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宴":春天的宴请
"春盘宜剪三生菜":应该采摘生菜和各种果蔬装满春盘,
# 春盘宜剪三生菜:立春那天,人们常用生菜、春饼等装盘,邀集亲友春游,庆贺春的到来。生菜,即莴苣叶,生熟皆可食。立春那天,人们常用生菜、春饼等物装盘,叫作春盘,邀集亲友野游,以庆贺春天来临。
"春燕斜簪七宝钗":佩戴的春燕上斜斜地装饰着七宝钗。
# 七宝钗:用多种宝物装饰的妇女用的首饰。“七”为虚数。
"春风春酝透人怀":春风吹送着酒酿的香气透人心脾。
"春宴排":排好春宴,
"齐唱喜春来":大家一齐歌唱着《喜春来》。
"梅残玉靥香犹在":梅花虽残,那洁白的花瓣上香气还在,
# 玉靥:似玉的脸颊,此处指梅花瓣。靥:本指人面颊上的酒窝,这里代指面颊。
"柳破金梢眼未开":柳树抽芽梢头一片嫩黄,柳叶儿还没长出来,
# 眼未开:喻指柳叶尚未长出,早春时节,柳条初生的叶子好像人睡眼初张,称为“柳眼”。,金梢:嫩黄色的树梢。,破:指嫩芽刚出。
"东风和气满楼台":春风和煦,吹满楼台。
"桃杏折":桃花和杏花刚刚绽蕾欲放,
# 桃杏折:桃花和杏花刚刚绽蕾欲放。拆:裂开,似“坼”字之误。
"宜唱喜春来":这种情景正该高唱《喜春来》。
"梅擎残雪芳心奈":梅花托着残雪花蕊生冷,
"柳倚东风望眼开":柳枝随着东风摇摆,像少女的眼睛张开,
"温柔樽俎小楼台":小楼台的宴席上摆满了盛酒肉的樽俎,宾主一起嗨。
# 俎:古代祭祀或宴会时放肉的器物,这里代指饮酒赏春。,樽:古代的酒器。
"红袖绕":舞女红袖绕身,
# 红袖:指宴会中的歌女。
"低唱喜春来":歌女低声唱着《喜春来》。
"携将玉友寻花寨":宴会后,携带美酒步出楼台赏花,
# 花寨:指有美景的地方。,玉友:酒名,这里泛指美酒。
"看褪梅妆等杏腮":看红梅褪妆,又看杏花初开,
# 梅妆:即梅花妆。
"休随刘阮到天台":不要跟随刘晨、阮肇到天台。
# 刘阮到天台:刘是刘晨,阮是阮肇。相传永平年间,刘、阮二人同入天台山釆药,路遇两个女子,邀他二人到家中作客,留住半年之久。后因思乡,还归故里,到家后始知子孙已历七世。事见南朝刘义庆《幽明录》和《艺文类聚》。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北,景色秀丽。
"仙洞窄":天台山的仙洞那么狭窄,
"且唱喜春来":还不如先唱一曲《喜春来》。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散曲。这组散曲围绕春天宴饮赏花的主题展开,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和人们的欢乐活动。第一首通过春盘、春燕、春风等元素,营造出欢快的氛围,表现出人们对春天的喜爱和宴饮的欢乐。第二首描绘了梅花残落、柳树抽芽的初春景象,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变化,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第三首写梅花顶雪、柳树倚风的姿态,展现出春天的温柔与生机,同时描绘了温馨的酒席和红袖环绕的场景,体现出人们的闲适与欢乐。第四首写携带美酒寻找花寨,看梅花褪去妆容等待杏花盛开,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欢快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整组散曲语言清新明快,情感愉悦闲适,体现了元好问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2. 写作手法
渲染:曲中用梅残香犹在,柳眼未开,东风和暖,桃杏绽蕾欲放等句渲染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春景图,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如堕春风,神迷春花,沉浸于春声春色中。拟人:这四首曲作通过拟人写梅花凋谢。古代文人多用残、破以形容年轻女子初尝情事或合欢甜蜜后的一种情状,看似婉约含蓄,实则直露通俗。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曲子集中展现了民间立春时的传统习俗和迎接新春的欢快氛围。作品句句以"春"字贯穿,刻意营造热闹的迎春气息,节令特点鲜明突出。春盘、春燕、春风、春酒、春宴、春歌等意象汇聚,勾勒出一片祥和生动的春日图景,令人沉醉其中。四首散曲里,首篇的体式最为独特,采用了巧体中的嵌字体形式。嵌字体可每句嵌入相同字词;或分嵌特定字词,如贯云石《清江引·立春》每句首嵌"金、木、水、火、土"五字,每句皆含"春"字;也有嵌数目字的。嵌字体以其构思奇特见长,既能传达独特情感,又在语气加强和形式美感上效果显著。此曲通过描写民间立春习俗和迎春之喜,展现人文与自然交融之美,动态与静态相互交替,趣味盎然。全篇以嵌字体连声咏叹春之来临,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推向极致。第二首曲子描绘了春日胜景。作品借梅残余香、柳眼待展、东风送暖、桃杏含苞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动人的春景画卷,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仿若置身春风中,沉醉于花色花香,沉浸在这片春声春色里。内容虽不重在"宴",却紧扣"春"字。春日之美,正体现在"处处春芳动,日日春禽变"(梁萧绎《春日》)中。万物生辉正是在这"动"与"变"的节奏中竞相呈现。曲中通过描写梅花、柳枝、桃杏在春风中形态的变化,以一种欢快喜悦的心情,吟唱出早春的韵味,并隐隐展现出一幅柳绿桃红、春情婉约的美好图景即将展开。第三首曲子再现了春宴现场的热闹场景。作品描绘了梅花上积雪未消,柳枝随风轻摆的画面。小楼台在玉梅与白雪的装点下,在柳枝的环绕掩映中,盛满美酒佳肴的餐具摆满了宴席,主人与宾客一边欢宴畅饮,一边观赏歌舞演出,场面热闹非凡。"柳倚东风望眼开"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柳枝比作倚靠东风、随风摇曳的少女明眸,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柳枝的娇媚姿态。第四首曲子讲述宴会后赏春雅兴。春宴结束后,作者扶着友人带着美酒走出楼台赏花,看过褪去艳丽的红梅,又观赏刚绽放的杏花,面对此情此景,作者诗兴大发,联想起自己的身世遭遇,不禁感慨:"休随刘阮到天台。仙洞窄!"此处作者表明,不愿与元朝统治者同流合污,却又不满足于像刘晨、阮肇那样避世隐居,而是要承担起编修金史的历史使命。这一句点明主题,揭示了整首曲子的主旨。自金朝灭亡后,元好问终生不仕,在故乡建造野史亭,专心致志地编纂金史,完成了《壬辰杂编》《中州集》,为保存金代文学和历史文献做出了重要贡献。作者在宴饮赏春之际,仍不忘肩负的责任,这种精神品格实在难能可贵。
4. 作品点评
这组套曲总计四支,皆以春光为描写对象,抒发了作者面对春日来临之际的欣悦之情。整套作品风格清丽雅致,艳而不俗,柔美而不轻浮,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
# 这是一组以梅比喻少女的散曲。曲文充满春天的生机和欢乐的气氛,调子舒畅而和谐,在欢乐中透露出作者的政治抱负。
北京大学教授肖东发、李勇《散曲奇葩:散曲历史与艺术特色》
上一篇:金·吴激《题宗之家初序潇湘图》
下一篇:金·段克己《满江红·雨后荒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