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云低薄暮":傍晚时分,纷乱的云彩低低地压在天空,
"微雨洗清秋":细雨洗涤着清朗的秋日。
"凉蟾乍飞破镜":清冷的月亮像刚从破碎的镜子中飞出,
"倒影入南楼":它的倒影映入南边的楼阁。
"水面金波滟滟":水面上月光像金色的波浪闪烁荡漾,
"帘外玉绳低转":帘外的玉绳星渐渐低垂转动,
"河汉截天流":银河像截断天空一样奔流不息。
"桂子堕无迹":桂花悄然飘落没有痕迹,
"爽气袭征裘":清爽的寒气侵袭着旅途的衣裳。
"广寒宫":广寒宫,
"在何处":在什么地方呢,
"可神游":或许可以在梦中游访。
"一声羌管谁弄":是谁吹奏起一声羌笛,
"吹彻古梁州":笛声传遍了古老的梁州。
"月自于人无意":月亮对人向来没有情意,
"人被月明催老":人却被月光催促着衰老,
"今古共悠悠":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悠远无尽。
"壮志久寥落":远大的志向早已落空消沉,
"不寝数更筹":睡不着觉,数着更筹等待天明。
金末文学家
段克己(1196~1251?),金末文学家。字复之,号遯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属山西)人。金末进士,入元不仕,与弟段成己避居龙门山。兄弟均以文章闻名,礼部尚书赵秉文以“二妙”称之。段克己为金末元初文人群体“河汾诸老”的成员,其诗文风格超旷忧愤,磊落不凡,骨力坚劲,意致苍凉。其词作内容多写山光水色和隐逸生活。主要作品有《乙巳清明游青阳峡》《满江红·过汴梁故宫城》《方平道中》等。其所作诗词与其弟段成己作品合刊为《二妙集》。
1. 分段赏析
上片以写景开篇,“乱云低薄暮,微雨洗清秋”用“乱云”“微雨”勾勒出薄暮时分的秋景,“洗”字写出雨后清秋的清朗,也暗透几分萧瑟。“凉蟾乍飞破镜,倒影入南楼”以“破镜”比喻初升的月亮,既写月色皎洁,又含残缺之感,“入南楼”将月与游子所处的逆旅相联系,景中带情。“水面金波滟滟”描绘月光洒在水面的明丽,“帘外玉绳低转,河汉截天流”则转向夜空,星移斗转间尽显宇宙的浩渺,与游子的渺小形成对比。“桂子堕无迹,爽气袭征裘”以桂花飘落的细微与秋气的清寒,进一步烘托行旅的孤寂,“征裘”直接点出游子身份。下片由景入情,“广寒宫,在何处,可神游”由眼前月联想到神话中的广寒宫,看似飘逸,实则暗藏对现实的疏离。“一声羌管谁弄,吹彻古梁州”以羌笛的哀怨之声打破沉寂,“古梁州”的地名增添历史感,笛声成了触发愁绪的媒介。“月自于人无意,人被月明催老,今古共悠悠”将月亮的无情与人生的易老对比,“今古共悠悠”拓宽了愁绪的时空,写出岁月流逝的无奈。最后“壮志久寥落,不寐数更筹”直抒胸臆,点出壮志未酬的苦闷,“数更筹”的细节将彻夜难眠的失意刻画得真切,让全诗的悲感落到实处,情景交融中尽显沉郁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