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ǎn
tíng
fāng
·
·
shān
ǒu
chéng
měi
wén
hàn
èr
sān
lùn
wén
jiǔ
yòu
shāng

朝代:金作者:段克己浏览量:1
guī
lái
qiáo
chàng
chóu
chóu
zài
biān
chéng
liú
wěi
shùn
wàn
shì
méi
guān
yǎn
jiāng
shān
huà
sōng
huán
bào
xiū
zhú
dāng
qián
jūn
biàn
便
yǒu
hóu
fēng
xiàng
yìn
dào
huán
rén
shēng
xiāo
bǎi
nián
dōu
máo
sān
jiān
dàn
juǎn
shū
dào
dào
liǎo
nán
yuè
xiāo
shuāng
bìn
zhōng
yuán
xìn
wèi
bào
píng
ān
méng
tóu
shuì
gāo
yōng
lián
yǐng
shàng
sān
gān
竿

译文

回去吧,听那渔夫和樵夫的歌声,想要寻找忧愁,却发现忧愁无处可寻。顺应自然的规律和潮流,世间万事都没有什么巧诈的手段。眼底的江山美如画卷,松树环绕,修长的竹子就在眼前。即使你拥有,侯爵的封号和丞相的印信,即便到了这般境地,也定然要回归。人生需要消磨的是什么,百年光阴都交付,给三间茅草屋。只要按照自然的道理来行事,进退自如,人生的起伏又有什么困难。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消磨了我的双鬓,中原地区的消息,还没有报平安。我蒙着头睡觉,太阳升起很高了还懒得起床,窗帘的影子都已经升到三竿高了。

逐句剖析

"归去来兮":回去吧,

"渔歌樵唱":听那渔夫和樵夫的歌声,

"觅愁愁在那边":想要寻找忧愁,却发现忧愁无处可寻。

"承流委顺":顺应自然的规律和潮流,

"万事没机关":世间万事都没有什么巧诈的手段。

"眼底江山如画":眼底的江山美如画卷,

"松环抱、":松树环绕,

"脩竹当前":修长的竹子就在眼前。

# 脩:一作修。

"君便有":即使你拥有,

"侯封相印":侯爵的封号和丞相的印信,

"到此也须还":即便到了这般境地,也定然要回归。

"人生消底物":人生需要消磨的是什么,

"百年都付":百年光阴都交付,

"茆屋三间":给三间茅草屋。

"但卷舒以道":只要按照自然的道理来行事,进退自如,

"到了何难":人生的起伏又有什么困难。

"日月消磨双鬓":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消磨了我的双鬓,

"中原信、":中原地区的消息,

"未报平安":还没有报平安。

"蒙头睡":我蒙着头睡觉,

"日高慵起":太阳升起很高了还懒得起床,

"帘影上三竿":窗帘的影子都已经升到三竿高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满庭芳·山居偶成每与文翰二三子论文把酒歌以侑觞亦足以自乐也》是金代段克己所写的一首词。上阕以“归去来兮”引出归隐之意,借“渔歌樵唱”“江山如画”等描绘田园美景,表达忘却忧愁、淡泊功名的情怀。下阕先阐述人生只需安于茅屋、顺应自然之道的感悟,再感慨时光流逝、心系家国,最后以慵懒的生活状态展现超脱尘世的闲适。词人通过对渔歌樵唱的生活场景描绘,展现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功名利禄的超脱态度,体现出道家顺应自然、淡泊宁静的思想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末文学家

段克己(1196~1251?),金末文学家。字复之,号遯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属山西)人。金末进士,入元不仕,与弟段成己避居龙门山。兄弟均以文章闻名,礼部尚书赵秉文以“二妙”称之。段克己为金末元初文人群体“河汾诸老”的成员,其诗文风格超旷忧愤,磊落不凡,骨力坚劲,意致苍凉。其词作内容多写山光水色和隐逸生活。主要作品有《乙巳清明游青阳峡》《满江红·过汴梁故宫城》《方平道中》等。其所作诗词与其弟段成己作品合刊为《二妙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阕“归去来兮,渔歌樵唱,觅愁愁在那边”开篇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归去来兮”,奠定了全词隐逸的基调。“渔歌樵唱”描绘出一幅悠然闲适的田园生活画面,渔夫和樵夫的歌声在山水间回荡,充满了自然的气息。“觅愁愁在那边”,词人似乎在寻找忧愁,却发现忧愁无处可寻,暗示着这种隐居生活能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承流委顺,万事没机关”,“承流委顺”体现了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即顺着自然的规律和潮流,不刻意去抗争或追求。“万事没机关”表示世间万事都没有什么巧诈的手段和复杂的机关,表达了一种对世事的超脱和豁达。“眼底江山如画,松环抱、脩竹当前”此句描绘了眼前美丽的自然景色,江山如画卷般展开,松树环绕,修长的竹子矗立在眼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出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进一步烘托出隐居生活的惬意。“君便有,侯封相印,到此也须还”这里词人假设即使拥有高官厚禄,如侯爵的封号和丞相的印信,在面对如此美好的自然景色和宁静的隐居生活时,也会选择回归。强调了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吸引力,对功名利禄的一种轻视态度。下阕“人生消底物,百年都付,茆屋三间”,“消底物”即“消得何物”,意思是人生需要追求什么。词人认为人生百年,不过是在三间茅屋中度过,表达了一种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体现出一种知足常乐的思想。“但卷舒以道,到了何难”,“卷舒以道”指按照自然的规律和道理来行事,进退自如。词人认为只要遵循自然之道,那么人生的起伏和变化都不会成为困难,体现出一种顺应自然、泰然处之的生活态度。“日月消磨双鬓,中原信、未报平安”随着时间的流逝,词人的两鬓逐渐斑白。“日月消磨双鬓”感慨时光的无情。而“中原信、未报平安”,可能暗示着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虽然身处隐居生活,但心中仍牵挂着中原地区的情况,有一种淡淡的忧国之情。“蒙头睡,日高慵起,帘影上三竿”最后三句描绘了词人悠闲的生活状态,蒙着头睡觉,太阳升起很高了还懒得起床,窗帘的影子都已经升到三竿高了。生动地展现出词人摆脱尘世束缚后,无拘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情景。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金·蔡松年《小重山·东晋风流雪样寒》

下一篇:金·蔡珪《医巫闾》

猜你喜欢