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阴浓":繁茂的绿叶,洒下片片浓阴,
"遍池亭水阁":满布池塘的亭水阁中,
# 水阁:临水的楼阁。,亭:一作塘。
"偏趁凉多":最是凉快。
"海榴初绽":刚刚开始绽放的石榴花,
# 海榴:即石榴,又名海石榴。因来自海外,故名。古代诗文中多以之指石榴花。石榴夏季开花,花常呈橙红色,娇艳可爱。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诗:“石榴花似结红巾,容艳新妍占断春。”
"朵朵簇红罗":聚成一团,火红似火。
# 朵朵簇红:一作妖艳喷香。
"乳燕雏莺弄语":老燕携带着小燕,叽叽地说着话,
# 乳燕雏莺:一作老燕携雏。
"有高柳鸣蝉相和":高高的柳枝上蝉鸣与之相和。
# 相和:相互谐调。,有:一作对。
"骤雨过":骤雨突然来到,
"珍珠乱撒":雨滴像乱撒的珍珠,
# 珍珠乱撒:一作似琼珠乱撒。撒:撒落。
"打遍新荷":将池塘中的片片新荷都打了个遍。
"人生百年有几":人生能有多长时间,
# 人生百年有几:一作人生有几。几:几许,此处指多长时间。
"念良辰美景":想想那良辰美景,
# 良辰美景: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休放虚过":好像刚刚做了一场梦一样。
# 休放虚:一作一梦初。
"穷通前定":失意得意命运的好坏由前生而定,
# 穷通前定:意为失意得意命运的好坏由前生而定。
"何用苦张罗":何必苦苦操劳。
# 何用: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用、不须。
"命友邀宾玩赏":邀请朋友一起玩赏,
# 命友:邀请朋友。命:一作令。
"对芳尊浅酌低歌":浅酌几杯小酒,低声唱几首歌,
# 芳尊:美酒。尊:一作樽。酒杯。,对:一作饮。
"且酩酊":暂且喝个酩酊大醉,
"任他两轮日月":任凭它日月轮转,
# 任他:一作从教。
"来往如梭":来往如梭。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散曲。作品描绘了夏日园亭绿叶浓荫、石榴绽放、莺燕鸣蝉及骤雨打荷的景象,借此抒发人生短暂、穷通有命的感慨,表达了珍惜良辰美景、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上片通过“绿叶阴浓”“榴花蹙红”“乳燕雏莺”“高柳鸣蝉”等夏日景物的铺陈,构筑出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清凉意境,自然引出下片“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感慨,使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紧密结合,以景衬情、以情融景。铺垫:上片以“绿叶阴浓”勾勒清凉底色,用“榴花蹙红罗”添艳丽色彩,借“燕语蝉鸣相和”衬静谧,再以“骤雨打新荷”增灵动。层层铺陈夏日园亭景,为下片“人生苦短当行乐”的抒怀做足铺垫,让情感生发自然合理。多感官描写:视觉上,“绿叶阴浓”绘出浓郁绿荫,“榴花蹙红罗”描出明艳榴花;听觉里,“燕语蝉鸣相和”传来婉转禽声;触觉与听觉交融间,“骤雨打新荷”的清凉与脆响可感。调动多感官,让夏日园亭景立体可触,如在眼前。渲染:“绿叶阴浓”从视觉角度渲染。浓密绿叶遮蔽日光,勾勒出夏日园亭幽深静谧的环境,以繁茂绿意,为全曲营造出清凉、清幽的氛围基调,让读者直观感受到夏日特有的荫庇之美,为后续景致与抒情做氛围铺垫。
3. 分段赏析
本篇前半描绘夏日园亭自然景色,开篇便突出“凉多”。这透过池塘水阁间“绿叶阴浓”展现,隔绝骄阳暑气,构建出适宜休憩的清凉天地。写“阴浓”时点明“绿叶”,为后续“朵朵蹙红罗”的石榴花做衬,红绿相衬,绘出园亭夏景的浓郁色彩。这五句基调静谧,作者又捕捉园中的声音:“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燕语呢喃、蝉鸣高柳,尽显万物安适,非但没破坏宁和,反倒增添夏景恬美。在“偏趁凉多”的澄澈意境里,进一步探寻夏令美感,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最妙的是诗人并未止步,在写景末尾添上一场“骤雨”。雨点“似琼珠乱撒”,灵动跳跃,“打遍新荷”,声声可闻,足见诗人对其的欣赏。这场骤雨洗礼后,景象全新,并非泛泛之笔,却让此前美感更上层楼。“凉多”自不必说,从色彩看,增添“新荷”,也让之前的池亭水阁、绿树红花经雨洗涤后更显明洁润泽;从声音讲,燕语蝉鸣或暂歇,可“骤雨打新荷”的清脆声响,不啻更动听的乐曲,仍有以闹衬静之妙。作者视其为“良辰美景”的绝佳体现,继而发出“休放虚过”的感慨,读者能深切领会这份心意。曲的下片转为抒发感慨,一是人生短促,二是穷通由命,由此得出及时行乐的结论。这般感想虽常见,却不让人觉陈腐,正因它源自即景抒情,且前半写景已成功铺垫。一来上片景语汇聚夏日“良辰美景”,值得尽情“玩赏”“酩酊”;二来诗人写景时流露隐逸脱俗之趣,“何用苦张罗”透着蔑视奔竞、看破红尘的高士格调;三来“骤雨打新荷”的自然变化,与“两轮日月,来往如梭”的人世变迁同理,顺适自然、听凭造化,便有了逻辑关联。“人生如梦”虽耳熟能详,可读苏轼“大江东去”的《念奴娇》,仍觉震撼。可见成功的文学作品,除自身艺术美感,常能引发读者对人生常理的思考与共鸣。
4. 作品点评
此曲为元好问在《小圣乐》曲调基础上创制的自度散曲,自问世后便广受欢迎,时有名姬传唱。据《辍耕录》记载,赵孟頫曾于歌筵中听闻歌女演唱此曲,有感而发写下“主人自有沧洲趣,游女仍歌白雪词”的诗句,足见其传播之广。作为早期文人自度散曲的代表,此作虽以词法创作,却开创性地融入北曲宫调,打破了传统宋词的格律束缚。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言,自宋代赵彦肃以句字配协律吕形成曲谱后,至元代《骤雨打新荷》这类作品“愈出愈新”,被视为散曲发展的开山之作,对散曲的形成与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 自宋赵彦肃以句字配协律吕,遂有曲谱。至元代,如《骤雨打新荷》之类,则愈出愈新,不拘字数,填以工尺。
清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词曲”类存目“碧山乐府”条
# 元遗山有小令云‘湘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一时传播,今入曲,易牌名《骤雨打新荷》。
清李调元《雨村曲话》卷上
# (元遗山)所作曲虽不多,而甚超妙。其《骤雨打新荷》小令云云,读此亦可见其志趣矣。
近代王季烈《螾庐曲谈》卷四
# 这首曲下片表现出浓厚的及时行乐思想,是作者在故国沦亡后消极心绪的反映。但上片写初夏景象却颇见功力:在凉风轻拂的池亭水阁一带,绿树成荫,榴火飞红,燕语蝉嘶,雨打新荷,既热闹,又幽静,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同一境界。
现代洪柏昭等《元明清散曲选》
# 此曲上片写景,渲染了盛夏园中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清新俊雅,动静结合,佳句迭出;曲子下片抒发情怀,感慨悲歌,沉郁苍凉。“何用苦张罗”虽然显得有些消沉,但也透露出作者对险恶官场的厌恶。
现代檀传宝等《曲剧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