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wǎng
nián
hóng
yǒu
西
shān
qíng
xuě
shī

朝代:金作者:元好问浏览量:1
shè
yún
jiān
zhī
yuān
yāng
gōng
cēn
西
shān
qíng
xuě
xīn
shī
jiāo
jīng
sān
yuè
huǒ
cán
huā
yóu
wàn
nián
zhī
nián
jiāng
lìng
lái
shí

译文

阳光照耀在云间,犹如五色灵芝仙草,宫殿的鸳鸯碧瓦参差交错。西山的晴雪美景写入新诗。故都遭遇敌军的烧杀劫掠,城郭已化为焦土,残存的花朵仍开在古树枝头。在那年江令郎独自归来的时候。

逐句剖析

"日射云间五色芝":阳光照耀在云间,犹如五色灵芝仙草,

# 五色芝:即灵芝。能益精气、强筋骨,久食延寿,旧以为兆端之草。

"鸳鸯宫瓦碧参差":宫殿的鸳鸯碧瓦参差交错。

# 参差:高低错落叠放。,鸳鸯:指宫殿上的琉璃瓦,仰为沟,俯为脊,脊上雨水往沟里流下。因俯仰之边相扣,故喻鸳鸯。

"西山晴雪入新诗":西山的晴雪美景写入新诗。

# 西山晴雪入新诗:自注云:“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

"焦土已经三月火":故都遭遇敌军的烧杀劫掠,城郭已化为焦土,

# 三月火:指项羽烧秦宫室,大火三月不灭, 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后世遂以“三月火”为遭劫之典”。这里指蒙古军攻汴京,放火焚毁宫室。当年,金灭北宋时,亦然。汴京屡建屡遭浩劫。

"残花犹发万年枝":残存的花朵仍开在古树枝头。

# 万年枝:指年代久远的大树。

"他年江令独来时":在那年江令郎独自归来的时候。

# 江令:指南朝陈国之江总,字总持。好学,能文。尤善五七言诗。陈后主即位,授尚书令。大权在握,伤于浮艳,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陈亡人隋。后来诗文中以江令喻有文才之人。作者以江令自喻,慨叹沦为遗民的伤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是金末元初文学家元好问创作的词作。此词上片描绘昔日宫苑的华丽景象与西山晴雪的自然美景,营造出祥和瑰丽的氛围;下片笔锋突转,以“焦土三月火”的惨烈现实与“残花发万年枝”的生命倔强形成强烈对比,隐含着对金朝灭亡的深沉哀思。结句借用南朝江总典故,寄寓了词人作为历史遗迹见证者的孤独与沧桑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是元好问于公元1245年(蒙古乃马真后四年),因三女迁葬之事重回汴梁时所作。此时金已灭亡十余年,作为亡国之臣,他重游故都,目睹眼前的荒芜之景,又联想到往昔科举考试题目,亡国之痛、世事沧桑之感涌上心头,遂写下此词抒发对故国的深切痛悼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历史兴亡的七言六句词,描绘了昔日宫殿日射云间、瓦色参差的华丽之景与西山晴雪入诗的雅致,又展现出历经战火后只剩焦土残花的衰败,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朝代更迭、世事沧桑的深沉感慨。

2. 写作手法

对比:上片“日射云间”“鸳鸯宫瓦”写汴京昔日辉煌,下片“焦土”“残花”绘今日破败,今昔盛衰对举,道尽世事沧桑。用典:末句“江令独来”化用江淹典故,以亡国之臣江淹自比,借古人境遇暗喻自身沦为异族臣民的悲怆,含蓄寄寓故国之思。

3. 分段赏析

上片“日射云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两句描绘出一幅壮丽华贵的宫阙景象。阳光照射在云层间,仿佛映照着五色灵芝般绚烂,赋予画面神秘而瑰丽的色彩;“鸳鸯宫瓦”指成对组合的瓦片,以鸳鸯作比暗含对称之美,“碧参差”则写出宫殿瓦片在阳光下错落有致、碧色闪耀的视觉效果。诗人以细腻笔触勾勒出昔日宫阙的辉煌,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埋下伏笔,也通过色彩与建筑细节的描写,展现出高超的造境能力。“西山晴雪入新诗”此句承接前两句,将视角从宫阙转向远处西山。雪后的西山在晴日之下洁白耀眼,如此美景激发诗人诗兴,成为其笔下新的创作素材。“入新诗”三字简洁直白,既点明诗人观景作诗的行为,也将自然之景与人文创作相联结,在结构上起到过渡作用,同时为读者营造出一种悠然的诗意氛围。下篇“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两句形成强烈对比,展现出巨大的历史沧桑感。“焦土已经三月火”化用阿房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典故,暗示宫殿曾遭受战火焚毁,历经长时间的焚烧后只剩一片焦土,突出战争的惨烈与破坏力;“残花犹发万年枝”则写即便历经劫难,古老树枝上仍有残花绽放,“残花”象征着劫后仅存的生机,“万年枝”强调树木古老,二者结合体现出生命顽强与历史的延续性。这种今昔对比,使读者深刻感受到岁月变迁与世事无常,饱含诗人深沉的感慨。“他年江令独来时”此句借用南朝诗人江令的典故,江总曾在陈国灭亡后重返故地,徒生感慨。诗人以“江令”自比,想象自己多年后独自重游此地的情景,“独来”二字强调孤独之感,暗含无人理解其心境的寂寞。通过典故的运用,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兴亡、个人命运的悲叹,余韵悠长,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思索空间,使整首词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

4. 作品点评

上结晴雪缀诗境,下束江郎独往身,一文事一文心,照应成趣。通篇匀停,双结工婉见匠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浣溪沙·日射云间五色芝》等,反映离乱,堪称“丧乱词”。不过这些作品客观描写少,主观抒情成份多。

不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吴庚舜《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金·蔡珪《医巫闾》

下一篇:金·蔡松年《相见欢·云闲晚溜琅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