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ng
chéng
·
·
jiē
qián
liú
shuǐ
míng

朝代:金作者:段成己浏览量:1
jiē
qián
liú
shuǐ
míng
ài
qiè
yōu
shàng
qīng
shān
shān
niǎo
xiāng
shào
gōng
míng
kōng
jīn
lǎo
xián
lái
huó
wèi
quán
shū
yuè
biān
biān
chú
huā
fēng
lái
chuī
luàn
cán
shū
shuí
huàn
jiǔ
yuán
jié
tiān
huà
wǎng
chuān
chūn
yǒu
gǎn
ér
zuò
shì

译文

台阶前的流水似有玉石鸣奏在水渠。我爱我的茅屋。惬意于幽静室居。屋后上有青山、山中飞鸟很高兴托身于此。年轻时功名事业徒然自许,今天我已老了,还能到何处去。闲来谋生的活计并未全抛弃。在月下打鱼。在雨中锄地。芳香的花底清风吹来、吹乱了还未读完的书。谁能把黄泉地下的王维唤起,请把我添画到,王维所绘的《辋川图》中。在暮春时节(农历三月)的第五天,我心有所感而写下这首词,通过歌唱它来让自己感到舒适自在。

逐句剖析

"阶前流水玉鸣渠":台阶前的流水似有玉石鸣奏在水渠。

# 玉鸣渠:形容渠水淙淙,声如碎玉。

"爱吾庐":我爱我的茅屋。

# 爱吾庐:语出陶渊明《读山海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惬幽居":惬意于幽静室居。

# 惬:适意,快意。

"屋上青山、":屋后上有青山、

# 屋上青山:化用苏轼《司马君实独乐园》:“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

"山鸟喜相呼":山中飞鸟很高兴托身于此。

# 相呼:一作“相於”,相与,相交往。

"少日功名空自许":年轻时功名事业徒然自许,

# 空自:徒然,白白地。,少日:年少之时。

"今老矣":今天我已老了,

"欲何如":还能到何处去。

# 何如:如何,怎么样。

"闲来活计未全疏":闲来谋生的活计并未全抛弃。

# 疏:生疏。,活计:生计,谋生的手段。

"月边渔":在月下打鱼。

"雨边锄":在雨中锄地。

"花底风来、":芳香的花底清风吹来、

# 花底风来:“花底”二句:化用唐薛能《老圃堂》:“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

"吹乱读残书":吹乱了还未读完的书。

"谁唤九原摩诘起":谁能把黄泉地下的王维唤起,

# 摩诘:唐代诗人王维的字。,九原:本为山名,在今山西新绛北。相传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后世因称墓地为九原。

"添画我":请把我添画到,

# 添画我:一作凭画作。

"辋川图":王维所绘的《辋川图》中。

# 辋川图:一作“倦游图”。辋川:无意出外作官。

"季春五日有感而作":在暮春时节(农历三月)的第五天,我心有所感而写下这首词,

# 季春:暮春。

"歌以自适也":通过歌唱它来让自己感到舒适自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江城子·阶前流水玉鸣渠》是金末元初词人段成己所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描绘幽居的闲适之景,阶前流水潺潺如鸣玉,屋上青山入目,禽鸟与人亲近,构建出清幽美妙的居住环境与画面。过片处以设问转折,引发下文。下片则回答当下生活,月下打鱼、雨中耕锄、花间读书,充满意趣。可惜如此佳境,却难以唤起王维为其作画。全词笔调灵动,自然清新,尽显雅士之风。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该词具体创作年份无从考证。段成己在金末考中进士,曾任宜阳主簿。金亡后,他与兄长段克己一同隐居于龙门山,不再入仕,此词便是其隐居生活的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隐逸词。描绘了居室周边清幽环境,展现月下打鱼、雨中耕锄、花间读书等日常生活,表达了隐居之乐。

2. 写作手法

对比:“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将年少时追求功名的志向与如今隐居的现实作比,突出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月边渔,雨边锄”的闲适生活,和往昔为功名奔波形成对照,体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事的倦怠。借景抒情:“阶前流水玉鸣渠”“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等句,通过描写流水、青山、鸟鸣等清幽之景,抒发对幽居生活的惬意之情;“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借花、风、书之景,展现隐居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用典:“谁唤九原摩诘起,添画我,辋川图”句,巧用王维隐居蓝田辋川并擅长山水画的典故。典故原意中,王维曾在辋川隐居,创作诸多山水画作,辋川也成为隐居闲适生活的象征。作者在此希望能唤醒九泉之下的王维,为自己如今的隐居生活作画,将自己与王维类比,既表达对王维艺术成就的推崇,又借王维辋川隐居之典,生动展现自身悠然自得的隐居之乐与高雅志趣。

3. 分段赏析

上片:“阶前流水玉鸣渠。爱吾庐。惬幽居”描绘出居所前流水潺潺,如玉击鸣响,直接抒发对幽居生活的喜爱与惬意,展现出“景闲”之态。“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进一步勾勒环境,青山近在屋上,山鸟欢快啼鸣,营造出清幽静谧、生机盎然的氛围,凸显自然万物随性自在之景。“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陡然转折,从眼前闲适之景转入对往昔的回忆,年少时空有建功立业的壮志,如今垂垂老矣,徒留无奈,暗含辛酸与“万不得已”的隐居心境,在闲适表象下隐藏着对未竟功名的遗憾,与前文形成今昔对比,增添情感深度。下片:“闲来活计未全疏。月边渔。雨边锄”具体展现隐居生活,词人在闲暇时光里,月下垂钓、雨中耕作,勾勒出“人闲”的生活画面,充满田园意趣。“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细腻描绘花间读书时微风拂过、吹乱书卷的场景,将隐居生活的雅致与悠然生动呈现,体现出内心的宁静与闲适。“谁唤九原摩诘起,添画我,辋川图”运用典故,词人发出感慨,希望能唤醒九泉之下的王维。王维曾绘有《辋川图》描绘其隐居辋川的景致,词人请求将自己添入图中,含蓄表达出对王维隐居生活与绘画造诣的双重钦慕,也表明自己渴望如王维般,在自然山水间寻得心灵的栖居之所,深化了归隐主题与精神追求。

4. 作品点评

词中呈现的情景看似简洁单一,实则暗含多重对比。往昔少年怀揣功名之志,今朝却以归隐为乐;尘世的喧嚣纷扰,与自然的宁静祥和,形成鲜明反差。这些对比不仅体现在今与昔的对立上,即便在当下看似和谐的情境中,作者内心亦潜藏着矛盾与挣扎。就像陶渊明那般豁达超脱,夜半难眠时也会发出“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的感慨。本词作者在悠然自得、自我欣赏的同时,忆起年少时的抱负因世事变迁而被迫中断,平静的内心也会泛起丝丝伤感。只是人生之路无法回头,作者只能着眼于当下的闲适自在,以此来平衡内心的波澜。然而,这些对立与矛盾,充分展现出作者复杂的心境,赋予作品内在的张力。相较于情感单一、偏向一方的作品,这样的创作更具思想深度,引人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月边渔”以下四句)骚雅俊逸,令人想望风采。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金·蔡松年《渡混同江》

下一篇:金·段克己《诉衷情·初夏偶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