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u

朝代:唐作者:韦庄浏览量:2
chóu
chóu
yòu
zhì
chóu
zhì
shì
nán
wàng
zuò
xīn
zhōng
huǒ
zhāo
wéi
bìn
shàng
shuāng
jīng
gōng
mèng
piān
rén
cháng
jiè
wèn
gāo
xuān
xiāng
shì
zuì
xiāng

译文

想要避开忧愁,但忧愁却再次袭来,忧愁一旦降临,那些烦心事就难以忘怀。夜晚坐着,心中仿佛有火焰在燃烧,到了早晨,两鬓却像是覆盖了霜雪。这种愁绪没有出现在公子的梦境中,却偏偏深入了旅人的愁肠。请问那些乘坐高大马车的显贵客人,哪里才是可以让人沉醉忘忧的地方呢。

逐句剖析

"避愁愁又至":想要避开忧愁,但忧愁却再次袭来,

"愁至事难忘":忧愁一旦降临,那些烦心事就难以忘怀。

"夜坐心中火":夜晚坐着,心中仿佛有火焰在燃烧,

"朝为鬓上霜":到了早晨,两鬓却像是覆盖了霜雪。

"不经公子梦":这种愁绪没有出现在公子的梦境中,

"偏入旅人肠":却偏偏深入了旅人的愁肠。

"借问高轩客":请问那些乘坐高大马车的显贵客人,

# 高轩:达贵者所乘的车。

"何乡是醉乡":哪里才是可以让人沉醉忘忧的地方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愁》是唐代诗人韦庄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愁”为主题,描绘了诗人试图逃避愁绪却无法摆脱的无奈。诗中通过对夜晚和清晨的描写,展现了愁绪对人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折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逃避现实的向往。首联直接点明了诗人想要逃避忧愁却无法做到的困境,反映了人生中无法避免的烦恼和忧虑。颔联通过对比,形象地描绘了忧愁给人带来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折磨。颈联进一步强调了愁绪对旅人的影响,而公子们却未曾经历这种愁苦。尾联以设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逃避现实的渴望,希望找到一个可以忘却忧愁的地方。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愁绪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末五代诗人,花间派重要词人

韦庄(836?~910),唐末至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进士,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后期为仕蜀时期,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韦庄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词多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注重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善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真挚深沉的感情。诗多忧时伤乱之作,以近体诗见长,清词丽句,情致婉曲。其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另有代表词作《菩萨蛮》《浣溪沙》。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避愁愁又至,愁至事难忘。”描绘了诗人试图逃避愁绪,但愁绪却如影随形,无法摆脱。愁绪的来临让诗人感到难以忘怀的事情接踵而至。颔联:“夜坐心中火,朝为鬓上霜。”通过对比,描绘了愁绪对诗人身心的影响。夜晚,愁绪如心中燃烧的火焰,难以平息;清晨,愁绪又化作鬓角的白霜,显露出岁月的痕迹。颈联:“不经公子梦,偏入旅人肠。”进一步描绘了愁绪的无处不在。愁绪不会出现在公子的美梦中,却偏偏侵入旅人的内心深处。尾联:“借问高轩客,何乡是醉乡。”诗人以一种近乎无奈的口吻,向高轩客发问,何处才是可以让人沉醉忘忧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端《听筝》

下一篇:唐·白居易《南湖早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