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qíng
·
·
chū
xià
ǒu
chéng

朝代:金作者:段克己浏览量:1
dōng
fēng
lián
méi
bàn
huáng
shí
zān
wēi
xǐng
zuì
mèng
kāi
què
liǎng
sān
zhī
chū
shuì
xiǎo
yīng
juàn
tán
jiāo
chū
zhàn
shān
cǎi
shī

译文

东风吹拂帘幕,细雨如丝飘洒,梅子已半熟透出微黄。玉簪花似从醉梦中微醒,悄然绽开两三枝新花。清晨刚睡醒时,听见黄莺婉转啼鸣。慵懒倦于弹棋对弈。芭蕉嫩叶刚刚舒展,徘徊于湖山之间,提彩笔即兴题写新诗。

逐句剖析

"东风帘幕雨丝丝":东风吹拂帘幕,细雨如丝飘洒,

"梅子半黄时":梅子已半熟透出微黄。

"玉簪微醒醉梦":玉簪花似从醉梦中微醒,

"开却两三枝":悄然绽开两三枝新花。

"初睡起":清晨刚睡醒时,

"晓莺啼":听见黄莺婉转啼鸣。

"倦弹棋":慵懒倦于弹棋对弈。

"芭蕉初绽":芭蕉嫩叶刚刚舒展,

# 初:一作新。

"徙倚湖山":徘徊于湖山之间,

# 徙倚湖山:多版本无倚字。为徙湖山。

"彩笔题诗":提彩笔即兴题写新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诉衷情·初夏偶成》是金末段克己创作的一首词。上片以“东风帘幕雨丝丝”开篇,描绘初夏湿润的氛围;“梅子半黄时”点明季节,“玉簪微醒醉梦,开却两三枝”用拟人手法,写玉簪花似从醉梦中苏醒,绽放两三枝,画面鲜活。下片转写人物活动:“初睡起,晓莺啼”以听觉打破静谧;“倦弹棋”见慵懒之态;“芭蕉初绽”续绘生机,最终“徙倚湖山,䌽笔题诗”,展现湖山间信步题诗的雅趣。全词通过雨丝、梅子、玉簪、晓莺、芭蕉等意象,勾勒出初夏清新自然的画面,语言质朴生动,传递出作者对初夏闲适生活的喜爱与悠然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末文学家

段克己(1196~1251?),金末文学家。字复之,号遯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属山西)人。金末进士,入元不仕,与弟段成己避居龙门山。兄弟均以文章闻名,礼部尚书赵秉文以“二妙”称之。段克己为金末元初文人群体“河汾诸老”的成员,其诗文风格超旷忧愤,磊落不凡,骨力坚劲,意致苍凉。其词作内容多写山光水色和隐逸生活。主要作品有《乙巳清明游青阳峡》《满江红·过汴梁故宫城》《方平道中》等。其所作诗词与其弟段成己作品合刊为《二妙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从“东风帘幕雨丝丝”起笔,东风轻拂,帘幕外飘着细密的雨丝,开篇便勾勒出一幅湿润柔和的初夏图景。“梅子半黄时”紧承其后,以梅子的半熟状态点明节令,正是青梅黄熟、夏意初浓的好时候。接着“玉簪微醒醉梦,开却两三枝”一句尤为生动,玉簪花本静默,词人却以“微醒醉梦”拟人,仿佛它刚从春日的沉睡中舒展过来,这才缓缓绽放出两三枝花朵。一个“醒”字,将花与人的状态连通,赋予自然景物灵动的意趣,画面鲜活如在眼前。下片转向人物的活动与心境。“初睡起,晓莺啼”写词人刚从睡梦中起身,便听见窗外晓莺婉转的鸣唱,听觉的加入让场景更显鲜活。“倦弹棋”则透露出几分慵懒,或许是晨起未消的困意,又或是心无挂碍的闲适,连向来消遣的棋艺都觉疲倦。末句“芭蕉初绽,徙倚湖山,彩笔题诗”笔锋一转,描绘出更开阔的画面。芭蕉叶刚刚舒展,词人沿着湖山漫步,手持彩笔即兴题诗。芭蕉的“初绽”呼应前文“梅子半黄”“玉簪开却”,共同构成初夏万物萌发的生机;“徙倚”(徘徊)二字,写出词人对湖山美景的流连;“彩笔题诗”则以文人雅事作结,既见情趣,更显心境的悠然。全词语句清浅,意象明丽,通过雨丝、梅子、玉簪、晓莺、芭蕉等自然景物的层叠铺陈,与“睡起”“听莺”“题诗”等人文活动的穿插,将初夏的鲜活与词人的闲适自然融合。没有浓墨重彩的抒情,却在寻常景物与日常片段中,流淌出对自然之美的珍视,以及对恬淡生活的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金·段成己《江城子·阶前流水玉鸣渠》

下一篇:金·段克己《满江红 过汴梁故宫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