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前流水玉鸣渠":台阶前的流水似有玉石鸣奏在水渠。
# 玉鸣渠:形容渠水淙淙,声如碎玉。
"爱吾庐":我爱我的茅屋。
# 爱吾庐:语出陶渊明《读山海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惬幽居":惬意于幽静室居。
# 惬:适意,快意。
"屋上青山、":屋后上有青山、
# 屋上青山:化用苏轼《司马君实独乐园》:“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
"山鸟喜相呼":山中飞鸟很高兴托身于此。
# 相呼:一作“相於”,相与,相交往。
"少日功名空自许":年轻时功名事业徒然自许,
# 空自:徒然,白白地。,少日:年少之时。
"今老矣":今天我已老了,
"欲何如":还能到何处去。
# 何如:如何,怎么样。
"闲来活计未全疏":闲来谋生的活计并未全抛弃。
# 疏:生疏。,活计:生计,谋生的手段。
"月边渔":在月下打鱼。
"雨边锄":在雨中锄地。
"花底风来、":芳香的花底清风吹来、
# 花底风来:“花底”二句:化用唐薛能《老圃堂》:“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
"吹乱读残书":吹乱了还未读完的书。
"谁唤九原摩诘起":谁能把黄泉地下的王维唤起,
# 摩诘:唐代诗人王维的字。,九原:本为山名,在今山西新绛北。相传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后世因称墓地为九原。
"添画我":请把我添画到,
# 添画我:一作凭画作。
"辋川图":王维所绘的《辋川图》中。
# 辋川图:一作“倦游图”。辋川:无意出外作官。
"季春五日有感而作":在暮春时节(农历三月)的第五天,我心有所感而写下这首词,
# 季春:暮春。
"歌以自适也":通过歌唱它来让自己感到舒适自在。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隐逸词。描绘了居室周边清幽环境,展现月下打鱼、雨中耕锄、花间读书等日常生活,表达了隐居之乐。
2. 写作手法
对比:“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将年少时追求功名的志向与如今隐居的现实作比,突出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月边渔,雨边锄”的闲适生活,和往昔为功名奔波形成对照,体现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事的倦怠。借景抒情:“阶前流水玉鸣渠”“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等句,通过描写流水、青山、鸟鸣等清幽之景,抒发对幽居生活的惬意之情;“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借花、风、书之景,展现隐居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用典:“谁唤九原摩诘起,添画我,辋川图”句,巧用王维隐居蓝田辋川并擅长山水画的典故。典故原意中,王维曾在辋川隐居,创作诸多山水画作,辋川也成为隐居闲适生活的象征。作者在此希望能唤醒九泉之下的王维,为自己如今的隐居生活作画,将自己与王维类比,既表达对王维艺术成就的推崇,又借王维辋川隐居之典,生动展现自身悠然自得的隐居之乐与高雅志趣。
3. 分段赏析
上片:“阶前流水玉鸣渠。爱吾庐。惬幽居”描绘出居所前流水潺潺,如玉击鸣响,直接抒发对幽居生活的喜爱与惬意,展现出“景闲”之态。“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进一步勾勒环境,青山近在屋上,山鸟欢快啼鸣,营造出清幽静谧、生机盎然的氛围,凸显自然万物随性自在之景。“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陡然转折,从眼前闲适之景转入对往昔的回忆,年少时空有建功立业的壮志,如今垂垂老矣,徒留无奈,暗含辛酸与“万不得已”的隐居心境,在闲适表象下隐藏着对未竟功名的遗憾,与前文形成今昔对比,增添情感深度。下片:“闲来活计未全疏。月边渔。雨边锄”具体展现隐居生活,词人在闲暇时光里,月下垂钓、雨中耕作,勾勒出“人闲”的生活画面,充满田园意趣。“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细腻描绘花间读书时微风拂过、吹乱书卷的场景,将隐居生活的雅致与悠然生动呈现,体现出内心的宁静与闲适。“谁唤九原摩诘起,添画我,辋川图”运用典故,词人发出感慨,希望能唤醒九泉之下的王维。王维曾绘有《辋川图》描绘其隐居辋川的景致,词人请求将自己添入图中,含蓄表达出对王维隐居生活与绘画造诣的双重钦慕,也表明自己渴望如王维般,在自然山水间寻得心灵的栖居之所,深化了归隐主题与精神追求。
4. 作品点评
词中呈现的情景看似简洁单一,实则暗含多重对比。往昔少年怀揣功名之志,今朝却以归隐为乐;尘世的喧嚣纷扰,与自然的宁静祥和,形成鲜明反差。这些对比不仅体现在今与昔的对立上,即便在当下看似和谐的情境中,作者内心亦潜藏着矛盾与挣扎。就像陶渊明那般豁达超脱,夜半难眠时也会发出“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的感慨。本词作者在悠然自得、自我欣赏的同时,忆起年少时的抱负因世事变迁而被迫中断,平静的内心也会泛起丝丝伤感。只是人生之路无法回头,作者只能着眼于当下的闲适自在,以此来平衡内心的波澜。然而,这些对立与矛盾,充分展现出作者复杂的心境,赋予作品内在的张力。相较于情感单一、偏向一方的作品,这样的创作更具思想深度,引人深思。
# (“月边渔”以下四句)骚雅俊逸,令人想望风采。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
上一篇:金·蔡松年《渡混同江》
下一篇:金·段克己《诉衷情·初夏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