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
tiān
·
·
táng
shàng
yōu
rén
shuì
xián

朝代:金作者:段成己浏览量:1
táng
shàng
yōu
rén
shuì
xián
mén
qián
shēng
wéi
tuán
huā
xiāng
nǎo
mèng
xún
chù
shī
liáo
rén
xiě
nán
kōng
tàn
qiàn
kuān
jīng
niǎo
sān
rào
shí
ān
qīng
shān
róng
àn
yíng
rén
xiào
jiù
yǒu
méng
yán
qiě
hán

译文

堂屋中闲适之人正沉睡悠闲。门前名利之争聚集成团。花香扰乱梦境,追寻却无处可觅,诗句撩拨人心,想写却又难以下笔。徒然自叹,恳请友人宽解心怀。受惊的乌鹊绕树三匝,何时才能安栖。青山隔着河岸,仿佛在含笑迎接行人,旧日的隐逸约定,希望切莫冷却忘怀。

逐句剖析

"堂上幽人睡自闲":堂屋中闲适之人正沉睡悠闲。

"门前声利聚为团":门前名利之争聚集成团。

"花香恼梦寻无处":花香扰乱梦境,追寻却无处可觅,

"诗句撩人写复难":诗句撩拨人心,想写却又难以下笔。

"空自叹":徒然自叹,

"倩余宽":恳请友人宽解心怀。

# 余:一作谁。

"惊鸟三绕几时安":受惊的乌鹊绕树三匝,何时才能安栖。

"青山融岸迎人笑":青山隔着河岸,仿佛在含笑迎接行人,

"旧有盟言且莫寒":旧日的隐逸约定,希望切莫冷却忘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鹧鸪天·堂上幽人睡自闲》是金代词人段成己的词作。此词为春日寒居时赠友之作,通过内外场景的对比抒发人生感慨。上片“堂上幽人睡正闲。门前声利聚为团”以“幽人闲睡”与“声利聚团”对比,凸显出世与入世的冲突;“花香恼梦寻无处,诗句撩人写复难”借花香、诗兴的虚渺,暗喻理想追求的朦胧与现实困境。下片“空自叹,倩余宽”直抒胸臆,叹人生漂泊(“惊乌三绕”化用曹操“绕树三匝”典故);“青山隔岸迎人笑,旧有盟言且莫寒”以青山拟人化的“迎笑”,呼应与友人的隐逸约定,寄望坚守初心。全词以质朴语言写尽世态炎凉与精神追求的矛盾,既表达对友人的劝慰,亦彰显自身不慕声利、向往山水的人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代后期文学家

段成己(1199~1279?),金代文学家。字诚之,号菊轩,绛州稷山(今属山西)人。金正大进士,官宜阳主簿。入元不仕,段氏兄弟逃往龙门山中,隐居将近十年之久,其间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段克己殁后徙居晋宁北郭。段成己是金元之际文人群体“河汾诸老”的成员之一,他与兄段克己齐名,时号“稷亭二段”。其工于作诗,词尤高妙。诗歌大多风格硬朗,意境悲凉。其现存诗词,大部分是宴集唱酬、饮酒作诗、贺喜吊丧、读书遣闷、出游散步、咏物题画。有诗作如《和答木庵英粹中》《寒食后有感而作》。后人汇集其兄弟诗词为《二妙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堂上幽人睡自闲”,开篇便勾勒出一幅静谧画面。“幽人”点明词人的身份与心境,“睡自闲”三字,既写春日困倦的慵懒,更透露出远离俗务的闲适,为全词奠定恬淡基调。“门前声利聚为团”,笔锋一转,写门外景象。“声利”代指世俗的名利纷争,“聚为团”用通俗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世人追逐名利的喧嚣拥挤,与堂上的“闲”形成鲜明对比,暗含词人对世俗的疏离。“花香恼梦寻无处,诗句撩人写复难”,转而写感官与情思的细腻波动。立春已过,隐有花香袭来,却因“盛寒”而若有若无,搅扰了梦境却寻不到踪迹;心中虽有诗意涌动,却难以落笔成篇。“恼”与“撩”两个动词,将无形的花香与情思写得生动可感,既见春日生机的萌动,也含文人触景生情却又难以言说的微妙心境。下片“空自叹,倩余宽”,直抒胸臆。“空自叹”写出词人面对世事的无奈,“倩余宽”则寄希望于闲暇时光来宽解愁绪,流露出一种自我慰藉的坦然。“惊乌三绕几时安”,以“惊乌”为喻,暗指在动荡时局中人们不安的心境。“三绕”写出徘徊无依之态,“几时安”的疑问,既含对时局的忧虑,也暗含对安宁生活的渴望,让个人的感慨有了更广阔的时代背景。“青山隔岸迎人笑,旧有盟言且莫寒”,结尾以景结情,韵味悠长。“青山迎人笑”赋予自然景物以温情,仿佛青山也懂词人的心意,用静谧的美好回应他的避世选择;“旧有盟言”则点出与友人(遁庵)的情谊与约定,“且莫寒”既是叮嘱友情不可冷淡,也暗指坚守避世自适的初心不可动摇。全词以清淡之笔写复杂心境,于对比与比喻中见真情,尽显文人的冲淡风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金·蔡松年《鹧鸪天》

下一篇:金·段成己《临江仙·四十六年弹指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