏:油脂,这里用作动词,指用油润滑。
"从子于盘兮":跟随您到盘谷去啊,
"终吾生以徜徉":终我一生要在那里自由自在地游逛!”
# 徜徉:犹徘徊也。以上为歌辞。
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贞元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谥号文。因昌黎(今辽宁义县)是韩氏郡望,其文中常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韩愈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诗与孟郊齐名,并称“韩孟”。诗风奇崛雄伟,力求新警,有时流于险怪。又善为铺陈,好发议论,后世有“以文为诗”之评,对宋诗影响颇大。代表作品有散文《师说》《祭十二郎文》,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山石》等。著有《昌黎先生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赠序题材的散文。借为友人李愿归隐盘谷作序,描绘盘谷得名由来,通过虚构三类人的行为与处世态度,展现对不同人生选择的思考,表达对友人隐居生活的赞赏,及自身对官场钻营、权贵骄纵的批判,暗含渴望超脱世俗、向往自在生活的情志。
2. 写作手法
借事抒情:借盘谷的环境描写“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宅幽而势阻”,及对隐者在盘谷生活的呈现,寄托对清幽、自在生活的向往,抒发对官场黑暗、世俗纷扰的厌弃。以盘谷为依托,将情志融入对友人隐居之事的叙述与议论中,使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让读者透过盘谷的“隐者之居”,体会作者的精神追求。对比:第二段中,李愿以“人之称大丈夫者”刻画了一幅权贵的“浮世绘”,他们“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看似泽被苍生,实则是“坐于庙朝,进退百官,佐天子出令”的权柄操控;外出时“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用排场彰显地位;身边“才畯满前”只图阿谀奉承,“粉白黛绿者”争宠斗艳,暴露虚荣本质。而第三段笔锋一转,写隐者“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居处无需华屋,只需“茂树”“清泉”相伴;生计“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自给自足;精神上“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彻底摆脱世俗规则束缚。两相对比,达官的“热闹”是虚浮的权欲堆砌,隐者的“清寂”反是内心的充实自足。
3. 分段赏析
开篇“太行之阳有盘谷”,点明盘谷地理位置,以简洁笔触勾勒空间坐标。“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从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切入,用“甘”“肥”“丛茂”“鲜少”,营造出清幽、静谧且少有人扰的氛围,为“隐者之所”造势。“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围绕“盘谷”得名,列举两种说法。一则从地形“环两山”的物理形态解释,二则从“宅幽势阻”的隐居适配性阐释,既增添盘谷得名的意趣,又暗合“隐者”主题,为友人李愿隐居此处埋下伏笔,让盘谷“宜隐”的特质初步显现,也引发读者对隐者生活的期待。“友人李愿居之”,简洁收束段落,将盘谷环境与友人隐居关联,使前文对盘谷的描写,皆为衬托李愿隐居选择做铺垫,自然引出下文对隐居生活与人生选择的探讨。第二段“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借友人李愿之口展开论述,以虚构对话形式,构建文本核心议论框架。先聚焦“人之称大丈夫者”,即热衷功名的达官群体。“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刻画达官在朝堂的权势:施泽天下(实则为操控权柄的堂皇说法)、名声显赫、掌控官员升降、辅佐天子发号施令,尽显位高权重。“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描绘达官外出仪仗:树旗列矢、武夫呵道、从者塞途、供给者奔走,以“喜赏怒刑”展现对他人的绝对掌控,凸显出行的煊赫与作威作福的做派。“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写达官身边围绕才俊,听他们“道古今、誉盛德”,即便内容重复也不烦扰,刻画其沉溺于阿谀奉承、贪恋虚名的心态。“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聚焦达官身边姬妾:从外貌“曲眉丰颊、清声便体、秀外惠中”,到穿着“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再到行为“列屋闲居、妒宠负恃、争妍取怜”,细致展现她们依附权贵、狭隘善妒的丑态,侧面反映达官生活的骄奢淫逸。“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总结这类达官是“遇知天子、用力当世”者的作为,强调自己并非厌恶而逃避,是因“命定”无法侥幸获得,既暗含对达官靠机遇(实则为钻营)上位的讽刺,又为引出下文隐者生活做过渡。第三段“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描绘隐者生活:居处荒僻却自在,“升高望远”观自然,“坐茂树终日”享静谧,“濯清泉自洁”保品性,用简洁动作勾勒出隐者亲近自然、安贫乐道的生活状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续写隐者生存方式:靠山采美味,临水钓鲜鱼,尽显与自然相融、自给自足的质朴,突出隐者不依赖世俗供养的独立。