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jiàn
huān
·
·
yún
xián
wǎn
liù
láng
láng

朝代:金作者:蔡松年浏览量:1
yún
xián
wǎn
liù
láng
láng
fàn
xiāng
duàn
xié
chuān
sōng
shòu
ér
fāng
rén
qín
yuè
shuāng
qīng
shāng
rén
liǎng
xiāng
wàng
jiǔ
zhòng
西
yán
yún
gēn
shí
fèng
jīn
ruǐ
biàn
zhī
zhì
jiǔ
qián
xuān
huā
jiān
liè
fēng
quán
bēi
míng
xiāng
wěng
yán
xué
rén
chén
gōng
zuò
shí
héng
qín
xiāo
rán
yǒu
chén
wài
yāo
zuò
shù
shǐ
使
qīng
yīn
zhě
duó
zhī

译文

薄暮黄昏,天边的红云肆意翻卷,耳边流水声潺潺。香炉中的烟气弥漫了整座山谷。蜿蜒的山溪畔,松影摇曳,秋菊吐芳,虽枝叶清瘦却暗香浮动。溪边的人静立如天鹅般优雅,膝上的古琴温润似美玉,天上的明月澄净如寒霜。友人抚琴一曲,悠扬动听,令人物我两忘。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时,我在西岩种下菊花,菊花生长在云雾缭绕的山石缝隙间,金黄与雪白的花朵开满山岩。夜晚在前轩摆酒,花丛间点燃明亮的蜡烛。山风与泉声呜咽悲凉,炉中香气在岩穴间弥漫。老友陈公辅坐在石上抚琴,超然物外的情趣扑面而来。他邀我题写词句,请善琴者配乐吟唱。

逐句剖析

"云闲晚溜琅琅":薄暮黄昏,天边的红云肆意翻卷,耳边流水声潺潺。

# 琅琅:象声词,形容清朗、响亮的声音。,溜:细流。

"泛炉香":香炉中的烟气弥漫了整座山谷。

"一段斜川松菊":蜿蜒的山溪畔,松影摇曳,秋菊吐芳,

# 斜川:地名,其地在江西都昌县,近庐山。陶渊明有《游斜川》诗。川,平原,平地。

"瘦而芳":虽枝叶清瘦却暗香浮动。

"人如鹄":溪边的人静立如天鹅般优雅,

# 鹄:鸿鹄,一种水鸟。古代鹄又通“鹤”。

"琴如玉":膝上的古琴温润似美玉,

"月如霜":天上的明月澄净如寒霜。

"一曲清商人物":友人抚琴一曲,悠扬动听,

# 清商:商声,古代五音之一。古谓其调凄清悲凉,故称。

"两相忘":令人物我两忘。

"九日种菊西岩":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时,我在西岩种下菊花,

"云根石缝":菊花生长在云雾缭绕的山石缝隙间,

# 云根:山石。

"金葩玉蕊遍之":金黄与雪白的花朵开满山岩。

# 金葩玉蕊:指菊花,黄色的花瓣白色的花蕊。

"夜置酒前轩":夜晚在前轩摆酒,

"花间列蜜炬":花丛间点燃明亮的蜡烛。

# 蜜炬:蜡烛。蜜蜂蜂巢中的蜡可作蜡烛的原料,故以“蜜炬”代称蜡烛。

"风泉悲鸣":山风与泉声呜咽悲凉,

"炉香蓊于岩穴":炉中香气在岩穴间弥漫。

# 蓊:本是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郁勃。

"故人陈公辅坐石横琴":老友陈公辅坐在石上抚琴,

"萧然有尘外趣":超然物外的情趣扑面而来。

"要余作数语":他邀我题写词句,

# 要:邀请。

"使清音者度之":请善琴者配乐吟唱。

# 度:谱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相见欢·云闲晚溜琅琅》是金朝词人蔡松年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描绘了秋夜与友人饮酒的场景,全篇仅三十六字却蕴含深意。其表达方式以白描呈现云、菊等景物,看似单纯描绘景物而不言世事人情,实际体现的正是陶渊明式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代文学家

蔡松年(1107~1159),金代文学家。字伯坚,自号玩世酒狂,又号萧闲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宣和末年,跟随父亲镇守燕山,宋军败绩随父亲降金,天会年间授真定府判官,官至右丞相,封卫国公。正隆四年病逝,追封吴国公,谥文简。蔡松年工诗善词,在词坛上与吴激齐名,时称“吴蔡体”。其诗风清峻,词作清丽,部分作品流露出对仕金的悔恨和归隐的愿望。他作词崇尚苏轼,不仅多处化用苏轼诗词中的句子,而且还有多首追和苏轼之作。著有《蔡松年文集》《明秀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小令是蔡松年退隐山林后所作。他晚年向往淡泊宁静的生活,追随前人归隐之举,在西岩种菊,每逢夜色便设酒与友人陈公辅对饮赏乐。山间花香清幽,泉水澄澈,案头炉香缭绕,助其沉浸于自然意趣,遂成此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隐逸田园题材的词​​,通过​​秋夜与友人饮酒赏菊、描绘云泉松菊等自然意象​​,表达了​​作者退隐山林后超脱尘世、向往陶渊明式高洁闲适生活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白描:“云闲晚溜琅琅”以白描的手法描写了闲云菊芳等景象,用简洁的笔墨勾勒出景物特征,为后文展现陶渊明式的境界做铺垫。化用:“斜川松菊”暗含陶渊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的典故,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诗意而不着痕迹,点示性笔墨唤起对陶氏高洁风骨的联想。丰富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清旷高古精神风貌的敬仰与钦佩,以及对其悠闲自得心境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景物描写为主。“云闲晚溜琅琅”一句,展现云朵悠闲飘浮,晚间的流水声清脆悦耳,形象生动地勾勒出黄昏时分的宁静氛围。“泛炉香”则描写炉中香气弥漫,增添了一份幽雅和温馨,暗示了居所的安适。接着,“一段斜川松菊,瘦而芳”描绘斜川边的松树和菊花,松菊瘦劲而芬芳,象征高洁坚韧的品质,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向往,语言凝练,富有画面感。下片转向人物和场景的刻画。“人如鹄,琴如玉,月如霜”连续使用三个比喻,人如鹤般高雅脱俗,琴如玉般温润纯净,月如霜般清冷皎洁,突出人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表达技巧上通过比喻强化了超然物外的情感。“一曲清商人物,两相忘”描写演奏清商曲调时,人物忘却尘世纷扰,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深化了主题,表现了对淡泊名利、心灵自由的追求。全词借景抒情,艺术手法自然流畅,思想感情含蓄而深远。

4. 作品点评

这首小令精选云、泉、松、菊、鹤、琴、玉、月、霜等富含文化象征的物象,组合成清幽静谧、内外通透的意境空间。全篇采用简笔白描技法纯以景入词,虽未直抒胸臆,但通过意象组合的自然排列,既无喧嚣尘俗的对比描写,亦无隐逸志趣的刻意说明,却在画面构图中自然映射出人格的清雅特质与审美意趣的超然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和多数词作不同,这首词里几乎名言什么抒情的字眼,纯乎写景。作者没有表示对扰扰红尘、名缰利锁的厌倦,只是淡墨白描,绘出一幅清景,却使人自觉其中乃陶渊明、林和靖一辈人物。

现代中国词学研究会副会长张仲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金·元好问《浣溪沙·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

下一篇:金·元好问《过晋阳故城书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