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满江红·雨后荒园

朝代:金作者:段克己浏览量:1
hòu
huāng
yuán
qún
huì
jǐn
cán
shè
shū
xià
huā
néng
bǎo
yīng
yīng
xiān
zhì
yíng
táo
lìng
cān
shuí
shì
sān
dào
ér
jīn
láng
wěi
cāng
tái
rén
táng
shàng
tóu
kòng
bái
dōu
huái
怀
chóu
hèn
yīn
xún
guò
le
chóng
yáng
jiā
jié
liáng
fēng
chuī
shēn
yīng
nán
màn
lín
fēng
sān
xiù
rào
fāng
cóng
hái

作者介绍

金末文学家

段克己(1196~1251?),金末文学家。字复之,号遯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属山西)人。金末进士,入元不仕,与弟段成己避居龙门山。兄弟均以文章闻名,礼部尚书赵秉文以“二妙”称之。段克己为金末元初文人群体“河汾诸老”的成员,其诗文风格超旷忧愤,磊落不凡,骨力坚劲,意致苍凉。其词作内容多写山光水色和隐逸生活。主要作品有《乙巳清明游青阳峡》《满江红·过汴梁故宫城》《方平道中》等。其所作诗词与其弟段成己作品合刊为《二妙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注释】:段克已是金末元初著名诗人,自幼有才,与北段成已以文章擅名 ,被时人同为“二妙 ”。金朝末年,政治衰败,社会动乱。他怀着对金王朝的愚忠,即悲悼它的崩溃,又深感浑不逢时,无力回天。于是寄情于岁晚菊花,意在喻人,聊以自勉。开头三句 ,首先展开了一幅秋天雨后的荒园图。“律残无射(y è)”,点明时值九月,此时的荒园秋风萧瑟,秋雨无情,百花为之凋零,荒园杂草丛生。全词以此开端,既深曲委婉地透露了词人悲凉凄苦的情怀,又使人自然联想到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象凛冽的秋风袭向词人的心头。这几句,不仅交代了花的生活环境,也为全词定下了凄清的基调。接下来,轻轻一转,写初开菊花的鲜嫩可爱。这和“雨后荒园”的环境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此花能保”,除了流露出花不逢时尚能自保的欣慰外,更隐含着岁月无情的担忧。细细品味,作者正是借花写人,表达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洁身自保的追求和形势逼人的忧虑。接下来“盈把”二句,由菊花而想到一生爱菊的陶渊明和屈原,陶渊明、屈原生活的年代去词人已远,可是他们与词人所处的政治环境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没有屈从于严酷形势的压力,而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反抗险恶的现实,为后世留下了千古英名。这里,词人显然是以他们高洁的情操来激烈自己,来表达自己的精神追求。上片最后三句忽又一收,由怀古自勉回到凄冷的现实之中,惜花以自惜,哀惋生不逢时。综观七片,处处写菊花,但却无处不寄寓着词人的生世之感。下片由花写到人,词人首先哀叹岁月匆匆,少年书生已成白发衰翁。往事如烟,功名未就,自然引起对已逝岁月的追怀。以下几句便以无限怅惘的心情追怀畴昔,通过极朴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难以言传的苦衷 ,使人觉得凄婉悲怆。”飒飒凉风吹汝急”包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慨叹、时不我待的哀惋、怜花惜人的深情 。 全词至此,菊花的高洁品性与词人的精神追求,菊花的零落憔悴与词人的身世之慨已完全融为一体 。“ 漫临风、三嗅绕芳丛,歌还泣”,写得缠绵幽深。词人徘徊于花丛之中,顾花怀人,一种无可奈何的忧伤之情表露无遗 。“歌还泣”更是悲不堪言,正是情动于中心发之于外,长歌当哭,更觉余情不尽。通观全篇,以花写人,借物言情,花与人浑然一体,叫人无法辩认,也无须辩认,写得含蓄蕴藉,一往情深。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金·元好问《中吕·喜春来》

下一篇:金·蔡珪《春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