“起居无时,惟适之安”,强调隐者生活不受世俗时间、规矩束缚,以“适”为安,彰显其挣脱世俗枷锁、追求本心自在的境界。“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用对比句式,阐述隐者价值观:相较于身前获誉,更愿身后无毁;相较于身享安乐,更愿心无忧患。凸显隐者重内在、轻虚名,求心安、远纷扰的精神追求。“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进一步说明隐者的超脱:不受车服等级约束,不遭刑罚加身,不管社会治乱,不问仕途升降,彻底与世俗功名利禄、纷扰祸患切割,展现隐者“不遇于时”却坚守本真的人生选择。“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点明这类生活是“不遇于时”的大丈夫所为,强调自己践行此道,与前文达官“遇知于时”的作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对隐者生活的推崇与选择。第四段“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刻画钻营者的行为:在公卿门前、权势之途奔走,想进不敢进,想说不敢说,用“趑趄”“嗫嚅”两个动作,精准呈现其怯懦、谄媚的姿态。“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续写钻营者的心态与结局:身处污秽环境不知羞耻,触犯刑律面临诛杀仍心存侥幸,直到老死才停止钻营。深刻批判这类人追名逐利、不择手段的丑态,及对功名利禄的盲目沉迷。“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以反问收束,将钻营者与前文达官、隐者对比,引发读者对“贤不肖”(贤能与不贤)的思考,强化对钻营行为的否定,凸显文本对不同人生选择的价值评判。第五段“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写作者听闻李愿之论后的反应。“壮之”,表明对李愿言论的推崇与认同,“与之酒而歌”,以行动表达共鸣,开启抒情与表意的升华。“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描绘盘谷是李愿的理想居所:谷中是居室,土地可耕种,泉水能濯洗、可漫游,地势险阻无人争抢,强调盘谷为李愿提供安稳、专属的隐居环境,呼应前文盘谷“宜隐”特质。“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续写盘谷地形:幽深、广阔能容,曲折回环,以自然地貌的独特,衬托盘谷的隐秘与趣味,暗合隐者内敛、丰富的精神世界。“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抒发盘谷之乐:乐无穷尽,虎豹远离、蛟龙遁藏、鬼神守护,赋予盘谷超凡脱俗、安全祥和的氛围,将盘谷之乐升华到近乎仙境的境界,表达对隐居盘谷的艳羡与向往。“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祝愿李愿在盘谷“饮食安康、无缺无求”,进一步强调盘谷隐居生活的富足(精神层面),暗含对世俗追逐“有求”的否定。“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直抒胸臆:准备车马,追随李愿隐居盘谷,愿终生在此徜徉。将对盘谷隐居的向往推向顶点,借渴望追随的情志,批判官场污浊与世俗纷扰,强化“厌弃世俗、追求自在本真”的主题。
4. 作品点评
这篇赠序在语言艺术上展现出韩愈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其最显著的特点是笔法凝练而意蕴丰厚,往往三言两语便能勾勒出传神的形象。在描绘三类人物时,权贵的骄奢仅用“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便跃然纸上;隐士的超然以“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自然流露;而对趋炎附势者的刻画,“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的细节描写,更是入木三分。这种以简驭繁的白描手法,使人物形象如浮雕般立体鲜明。在句式运用上,韩愈创造性地融合了骈散的优长。骈句如“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层层铺排,气势酣畅;散句则似“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般疏朗有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中警句往往出现在段落关节处,像“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这样的论断,既收束前文,又引发深思,确有画龙点睛之妙。
# 唐无文章,惟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而已。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
宋苏轼《跋退之送李愿序》
# 一节是形容得意人,一节是形容闲居人,一节是形容奔走伺候人,却结在“人贤不肖何如也”一句上。终篇全举李愿说话,自说只数语,其实非李愿言此,又别是一格。
宋楼昉《崇古文诀》卷九
# 字字有本,句句自造,事事披根,惟退之有此。
清恽敬《大云山房稿》
# 起段词笔简宕。凡为文,宜专就篇中紧要之处极力抒写,其余闲文末节,不宜浪费笔墨,如此文紧要处在中三段,故作者精神全注于此。起段则但求筒净,不求精采也。
清高步瀛《唐宋文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