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满江红·过汴梁故宫城

朝代:金作者:段克己浏览量:1
sāi
nán
lái
líng
cǎo
shù
yán
yún
àn
shēng
zhèn
tiān
chuān
穿
liè
bǎi
èr
shān
shī
xiǎn
jiāng
jūn
shù
shǒu
chóu
jiàn
yān
chén
fēi
jiǔ
zhòng
chéng
méng
jīn
què
zhǎng
niǎo
fēi
niǎo
jué
yuán
yàn
ròu
chuān
liú
xiě
tàn
rén
shēng
dòng
chéng
zhǎng
bié
huí
shǒu
jīn
chūn
zǎo
diāo
lán
yóu
guà
dāng
shí
yuè
gèng
西
lái
liú
shuǐ
rào
chéng
gēn
kōng

译文

塞外的元兵,奔驰南下;长安五陵旁的树木都失去了颜色,云雾阴沉地笼罩者,军鼓的声音震耳欲聋,似要穿裂天地。险固的河山均被一一攻破,守将们束手无策。渐渐战争的烽烟,直弥漫到了京都的上空,笼罩在了宫殿之上。挥动着长戈,战场上连飞鸟都灭绝了;原野上堆满了尸体,山川在流血。悲叹人生的这个时候,动不动就会亲人、朋友间彼此永别。回头看那开封城外的玉津园,春天刚刚来到,雕花的栏杆犹挂着一轮新月。更有那西来的流水环绕着城墙,独自悲怆地呜咽着。

作者介绍

金末文学家

段克己(1196~1251?),金末文学家。字复之,号遯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属山西)人。金末进士,入元不仕,与弟段成己避居龙门山。兄弟均以文章闻名,礼部尚书赵秉文以“二妙”称之。段克己为金末元初文人群体“河汾诸老”的成员,其诗文风格超旷忧愤,磊落不凡,骨力坚劲,意致苍凉。其词作内容多写山光水色和隐逸生活。主要作品有《乙巳清明游青阳峡》《满江红·过汴梁故宫城》《方平道中》等。其所作诗词与其弟段成己作品合刊为《二妙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上片写塞马南来的凶残与金朝君臣将帅的昏庸无能导致亡国。蒙古军队狂奔而来,硝烟滚滚,战火连天,汴京城笼罩在血雨腥风之中。草木失色,百姓悲号,天昏地暗,战鼓震天,大有天穿地裂之势。全国呈现出一片混乱。接着作者沉痛地指出导致金朝亡国的原因:本来可以凭借险要山河作为屏障以拒塞马,但朝廷昏庸,将帅无能,以致百二河山的险要也发挥不了作用,使蒙军长驱直入,直逼九重,终至亡国。作者既痛心国亡,又气愤统治者的昏聩,心中之气,悲抑难平。下片写亡国之惨状和自己的心灵感受。长戈袅四句,蒙军长戈飞舞,连天空的飞鸟都已灭绝,原野上尸体多得无处堆放,似乎河中流淌的都是鲜血。兵燹酷烈,生灵涂炭,这是如实地描述当时元军的暴行,字字血泪,力敌万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回写自身。以叹字领起,在国难之中,活着的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与家人动辄失散,遂成永别。词写到此,已将国难家难写尽,于是以回首二字宕开,追古伤今。当年的汴京,春光满城,莺鸣芳树,燕舞晴空,如今却疮痍满目,雕栏虽在,明月犹悬,而人事全非,故国之思,令人肝肠寸断。接着,以更西来、流水绕城根,空呜咽作结。更字加强感情力度,河水呜咽,着一空字,透出作者在亡国之后无可奈何的悲叹,徒增伤感。全词写兵祸以实录,用史笔也;写悲感移情于景,用笔空灵。词情激愤,悲壮沉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金·蔡松年《乌夜啼 留别赵粹文 以上明秀集注卷二三十四》

下一篇:金·段克己《水调歌头·癸卯八月十七日逆旅平阳夜闻笛声有感而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